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差生形成特点及教学对策
中学体育差生形成特点及教学对策 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所有的学生通过体育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增强 学习信心,从而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的发展。体育教学的对象也要求必须面向所 有学生,为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体育的宗旨是带给人以健康和快乐,所以体现在教学中应该是具有吸引力和情 趣的一种学习活动。这样可以在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同时体现出新的课程改革 中“以人为本”、“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学习中受益,“健康”最重要的现 代教育理念。
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将更多地关心给了表现好的优秀生, 对后进生或者称之为差生的学生往往关注不足,关心不够,帮助不多。我们没有 理由不把更多的心血和爱心倾注于他们身上。我们不希望也不愿意看到他们在体 育学习中,因为体育差而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以后学习和生活信心的 树立。因此,对体育差生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可以转变体育差生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及对现行初高中教育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一、体育差生的界定 体育不同于文化课程,它具有独特的自身特点,这也就决定了体育的课程 内容和课程标准的复杂性。研究表明,对“体育差生”的定义还有分类有很多种。
比如:体育差生是指在一定的群体中,学生的学习行为经常违背师生所认同的行 为准则,或因种种原因对体育课抱有厌恶态度的学生。但总体来说对于体育差生 的定义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区分标准。体育差生从总体、局部、动态和实践中来看, 可以将其界定为:智力及身体发育正常,但在体育学习中由于个体心理行为、环 境、教育方式等原因使其在正常教育下学习效果低,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
根据体育差生形成的原因可以将其划分为两类即生理型体育差生和心里 型体育差生。生理性体育差生的主要表现在个体身体素质较差,但身体发育正常, 一些运动指标在正常限制范围内的底限,平时没有积极锻炼,缺乏运动,体育基 础较为薄弱。由于身体素质差,直接影响了在体育教学中技能的掌握,从而形成 恶性循环,在体育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
心里型体育差生又分为智力型和非智力型体育差生,智力型即为在同样条 件下,部分学生受智力因素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表现为理解力差,动作不全面,容易忘记,动作不协调。非智力性体育差生则是由于心理因素影响到对知识和运 动技能的掌握。
二、体育差生的心理特点和身体特点 (1)在身体特点中主要包含三个方面:身体形态方面、生理机能方面 和身体素质方面。身体形态方面指身体发育正常但身高和体重数值低于正常标准。
生理机能方面,主要的器官活动指数即机能指标较差,比如,血液中血红蛋白趋 于正常范围内的下限;肺活量较同龄标准要低;剧烈运动后,心脏动力不足或跳动 过剧等等。身体素质方面表现为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协调性 等素质较差,尤其在力量方面不足。
(2)心理特点的学生由于个人主观因素有时会产生对体育教学和体育 运动的排斥。对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体会不足或体会不到,没有或很少感受到 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成就感,与人配合集体活动所带来的愉悦感、团队感,相反对 失败、孤独等消极体验较多,不善于与老师及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学生主观意志 力差,对于对抗性和具有一定危险的体育项目会有排斥心理。害怕对抗,害怕认 输,进而缺乏主动性和竞技性。
三、体育差生形成的原因 造成体育成绩差的原因有很多,整体来看是各种外部因素和个体主观 原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
(1)社会及家庭因素:当前社会对于体育的认识普遍存在误区,特别 是在现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全社会及家庭都存在一种重视文化教学,轻视体 育发展的不正确思想。认为体育成绩的好坏无关紧要,或者认为在上大学之后再 进行体育发展,使得学生产生错误观念。甚至在家长的教育中,过分溺爱,过度 关心,怕孩子参加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而限制孩子的运动。长期以往,在这种 观念的教育中,孩子对体育课产生了厌倦心理。
(2)学校内部教育因素: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体育教学不被重视,大量 体育课程被占用,对体育设施和器材的投入不足,这都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和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情感。对于体育课程本身来说,教学内容枯燥、贫乏,教 学方式单一,教学不得法也是造成学生体育学习情绪不高的原因之一。
教学内容陈旧单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关系不密切,受到场地和人数的限制,学了无以致用,不符合社会实际情况;教学方式和内容过度强调运动技 术,采用竞技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忽视了在体育中挖掘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
(3)个体因素:缺少成功的体验,对个人在运动方面的能力产生了怀 疑。体育成绩一直不能满足自己内心的期望,长期处于压抑苦恼和对自己的失望 中,最终导致自我否定,产生消极情绪,丧失了体育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四、体育差生教学对策 学生对体育的感受和情感是在后天复杂的环境中长时间形成的,因此 学校教育在体育差生意识和感受的培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1、调整教学方式,多元化教学模式 首先调整教学语言,在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虽然由于体育教学 自身的特点常常会使用带有命令式的口吻去果断的作出决策、迅速的作出判断以 及提示危险动作和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等,但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指导时会使学 生产生紧张焦虑,特别是在和体育差生进行交流时,应当格外注意语言和语气的 拿捏。如果在教学中能采用亲切、自然、通俗的语言会使学生感到自然、亲切, 学生对于体育的感受也会更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陈旧,缺少互动 和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平时的课程中把单调的练习组织的严密活泼, 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积极性,培养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爱好和兴趣。
2、做好师生交流工作,启迪学生体育意识 经常与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参加体 育锻炼。多向学生讲解人体知识,灌输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消除体育与文化 课学习时间冲突的顾虑,使学生明确体育可以更好的促进文化课的学习。激发学 生潜力,对体育差生实行鼓励的教学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动机, 并且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作者:高士林 来源:俪人·教师版 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