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设施果树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设施果树学中的应用 教学改革即教育改革,包括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而从狭义上 讲,是对学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进行改革,其核心内容实质是对 课程的建设和改革。随着我国园艺产业的发展,亟需大批掌握高科技农业技术的 专业人才。为了满足社会需要,提高园艺本科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设施果树学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的理论 性和实践性的园艺专业选修课程,属于典型的学科交叉课,其涵盖了果树栽培学、 果树生理学、设施园艺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同时,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新技术、新内容不断涌现,要求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除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更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授 之于鱼,不如授之予渔”,在知识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课堂教学更应培养学生 利用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思维。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 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 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 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1-4]。
1 设施果树学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1.1 课程内容多而繁杂,知识更新快 设施果树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知识点多,专业性 强,内容抽象。其中很多内容与果树栽培学看似相似,学生容易混淆。此外,国 内关于果树设施栽培的专业教材较少,内容陈旧,缺少新品种、新技术、新栽培 模式的更新,如果按照书本照本宣科,会导致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不利于 培养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创新性和创业性人才。
1.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 心”,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的听。由于专业课内容枯燥,又有很多 与《果树栽培学》类似的内容,有的学生认为教师讲的内容已学过,降低了新鲜 感,往往是第1次课还热情高涨,第2次课就失去兴趣,上课睡觉、看课外书,甚 至逃课现象严重。1.3 学生自学能力差 我国学生从小接受的应试教育注定其自学能力较差,进入大学后,多 数课堂仍旧沿用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法,学生上课缺乏主动性,仅仅只是 听课,不去主动思考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成为高 校教师课堂改革的重点。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利用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以完成任务的 过程为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
2.1 任务布置与设计 设施果树学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模块,总论部分主要讲授果 树设施环境调控以及与之相关的果树生理基础知识;
分论部分将针对设施栽培的 主要树种栽培管理技术进行讲解。往往讲到各论部分学生就认为与《果树栽培学》 讲授内容大体相似,学习热情下降,课堂效果不好。为此,在第1次上课时,教 师就应根据课程内容,将本学期该课程的授课计划讲给学生,并根据授课内容, 将讲授的知识进行分解,形成若干“任务”布置给学生,并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例如教师在讲桃树的设施栽培时,就可以从创设问题的情境入手,提出若干任 务:当前设施桃树品种有哪些?桃树哪些生理特点有利于设施栽培、哪些不利于 设施栽培?根据桃树的生理特点,在环境调控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当前设施桃树 栽培主要运用的树形和修剪方式是什么?设施条件下管理与田间管理有哪些不 同等等若干任务,布置任务后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而是以自己对所学 知识的理解并查阅相关资料来完成任务。
2.2 分组讨论,提交任务书 为提高教学效果,设施果树学课程采用不超过30人的小班教学。根据 任务的多少,将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由小组成员自行制定组内分工和学习计 划,之后根据自己所接收的任务查找资料、归类整理、开展讨论,完成任务。每 个小组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将完成的任务形成书面材料上交学习委员。该环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3 课堂讲解 课堂上,每组选派1名代表上台将本小组成果利用PPT进行汇报,通 常限定汇报时间不超过15 min,汇报完毕后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提问,负责汇报 的小组成员可共同商讨回答。最后,教师针对本节课学生讲述内容和课堂讨论内 容进行点评,并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该环节 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表达 能力,增强自信心。
2.4 效果考核 传统的课程考核是以测试记忆为主的知识性考核,有的学生平时不学、 考前突击,仍可取得较高的卷面成绩,但实际对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 力及创新能力并未提高,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过程中, 可将传统的知识性考核方式转变为实践为主的能力和素质考核,任课教师在各小 组汇报时,根据小组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回答问题情况打分,记录成绩。在听取其 他小组汇报时,将是否能提出针对性问题或独特见解作为评分依据,记录成绩。
最后,将平时记录成绩综合作为综合考核成绩。综合考核占总成绩的60%,期末 考核占总成绩的40%。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3.1 任务设计要合理 教师要结合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时间、精力,合理布置任务,做 到“任务”难易恰当,大小合理,知识点全面,针对性强。如果布置的任务内容太 简单,容易被学生忽视,起不到预期效果;
任务内容过多过难,学生没有时间和 精力去查阅资料、总结内容,容易出现畏难情绪,部分学生会选择消极应付。
3.2 教师角色要转变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学生是整个教学的主体,他们需独立思考, 完成任务的分解、资料的查阅筛选、内容的总结和汇报。教师要转变角色,将自 己从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和推动者,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完成任务。课堂 上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最后将学生所述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建立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在整个指导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不要 过多干预,而是配合学生完成任务。
3.3 考核体系要完善 “任务驱动”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学习效果 进行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而非结果。在 课堂评价时,要综合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态度、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小组团队协 作精神,不能因为一次任务完成的不够完整而全盘否定学生付出的努力,尤其是 要鼓励那些创新意识强、善于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生。不以卷面成绩的高低 评定学生学习效果,杜绝“会考试”而“不会做事”的现象,使教学重点真正落实到 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自身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