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致的教师生活论文范例赏析(共5篇)
推荐精致的教师生活论文范例赏析(共5篇) 第1篇:教师要激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在识字教 学中,自己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 发,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生活情境,充分调动生活学习的经验,运用符合儿童心理 特点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建认识,在生活 中愉快地识字,在识字中享受生活的快乐。1.课堂教学中激趣识字 1.1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为了能让 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我努力地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 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字 1.1.1猜字谜游戏。如学习了"上"与"下"生字,可让学生猜谜:说上不 是"上",说下不是"下","上""下"合起来,这字读个啥(卡)?学了"日"和"月" 后猜谜:西边太阳落,东边月亮升,你猜是个什么字(明)?学习了"日"和"门" 后,可编出类似"太阳进家门"(间)等。两个月亮并排走。(朋)一口咬掉牛尾 巴(告)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个黑葡萄。(目)之类的谜语也会帮助学生多 认字并加深学生对汉字的印象。
1.1.2编口诀或儿歌。如"一撇一捺要分家,两笔写成八八八(八)";
"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下面一个秃宝盖,"几"字一加灯就亮(亮)"。左、 右——小朋友靠右走,右子下面是个"口";
小朋友要记清,左字下面是个"工") 三人同日行。(春)大口包小口(回)等。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编一些帮助 学生识记,以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编一编。
1.1.3魔术变字游戏。学习"一"、"十"、"木"、"人"、"几"、"口"、"己" 等字后,让学生改变这些字某一笔划的长短、位置或增减笔划变成新字,帮助学 生巩固识字,多认字。如:给"日"加一笔能变成"目、旦、田、申、甲、由、旧、 白、电等。
1.1.4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利用偏旁、部首、卡片进行组合新字的游戏也是认字、识字的好方法。老师准备两组卡片,一组拼音卡片,一组生字卡片, 让学生上台唱着儿歌找朋友给生字戴上拼音帽子;
或者一组部首卡片,一组部件 卡片,给部件穿衣,组成所学生字。
1.2在演示中识字。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在课堂识字 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投影、实物、图片、课件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直观演示来 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氛围里学习生字,并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 取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2.1利用实物识字。教学《菜园里》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开展蔬菜展 示会,让学生自己从家里带蔬菜到学校,教师准备好各种蔬菜标签,然后组织学 生把它们一一对应起来。说说蔬菜的特点,记记蔬菜的名称。再引导学生回家用 同样的方法给家里的水果及生活用品贴上标签。这样,把枯燥的识字教学融入生 活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一些本来少见、复杂的字学生也能轻而 易举地记住了。
1.2.2利用课件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直观的演示, 帮助学生记住汉字、理解汉字,使学生充分感受我们汉字造字的神奇。如在教学 "日月明"这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日和月"拼凑"明"以及人倚靠大 树休息就是"人木休"的"休"等生字的造字过程一目了然。在课件的直观演示中, 学生对生字的印象特别深刻。
1.2.3利用表演识字。新教材的显著特点是大量识字,而有很多的汉字 如"捧、提、踢、蹲、蹬、摇、摆等孩子们可以运用肢体语言表演,通过亲自做 一做,演一演,不但能加深对汉字的认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让所学课文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向学生直观演示是促进识字教学的有效途径。如在 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当读到小蝌蚪迎問鲤鱼、追问乌龟的段落时,我采用 表演的形式,让小学生分小组自编自演,展示"迎"和""追"的动作,在情景中对话。
2.课外生活中"有意"识字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她)即是家庭的一员也是学校班 级中的一员,更是社会的一员,可以说学生生活的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我们在狠 抓课堂识字的同时,充分开发利用课外资源,努力让我们的识字教学变得更轻松。
