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平庸高考作文_高考作文如何“拒绝平庸”

高考作文如何“拒绝平庸”

高考作文如何“拒绝平庸”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2011年江苏卷高考作文在阅卷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针对考场作文的一些雷人现象,在审题立意等方面为考生提出了几点应对措施。

“鹰能飞翔于蔚蓝的天空,不与小鸟共舞,是因为它拒绝平庸;
鲸鱼 能翱翔于大海,不与虾为伴,是因为它拒绝平庸;
虎能怒吼百川,成为森林之王, 是因为它能拒绝平庸,在人生中我们应该拒绝平庸,才能获得人生的辉煌。” “妈妈是个女子。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外公便不让她读书。” 2011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为《拒绝平庸》,这是摘录于两篇作文中的 话。

第一段话看起来整齐华丽,很能吓唬人,实际上是以表面上的热闹华 彩与假深沉,来掩盖内容的空洞无物与内心的贫瘠,既不合事实,又不合情理。

第二段话是典型的废话。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都不相信这些是读书十二载的高三学生所写,这 种识见能力,这种遣词用语的水平,触目惊心!像这种雷人的见解和用语现象, 几乎贯穿于整个阅卷的过程中,阅卷场上不时会听到阅卷老师强忍不住的笑声。

“感谢”这些考生给我们紧张严肃又劳累的阅卷生活,带来轻松。但作为阅卷老师, 笑完以后,更多的是对这种现象的反思,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考生怎么了?我 们的语文教学怎么了?是什么使他们见识如此低俗平庸?是什么使他们的视角 如此狭窄封闭?是什么使他们的语言如此平淡寡味?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考生平时阅读少、思考少、写作少。如何 避免这种现象呢?就要提高语文素养,作文素养,在平时要多读多思多写。读多 就识闻广博,思多就缜密深刻,写多就流畅恣肆。

针对考场作文的一些雷人现象,在审题立意正确前提下,特提出如下 的应对措施。

一、题记能揭示主旨,忌不着边际许多考生喜欢在作文的开头写题记。恰当的题记能指示或凸现文章的 主旨及情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常常收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清人李渔说得 好:“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题记主要有点题式、 映衬式、悬念式和交代式等形式。

精彩的题记能像“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那样,先让“一 枝红杏”带给人春的好信息。如:“一个人想平庸,阻拦的人很少;
一个人想出众, 阻拦的人很多。”“世界的大小,有时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用在《拒绝平庸》 上,都精彩恰当。

而差的题记或如佛头着粪,或见一斑而知全文之烂。如:“平庸≠平凡, 这我知道。”“要问大千世界什么人最多,无外乎平庸之辈。”“蛹与蝴蝶,毫无疑 问,我选择后者。”以上三个题记就有点废话连篇,不着边际,让人摸不着头脑 了。

二、描写要抓住特征,忌粗疏荒谬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抓住特征,具体形象地把描写对象(人、 事、物、景、环境)的存在和变化(状态、变化的情态)精细地描绘出来,给人 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像《祝福》中祥林嫂的三次 肖像的描写,《背影》中父亲的背影的描写都很传神逼真。

三、引用能恰到好处,忌出现硬伤 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名人名言,诗文名句,既能突出主题,增加文章 的说服力,又能展示作者的读书功底与阅历,增加作文的文化底蕴。

“柏拉图说:‘任何的成功,与战胜自己的成功相比,都微不足道。任 何的失败,与失去自我的失败相比,更是微不足道。’” “刘新吾说:‘麻雀有麻雀的领地与快乐,这些并不是老鹰的生活能给 予的。’” 这些引用足见考生读书之广,运用之巧,对《拒绝平庸》很有说服力, 很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好感。

而下面的引用要么篡改原文,要么弄错作者,这些硬伤严重削弱了说服力。

如“天下兴亡,匹女有责”,看样是女生写的,就写成“匹夫有责”也不 会让人误解。

“‘仰天大笑出门去,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李白也曾被贬失意”,则是混 搭诗句了。

