对话型的寓言故事 幼儿故事情景对话

对话型的寓言故事

对话型的寓言故事 对话型的寓言故事篇一:一头学问渊博的猪 一头绝顶聪明的猪,住在一个非常出名的图书馆的院子里。它深信自 己由于多年图书馆的生涯,已经成了渊博的学者。

有一天,一只八哥来访问。这头猪立即按照惯例,对客人进行自我介 绍。

“朋友,相信我吧!”它说,“我在这个图书馆里待的时间很长了,我对 这儿的沟渠、粪坑、垃圾堆,都有着深刻的了解,甚至屋后山坡上的墓穴都拱翻 了好几个。谁要是想在这个图书馆得到知识而不找我,那他是白跑了一趟。” 八哥说:“你所说的都是图书馆外面的事,那里面的东西也了解吗” “里面”这头学问渊博的猪说,“那我最清楚不过了。里面无非是一些 木架子,上面堆满了各色各样的书。” “你对那些书也了解吗”八哥问。

“怎么不了解呢”这位渊博的学者说,“那是最没意思的了。它们既没 有什么香气,也没有什么臭气,我咀嚼过好几本,也谈不上有什么味道,干巴巴 的,连一点儿水分也没有。” “可是人们老在里面待着,据说他们在里面探求知识的宝藏呢!”八哥 又说。

“人们你说他们干什么!”这位猪学者说,“他们确实是那样想的,想在 书里找点什么东西。我常常看到许多人把那些书翻来翻去,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 仍然把书丢在架子上又走了。我保险他们在里面连糠渣菜叶都没有得到一点,还 谈什么宝藏!我从不做那种蠢事。与其花时间去啃书本,还不如到垃圾堆翻几个 烂萝卜啃啃。” “算了吧,我的学者!”八哥说,“一个从垃圾堆里啃烂萝卜的嘴巴,来 谈论书本上的事,是不大相宜的。还是去啃你的烂萝卜吧!” 对话型的寓言故事篇二:许绾的智慧魏王决定建造一座很高很高的台阁,它的高度恰好是天与地之间距离 的一半,并将这座高台起名叫“中天台”。很多人知道魏王这个决定后,都觉得很 荒唐,于是纷纷前来劝阻魏王。魏王感到非常生气,他传下命令说:“谁要再来 反对我的决定,一律杀头!”这样,大家都不敢再说什么了,只是在心里着急。

一天,有个叫许绾(wan)的人背着筐,拿着铁鍬到王宫来求见魏王。

他对魏王说:“听说大王要建一座‘中天台’,我愿前来助大王一臂之力。” 见到这个前来帮助建造高台的第一人,魏王感到很高兴。魏王问他:
“你有什么力量能够帮助我呢” 许绾说:“我没什么了不起的力量,我只是能帮助大王您商量建台的 计划。” 魏王连忙高兴地问他说:“你有什么高见快讲来我听。” 许绾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您在建造高台之前,先得发动大规模的战 争。” 魏王很不理解地说:“你这是什么意思” 许绾说:“请大王听我分析。我听说天地间相距15000里,中天台的高 度是它的一半,那就是7500里,要建7500里高的台,那么台基就得方圆8000里。

现在拿出大王的全部土地,也远远不够做台基的。古时尧、舜建立的诸侯国,土 地一共才方圆5000里。大王要建中天台,首先就得出兵讨伐各诸侯国,将各诸侯 国的土地全部占领。这还不够,还得再去攻打四面边远的国家,得到方圆8000 里的土地之后,才算凑齐了做台基的土地。另外,造台所需的材料、人力,造台 的人需要吃的粮食,这些都要以亿万为单位才能计算;同时,在方圆8000里以外 的土地上,才能种庄稼,要供应数目庞大的建台人吃饭,不知道还得要多大的土 地才够用呢。所有这些,都必须先准备好了,才能动工造高台。所以,您应该先 去大规模地打仗。” 许绾说到这里,魏王目瞪口呆,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后来,魏王当然 是放弃了造中天台的想法。

许绾劝说魏王,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使魏王明白自己所要建的“中天台”只不过是毫无客观基础的盲目蛮干,它当然不可能实现。

对话型的寓言故事篇三:愚才酸甜蠢才涩 从前有兄弟二人,弟弟在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发高烧烧坏了脑子, 说话做事都有些冒傻气。

有一次,兄弟两人要到一位前辈家里去拜访。临行前,哥哥嘱咐弟弟 说:“这次啊,你跟着我到人家府上去做客,千万不要再犯傻了,不然,会叫人 笑话。进门见了人要作揖说:‘伯父好!’走的时候再作揖说:‘伯父再会!’除此之外, 就不要再轻易开口说话了。”弟弟满口答应说:“我知道了,放心吧哥哥。” 兄弟俩来到这位前辈的家中,进了门,见过主人。弟弟彬彬有礼地向 主人作了个揖,说:“伯父好!”主人连声称赞:“好懂事的孩子!”哥哥看在眼里, 喜在心里,暗想:弟弟果然长进了许多。

寒暄一番后,兄弟俩坐了下来,主人一边和他们说话,一边吩咐仆人 把茶水和果品端上来。仆人端来了茶和一盘蟠桃干。弟弟看了看蟠桃干,便用手 推着问哥哥:“这是什么东西呀”哥哥一瞧,生气了:这么普通的东西你都不认识, 难道是存心在别人面前丢我的脸吗这么想着,就没好气地对弟弟说:“愚才!”过 了一会儿,仆人又端来一盘橄榄。弟弟又盯着橄榄端详了许久,好奇地问:“哥, 这又是什么呢”哥哥更生气了:你这小子,忘了我是怎么教你的吗于是不耐烦地 骂了句:“蠢才!” 终于该告辞了,主人把兄弟俩送到大门口,客气道:“招待不周,请 多原谅。”这会儿,弟弟开口了:“招待得还可以。只是刚才吃的第一个愚才,虽 然有些酸,但还有甜味,那第二个蠢才,就全是涩的了!”主人听得目瞪口呆,哥 哥又恼又气,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位弟弟的头脑过于简单,他将哥哥的气话当成了知识,并且机械地 搬用,结果当然会令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