2.1利用校园文化识字。校园中有各种宣传栏、门牌、名人名言,安全提示等,为了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去主动认读这些文字,低年级教师从学生 一入学就常带领学生到校园走走、看看、认认、读读,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从熟悉 认识自己的教室、班名、黑板报、课程表、值日表开始,逐步走出教室,认识学 校的传达室、办公室、多媒体教室等专用场所,认识校园中的告示牌、名言等, 并让学生回到家里向父母介绍学校的情况,并由父母给予评价。这样,教师提出 要求,激发起学生兴趣,很多学生下课后就主动到板报、橱窗等校园设施前认字, 遇到不认识的字还会向老师请教,当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时,参与的积 极性会更高。
2.2在家庭生活中识字。日常生活中的语文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比 如逛公园时认认花木名称;
在游玩动物园时认认各种动物的名称;
在候车时认认 站台的站牌;
在逛街时认认街道两旁的招牌;
购物时认认包袋上的商标……看电 视、玩电脑时也会认识一些字。这些随处可见文字都能成为学生生活识字的"学 习库",从而满足儿童对识字的渴望,继续保持识字的热情。我们鼓励学生主动 收集认读这些汉字,并通过剪剪、贴贴、写写、画画、把所认生字编制成"我的 识字册"、"小小识字袋","智慧树""粘贴的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小组中展示,交 流、评比。
2.3在读书报讲故事中识字。儿童普遍喜欢看故事书、童话书、寓言 书等。根据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室里设置图书角,鼓励学生多看书。结合学 校开展的经典诵读工程,建议家长和孩子在家共同读书。倡导孩子每天至少读半 小时的书。由最初的家长讲故事到学生自己试着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通过 各种渠道认识的汉字逐渐增多。教师推荐学生读《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 《安徒生童话》、《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等经典的书,随着年级的升高, 教育学生读名著,读整本的书。在这样的阅读中不仅能巩固所学到的生字,又能 在阅读中认识一些新的字。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只要我们遵循语文教 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与识字教学巧妙地 结合,就能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从而喜欢识字,乐于识字。
作者:崔仕有 第2篇:教育部:连片特困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覆盖率已达96.6% 根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施工作在2016年取得显著成效,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一些地方出现了城镇教师争相到乡村学 校任教的可喜局面。
一是连片特困县基本实现全覆盖。2016年,在享受连片特困地区政策 的22个省份708个县中,有684个县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覆盖率达到96.6%, 比上年提高了14.6个百分点。受益学校共8.1万所、乡村教师129.5万人,分别比 去年增加了1.4万所和34.6万人。
二是补助标准不断提高。2016年,各地共投入補助资金44.3亿元,比 上年增加9.9亿元,增幅28.8%。中央核拨奖补资金29.8亿元,比上年增加7亿元。
人均补助标准为284元,比2015年增加22元。有连片特困县的22省份中,有18个 省份提高了补助标准,其中新疆兵团、宁夏、四川、青海、湖南等地人均补助标 准较高,如四川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高补助标准,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最高达 到2000元;
宁夏按照山区500元、其它地区300元执行;
吉林按照自然村屯500元、 乡镇300元标准执行;
青海按照艰苦边远程度分为550元、450元、350元三个档次;
湖南分为700元、500元、300元三个档次,注重向村小、教学点和艰苦边远地区 倾斜。
三是实施范围逐步扩大。实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 省份,多数将非连片特困县纳入实施范围,如广西、宁夏扩大到所有县(市、区), 重庆扩大到除主城区及新区外的所有县区,湖南扩大到83个县(市、区),甘肃 将17个省贫困县纳入实施范围。在中央政策的示范引领下,东部部分省份为乡村 教师发放生活补助,如北京根据乡村和山区镇区中小学距离市中心的直线距离, 将383所学校划分为五大类,制定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人均每月补助标准最低1400 元,最高4000元;
广东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2016年补助标 准提高到不低于人均800元/月。
第3篇:教育教学随笔:教师生活世界的体验与展示 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 教师写教育教学随笔有什么好处呢?一是写教育教学随笔能真实地 记录自己身边的世界。养成写教育随笔的习惯,就不会对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生 活仅留下模糊的印象和概念,就不会让过去的智慧和思想火花随着年龄的增长淡 出记忆。二是写教育教学随笔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因为心里装着写作这件事, 日常生活中必然就要进行比较广泛的阅读,就要做一些有意义的值得记载的事情,就要时刻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因此,写作是拉动读书、思考和实践的好方法, 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好方式,是教师行为研究的好依托。三是写教育教学随笔能转 变教师的观念。教学工作中边做边想,边想边写,边写边做,螺旋上升,润物无 声,新课程的要求就会一步步内化为教育教学的能力,教师就会逐渐成为新课程 理念的认知者、认同者和践行者。