“鲁迅曾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把大家耳熟能详的、但丁 说的话,张冠李戴,移到鲁迅头上。不忠实于原话,弄错作者都是引用的大忌! 四、事例能证明观点,忌乱贴标签 据说有80%的考生写 “爱因斯坦的跌宕人生,不也正是拒绝平庸,追求平凡人生最好的例 证吗?” 有人写鲁迅“留学日本,回国之后,他便行医救人,后来,他发现中 国人多病于心,心中有恙,人则不强,人不强则国殇,于是鲁迅毅然选择弃医从 文拒绝平庸。” 有人把曾子杀猪的故事说成他的妻子杀猪的,把瓦特说成是“中国杰 出的发明家”等等,这样的论据怎么能证明观点?这样的文章怎么会得高分呢? 五、结构能合理顺畅,忌简单紊乱 所谓结构合理顺畅,下笔之前能有整体的构思,最好列出提纲,要有 文体意识,忌写成“四不像”。

有些考生头脑中没有起码的大纲,看一看题目就动笔,写了开头再想 下一段,没有整体的意识。或拖泥带水地“绕圈子”,或东挪西凑地“填格子”,生 拉硬扯完成800个字。结果就造成文中脱节、重复、散杂的情况。

写议论文不写成有深度的递进式、正反鲜明的对比式,而多是简单地 分解成三个平面的并列的分论点,加一些材料完事。“拒绝平庸,需要1、2、3。”“拒 绝平庸,可以A、B、C。”这样的句式比比皆是。如:“拒绝平庸,要有一颗不甘平庸的心;
拒绝平庸,要有一颗耐得住平 庸的心;
拒绝平庸,要有光彩后超脱平庸的心。” “莲花能出淤泥而不染,因为它有坚守,所以能拒绝平庸;
滴水可以 穿石,因为它有坚守,所以能拒绝平庸;
小草能破土穿石,因为它有坚守,所以 能拒绝平庸。” 六、说理能符合事理,忌莫名其妙 议论文的核心在于阐明道理,以理服人,理是否说得深刻透彻,这是 衡量议论文质量的关键,但同时也要让议论语言生动活泼,让枯燥的说理文采斐 然,使读者乐于阅读。因此就得有逻辑地说话,有联系地说话,学会深入、有见 识地说话。

“金龟子游荡草原,缱绻的目光锁住的是几个粪球,却忽略草原的地 大物博,于是终日沉浸在裹腹的满足之中,沦为逐臭之夫。井底之蛙贪图井底的 安逸,拒绝奔赴大海的怀抱,甘愿碌碌一生,成为别人的笑谈。而雄鹰拒绝平庸, 以荆棘为房,削去对家的依恋,以瓦砾为食,炼就尖锐的长嘴,重洗自然法则。

拒绝平庸,雄鹰矫健的翅膀划破长空,问鼎苍穹,激起人类我主沉浮的斗志。” 既不顾动物习性,一味苛求,又不合事实,任意拔高或贬低,很是没有道理。

而精彩的说理总是朴素中蕴含哲思,平淡中富有深味,如:“人生并 不要做独一无二的太阳,那满天闪烁的繁星难道是平庸吗?它们总是平凡却又各 放光彩罢了。”“青草平凡,但它绝不平庸,根在土中,心却向着蓝天伸长。愿做 一株小草,平凡的身躯中发出‘拒绝平庸’的呐喊。” 七、用词能贴切传神,忌生编乱造 遣词用语能很好地反映考生的语文功底。“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 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吕叔 湘语) 使用修辞,能使文章富有文采,如排比能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 感情;
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等等。

华丽齐整是美,平淡素朴也是美。有时用妥一个字“而境界全出”,有时改动一个 词而尽得风流。“平庸是什么,平庸是古代动乱时期的归隐热,平庸是方兴未艾的超 女热,是骡子是马都敢拉上台面叫唤两声;
平庸是东施效颦,平庸是瓦釜雷鸣一 般的爆炸头……还自然一个本色,我们要拒绝平庸。”形象生动地批评了各种平 庸,对比鲜明,振聋发聩。

“平庸是花,拒绝是严冬。平庸是鱼,拒绝是水。” “平庸就像机器,没有润滑油,吱吱哑哑,发出杂乱的吵闹声。” “鲜花终究要插在牛粪上,于是我妈决定嫁给我那平庸的父亲。”这些 比喻读后的感觉是什么?胡言乱语罢了。