教育教学随笔写作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呢?首先,教育反思的文章是 教育教学随笔的主体。写好教育反思的文章,一要努力掌握相关的教育理论,使 阅读成为教师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二要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实际,“教有所思”, 让思想沉浸在“研究”的状态中,逐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写出有价值的文章来。
其次,教学反思是教育教学随笔的重要内容。比如课堂教学某环节的 点滴感悟和体会等,这种文章的写法,一般先叙述教育教学的典型事件,然后发 表议论,理论联系实际,寻找和挖掘事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要夹叙夹议,注意 修辞和文采,能够吸引读者。与严格的研究论文相比,不一定采用教育科学研究 规范的方法,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均可。
再次,各科教学解题研究文章是教育教学随笔的一种类型。各学科教 学中的试题赏析、一题多解、题型归类、解题技巧等,教学中的知识点归纳、学 法指导、重难点解析、专题研究、应试指导、心理辅导,都属于这一类。这种文 章在理科教学中较多,内容上要有新意,写作中要条理清晰。解题研究文章紧密 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不过分追求写作技巧,容易入手,便于掌握,要写得朴实无 华。
之后,语文教学文章赏析等方面的文章属于教育教学随笔。包括语文 教学中的文章赏析、人物形象分析、写作技巧和特点的评介等,其他学科中这种 题材较少。由于其学科特点,这种文章对写作技巧能力的要求较高。
最后,教育管理相关方面的内容也是教育教学随笔的写作题材。比如 学校管理,包括班级、年级、学校乃至一个区域的办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工作 总结、经验交流等。目前社会转型期学校建设中存在许多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原有的思想观念需要重新加以审视,而新的体系尚未建立,在学校思想理论重建 的过程中,课程和学校领导者以随笔的形式探索新时期学校管理的问题,是一种 值得倡导的方式,也是有效的教育管理研究行为。
教育教学随笔写作题材广泛,行文灵活,不拘一格,只要有新意,有亮点,对学校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就是有价值的。要提倡研 讨交流,包括校内、校际和区域性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评优评奖、“论文评选” 等,达到一定水平的,还可向综合性教育刊物或各科教学刊物投稿,在更大范围 发挥作用。马克斯·范梅南认为,写作是思考和行动的调和,是对思考的检测, 是反思的过程。生活体验写作是促成教师有效反思与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的生 活体验写作是自我存在的彰显,是思维的训练,是个人知识的管理,是反思习惯 的养成。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是教育科研的基本方式,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 现实。生活体验写作也是一种随机写作,要求教师保持对教育世界的敏感与亲切, 以质朴、简单、直接的语言及描述性语言呈现生活世界,要求教师在不断“重写” 的过程中实现“描述”与“解释”的统一。通过生活体验写作,教师将成为一个敏行 的教育实践者。
作者:孙志刚 第4篇: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是未来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学校作为青年教 师的“娘家”,应该多关注这一群体的生活、工作状态以及利益诉求情况,发现青 年教师所处的真实状态,了解其内心最渴望的需求和诉求。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云 南省青年教师存在经济压力大、生活负担重、培养机制不健全、职称晋升难等系 列问题,运用双因素理论归纳出以此相关的保健和激励因素,提出确保保健因素 实现,发挥激励因素的对策建议。高校应该从福利保障机制、能力提升机制、职 称晋升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等多方面消除青年教师后顾之忧,调动青年教师的工 作积极性,实现学校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现状 生活状况一是工资收入与工作压力、学历不相称,购房压力大。成为 一名教师之前的投入比其他行业要高,同时教师这个行业比较注重后续的知识更 新,业务能力的提升,这无形中加大了青年教师的物质和精神压力;
推行住房分 配货币化以后,面对高额的房价,青年教师不得不自己承担购房首付款,加之住 房补贴和公积金缴存额度较少,对提高青年老师的购房能力微不足道。二是家庭 压力繁重,个人自由度偏低。调查的青年教师中有80%的人是30岁以后才考虑生 小孩,这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年纪,除了工作外很多老师都把精力投 入到照顾小孩和家人身上,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来钻研业务。三是部分青年教师 忽视自身健康问题,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云南某高校青年教师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有60%的人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有30%的人在体检中查出各类慢性 疾病,每周几乎不锻炼的教师占到34.2%。
工作状况一是教学和行政工作任务繁重、晋升职称难。就以笔者接触 最多的辅导员来说,大多数高校辅导员配置比例远远未达到教育部的要求,不少 人已经出现工作“倦怠”的状态,此外,专任教师还面临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 的问题;
近年来,在严控比例的职称评定中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在云南某高校 调查结果显示:该校40岁以下的教师中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占到的人数比为85%。
二是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和工作指导。大学青年教师很多是非师范院校出身,对 自身的岗位角色认知不足,缺乏一定的引导和职业规划,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难免会有失落。在云南某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6.31%的教师有明确的职业规 划,26.33%的教师有些考虑但没具体行动或者根本就没有想过。
利益诉求情况一是渠道有限,形式单一。在对青年教师利益诉求反映 渠道的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76%的老师会选择校领导接待日,100%的老师会 选择教代会,5%的老师会选择媒体舆论,10%的老师会选择沉默。在调查中有 少部分老师因利益诉求表达不畅,很容易导致积怨,虽然学校已经建立了利益诉 求渠道,但还是有部分老师不是太了解。二是诉求解决效果不明显。调查显示:
大部分教师认为类似的诉求每年都在反映,可是真正能够解决的不多,或者学校 给出的解释并不能让其信服。青年教师对利益诉求解决的结果的满意度调查显示 有50%认为一般,有35%表示不太满意或者不满意。
原因分析 保障培养机制不健全一是工资改革不健全,主要表现在:①专任教师 需要完成一定的课时量与科研任务才能全额获取绩效工资,否则还会发生倒扣现 象;
②高学历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相同学历的人在其他企业或机构工作,其收 入远远超出在高校工作;
③收入与职称挂钩,青年教师除了拼命做科研评职称以 外,还要在既定课时量的基础上完成超课时才能增加个人收入。二是住房保障措 施不到位。据调查,云南许多高校近年来新进的老师都没有机会参与到学校的集 资建房中,面对高额的房价,青年教师压力倍增,希望校方能够积极与学校周边 楼盘的开发商合作团购价格适宜的住宅。
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不健全根据相关调查,青年教师缺乏合理的职业 规划、工作指导交流以及有效的学习进修机会少,大部分的培训只停留在表面阶 段,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不多,培养不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
此外,推行“导师制”效果不佳,导师和青年教师的各自职责履行不严,缺乏有约束性的监督考核机制。
激励考核机制不健全从目前来看,青年教师唯有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 才会被认可,导致一些热爱教学并在教学中表现优秀的教师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 转移到科研中,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一味追求科研而不把教学作为重要的工 作来抓,总有一天会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大学也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此外, 一定的物质奖励是对他们的鼓励和鞭策,如果这个群体的社会待遇得不到提高, 就会出现转行到其他高薪行业以及调离边疆省份高校的情况。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建议及对策 双因素理论分析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 个:一是激励因素,指工作本身的内部因素;
二是保健因素,指环境、条件等外 部因素。将双因素理论运用于本论文,首先在于对存在的各因素进行性质划分, 明确划分出保健与激励因素;
其次,双因素理论在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及利益诉 求中的运用,确保保健因素的实现,发挥激励因素的作用。
保健因素具有能满足职工的物质需要,预防职工产生不满情绪,维护 工作现状的作用。此类因素关系到青年教师的基本生存、生活,在对青年教师的 管理中要消除教师的不满情绪,重视处理好保健因素,解决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 才能让青年教师安心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工作。而激励因素以工作为中心,能满 足青年教师的成就感、价值观,关系到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关系到教师个人 的发展。从两类因素的关系来看,保健因素起到基础保障作用,类似于马斯洛需 求层次理论的低层次,而激励因素关乎个人价值的实现,属于马斯洛的上层。