八、抒情能有感而发,忌无病呻吟 抒情就是在记叙文中抒发对人事景物的思想感情,用褒扬、赞美或感 叹的语气表达作者的感受。它的作用是表明作者的态度和立场,借以加强记叙的 深度,揭示文章的主旨。它是建立在记叙的基础上的,忌无病呻吟,也忌不合情 理。

“不在乎高,不在乎远,会飞就是鸟;
不在乎快,不在乎深,会游就 是鱼。平庸不会让鸟儿飞翔,不会使小草拼命生长,平庸更不会让梦想开花。” 前后有什么联系呢?鸟儿飞翔,小草生长和平庸有关系吗? “此时的我惭愧了,难道一个乞丐连享受阳光也要带有一颗乞讨的心, 难道我的眼光就那么平庸,只把乞丐定义成要饭的,树儿在嘲笑我,鸟儿在嘲笑 我,嘲笑平庸。” 这是考生有一次看到在草地边晒太阳的一个乞丐,出于同情就往罐子 里扔了一元钱,结果那个乞丐追上来还给他了,抒发的一番感慨。合乎情理吗? 大家认为向乞丐施舍是平庸吗?相信中国会有如此有品位的乞丐吗? 九、故事能曲尽其妙,忌简单图解 《考试说明》要求“构思精巧”。怎样才能精巧?用作家王蒙的话说就 是“亏他想得出来”。

清人袁枚则说:“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就是说写文章要做到结 构曲折多变,尺水兴波。故事写作尤要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悬念迭出,跌宕起伏,妙趣横生,使观文者蹙眉才舒,又屏息凝 神,随情节的变化、人物的悲喜而惊惧、忧虑,欢欣、狂喜。

如满分作文“和尚指点画家”,考生描写了一个画家“拒绝平庸”的过程, 阐发了不仅画画要用心,做人、做事也是如此,用心,才能超越平庸。

而很多考生要么用伪情感或假故事来制造深刻;
要么走不出“小我” 的境界,只会通过叙写一个小故事来表达一下内心的感受,简单图解一句预设的 话语或道理。故事本身就“浅”,表达的感受自然也“弱”,阐发的道理也“陋”。

有的用父亲种桃子过程,最后通过父亲之口说明什么是平庸与不平 庸:“很多桃子长的又大又红,看似喜人可口,实则毫无甜味,而恰恰那些带着 疤痕不甘平庸的桃子,却是最甜的呀!桃子不甘平庸,人也一样啊。” 有的则编了个小故事,最后,“父亲(或母亲、爷爷等)常说一句话:
‘人可以平凡,不可以平庸。’” 十、结尾能耐人寻味,忌空喊口号 俗话说:编筐编篓,贵在收口;
描龙画凤,难在点睛。作文中的收尾 也是如此。

收尾要做到有利于揭示文章的主题,有利于文章的结构,要做到言有 尽而意无穷,就像欣赏一首绝妙的音乐,一曲终了,余音仍在耳畔回荡,缭绕。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说过这样精辟的话:“我构思的习惯是,必须有一 个好的结尾。一件艺术品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最后的工作是否恰当。最 后的一句台词,最后一笔油彩等,最容易成功和最容易失败之处往往都在这里。” 考场作文结尾的不足情形:记叙文中结尾“简单”,缺少构思;
散文中 结尾长篇大论,“画蛇添足”;
议论文中语言平淡,点题不足,软弱无力。共性问 题是字数不够,口号来凑,常见的是“同学们,让我们……吧”。

聪明的考生能在结尾做到或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或抒发感情,动人 心弦;
或升华思想,给人启迪;
或首尾呼应,结构完整。总之能富有文采、意蕴 深刻、耐人寻味。如:
“只有抬头才能看见星星,只有行动才能追逐梦想,只有拒绝平庸才能使梦想成为现实,才能在崎岖的山路上采撷成功的花朵。” 如果考生能在平时注意提高语文素养,就能在考场上避免这些雷人现 象。

【作者简介】:左言洪:1996年起从事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因教学成 绩突出,被评为“普通高中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硕士,南京市高 中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新课程省级骨干教师,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 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