改善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的对策建议一是建立良好的保障 机制,确保保健因素的顺利实现。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增加学校收入来源。这可 以借鉴国内其他高校的做法推行“低职高聘”。比如,一个只有“讲师”职称的老师, 如果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成果已经达到了“副教授”的考核标准,就可以去竞聘副 教授的岗位。该措施调动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一部分想干事并且能干成事 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还可以发挥专业特色,发展相关附属产业,增加学校收入。
二是积极与开发商合作,为青年教工争取价格适宜的团购房。校方应该积极利用 自身的品牌效应寻求合适的开发商合作。进一步深化与开发商合作力度,让团体 购房做得更加实惠、有吸引力,有效地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三是关注教职 工身心健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①工作繁忙,家庭任务重,无暇参加 体育锻炼;
②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熬夜、饮食不规律、玩手机成为部分青年教师的生活常态,体育锻炼不受到重视;
③没有形成范围广、有影响力的体育 活动组织,教师参加运动没有凝聚力。为此,要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学校相关部门定期聘请专家、学者等有关人士为青年教工开展心理讲座,学校心 理中心设立教师心理咨询室,以此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心理调适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激励因素的作用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职 称岗位晋升体系。除传统职称评定办法外,上面还提到了“低职高聘”;
此外,针 对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学校应给予热爱教学、擅长教学的青年教师 岗位职称晋升通道,推行“教学型副教授、教授”岗位聘用办法,这对促进学校教 学质量的提高,鼓励长期从事大量教学工作的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及教学研究 工作中起到积极的鼓励作用。
二是做好青年教师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学校不仅要设立专门的青年教 师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聘请该领域专家作为职业规划师,帮助青年教师认清自 我,了解外部的工作世界,找出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途径;
而且要定期举行相关 讲座,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同时了解该领域最新、 最实用的理念和方法;
此外,要建立本学院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帮扶关系,监督 指导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偏离发展目标的情况。
三是推行“导师制”,提高青年教师业务能力,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在 指导过程中导师用自己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出色的教学技能对青年教师起到潜 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其尽快适应工作、热爱本职工作、建立职业感。“导师制” 的运行还需要建立监督考核机制,从制度上约定双方的职责,保障制度的顺利进 行,从青年教师的德、能、勤、绩出发制定考核标准,对考核优秀的青年教师给 予表彰和奖励,让“导师制”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是完善培训进修考核体系,扩宽交流渠道,促进青年教师的个人发 展。首先,合理建立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体系,人事处与青年教师所在学院、导 师共同制定符合专业背景教师的培养方案,定期考核教师培训、进修情况,考核 结果与绩效工资相挂钩;
其次,培训方案要尽可能与青年教师的最新需求相符, 提高培训、进修层次,以此激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性;
最后,扩宽渠道,提供青 年教师到相关兄弟院校、行业机构交流访问的机会,了解自身不足以及本专业发 展的前沿热点问题,为下一步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完善青年教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一是畅通渠道,形式多样建立表达 机制。高校相关职能部门,比如校工会、人事处等应该担负起保障青年教师利益诉求渠道通畅的任务,除常规的表达渠道外,还应定期了解青年教师的意见,通 过个人访谈、座谈会等形式来及时了解青年教师最新诉求,整理上报,并将处理 意见向青年教师反馈。二是落实校领导与青年教师谈话制度。一方面,让校领导 了解青年教师生活、工作的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想办法加以解决,为学校下一 步的工作提供方向;
另一方面,校领导根据自身的阅历和学校发展的方向对青年 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同时解释某些利益诉求无法实现的各种客观原因,以得到青 年教师的理解。三是建立利益诉求结果反馈机制。学校应有专门机构,针对不能 解决的诉求问题详细做出原因分析报告,定期召集有相关诉求的教师举行结果反 馈解答会,除阐述分析报告外,还要面对面解释诉求教师一系列的疑惑,做到消 除误解和偏见,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
作者:李霄等 第5篇:支持乡村教育关键在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 2015年,国务院颁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将乡 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再次强调,要落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政策。乡村教师问题又一次被推上舆论的风 口浪尖。
近年来,关于城乡应做到“教育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其实,教育公 平并非仅仅针对学生而言,教师也需要同享教育公平所带来的福利。乡村教师, 一个尴尬而又艰苦的职业,面对的是简陋的教学环境、较低的薪资待遇与一群眼 神中充满期望的莘莘学子。近年来,有许多热爱教育事业的大学生、教师积极投 身农村教育事业,他们选择艰苦的地区,用自己的青春与精力,努力提高乡村教 育的水平。虽然他们的形象一直处于“道德高地”,但是生活却处在“待遇洼地”, 个人的生活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而要把乡村教育搞好,关键是要有一支强大的 乡村教师和校长队伍。在广大乡村,教师不只是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 是乡村学生认知世界的窗口与照亮前程的希望。
乡村教师待遇低下,其原因并非是浅层次的工资低、环境差,而是城 乡发展不平衡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二元结构的固化, 都是导致目前乡村教育事业发展之路崎岖不平的诱因。乡村教师的生活保障制度 不健全则是导致教师资源流失的“罪魁祸首”。因此,破解乡村教育瓶颈,关键在 于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让乡村教师“安下心”、“留 下来”、“教下去”,是做好乡村教育的重中之重。而要进一步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首先就应该让乡村教师享受更多“教育公平”带来的福利。一方面,要让乡村 教师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在工资福利、奖励扶持等方面提高乡村教师的生活待 遇。另一方面,要不断拓宽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渠道。具体而言,要健全乡村教 师待遇保障机制,为其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全方 位地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建立健全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是关键。近年来,大批大学生、青年 教师满腔热血地投身乡村教育事业,但在面对农村落后的教育环境、家庭的阻碍, 以及结婚生子等个人生活问题时,不少人开始退缩或止步不前,使乡村教育面临 发展瓶颈。要破解这一困局,就必须建立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从制度上为乡 村教师的发展保驾护航。一是确立专项经费使用办法,专款专用,改善乡村教师 的住宿条件,提高工资待遇,解决好乡村教师的个人生活问题。二是制定差别化 的补助政策,依法为乡村教师缴纳“五险一金”,做好重大疾病救助工作,为乡村 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三是畅通高校毕业生、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通道,逐 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以及充满活力的乡村 教师使用机制。
制定合理的乡村教师职业规划是有效手段。深入艰苦的农村一线教学, 环境的艰苦是一大困难,乡村教师职业生涯的上升渠道闭塞则是另一阻碍优秀教 育资源向农村流动的因素。农村教师,身兼数职,兢兢业业,却得不到事业上的 进步的空间,难免心生抱怨。制定合理的乡村教师职业规划,为乡村教师事业的 进步勾画出美丽的蓝图,让乡村教师看到职称与待遇晋升的希望,必能留住那颗 毕生奉献教育事业的心。
建立城乡教师交流机制是重要推手。乡村教师常年工作、生活在落后 的农村地区,很难获得第一手的先进教学经验,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乡村教育质 量下降。定期选派优秀城市教师到乡村支教,同时安排乡村教师到市区学校学习, 将先进的教学经验与做法带到农村教育中去,必将有效提升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开拓乡村教师的眼界与思路。通过城乡学校结对子、对口支援、学区一体化管理、 跨校竞聘等形式,拓宽城乡学校交流渠道,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 流动。此外,还可以制度形式规定某一行政区划内城乡教师互换轮岗,全面提升 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
乡村教育担负着开启民智,提升国民素质的重任。在破解乡村教育发 展瓶颈的过程中,针对乡村教师问题,必须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加以规划,在制度 层面确保乡村教师的待遇,从而激励更多优秀的人才坚守乡村教育的舞台。作者:王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