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教育问题和策略
乡镇教育问题和策略 在我国的人口总数中,80%是农民,而河南省又是全 国的人口大省,农民所占的权数更大。在我国加入切WTO 后,农村的产业结构面临着重大调整与转形,其成功与否, 除与国家制定的相关农村产业政策密切相关外,关键的则是 依靠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目前,全 省农村的教育状况和教育质量不容乐观,有些地区还存在着 严重的失学问题,如不及时采取有关措施加以引导,农村教 育问题将成为全省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久之, 必将妨碍农业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向现代农业的转化。经 过考察,全省农村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 点:一、农村学校学生生源大减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 农村人口正大规模地向乡镇周边的城市迁移。农民要么在外 务工,儿童随父母向城市迁徙。要么富裕之后在县城购房定 居,向教育条件更好的城市学校迁移。再加上计划生育等政 策的影响,造成农村学生人口的急剧下降,这已经成为一个 突出的问题。据河南商报记者在长垣、洛宁、兰考、项城等 地调查发现,众多学校已呈衰落和空巢之态。在新郑市某乡, 2001年有初中2所,教师136人,在校生1978 人;
小学22所,教师212人,在校生4245人。到了 2011年,初中教师只有110人,在校生955人;
小 学减为8所,教师165人,在校学生2395人。在偃师市大口乡翟湾小学,长年5个年级20人左右,到2008 年只剩7人,该校唯一的教师3年前退休,学校也随之关闭。
目前全村仅有的4名学生,只得到5公里外的焦村小学上学。
而在乡里规划中,焦村小学也将被合并。洛宁县城郊乡坞东 联校校长刘小辉管理3个小学,共100多学生,“学生流 失很严重。”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曾派出南阳、周口两 个市级调查队和13个县级调查队,对农村中小学现状进行 专题调查。调查显示:农村公立中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 规模日趋萎缩。一个年级十几名学生的现象已司空见惯,郸 城县的3个中学目前教室利用率不足53%。淮阳县现有农 村初中生人数与应入学人数相比流出40%以上,小学生流 出20%以上,2003年以来,因生源不足已有56所农 村小学关门停办。
二、农村教育资源短缺 (一)缺乏优质教育资源教育资源是人类社会重要资源 之一,它包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创造和积累的教育知识、 经验、资产、费用、制度、理念、设施等。长期以来,我国 城乡间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河南农村人口众多,就人均 来看,教育资源不均衡更加明显。2008年,根据对河南 省57个县127个乡镇所做的调查显示:只有22.8% 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办义务教育小学校舍建设很好、15.1 1%的人认为课桌椅配备情况很好,而体、音、美素质教育 情况认为很好的不足10%。对于师资力量,有72.8%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差,不胜任做教师[1]。
(二)师资力量流失严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 户口和人事政策的限制,教师们大都一辈子在自己的岗位上 任职,但是,从九十年代以来,市场化的经济背景让人才流 动成为了可能。针对相对落后的乡村,教师们大都“人往高 处走”。另外,私立小学的兴起,凭着较高的待遇和福利, 也大量地“挖”公立学校的老师,使得乡村公立学校的优秀 教师大量短缺,家长对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极其担忧。农村 的优秀教师流失特别严重,其基本的流动趋势是:“农村流 向城镇,中小城镇流向城市,市县流向省会城市,边远落后 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这种流动态势造成了农村基础教 育师资短缺。由于缺乏师资,许多地方又不得不被迫使用代 课教师,而代课教师的素养、业务水平又很难保证,致使教 师队伍长期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目前,全省90多万 中小学教师中,农村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学历的占49.3 5%,比城市低35个百分点;
初中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占 22.19%,比城市低41个百分点[1]。2010年 10月,中国新闻网刊登出河南紧缺人才前五专业出榜:农 村中小学教师最缺.师资流失严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 基础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2〕。
(三)留守儿童缺少亲情和督促据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 目前河南省留守儿童已达到500.22万人,与5年前相 比几乎翻了一番,约占全国留守儿童的1/10。脱离父母监管的他们,产生大量问题,如营养不良、沉迷游戏、打架 逃课等。日常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等,都是由父母言传身 教给孩子的。父母和孩子分离,会对孩子的道德观和信仰, 甚至人格成长造成严重影响。现实情况是农村的孩子由祖父 母带大,儿童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会缺乏安全感,亲情感, 学习上也缺乏有效的监督,缺乏必要的教育。因此,一些孩 子叛逆、自私、不懂得感恩,学校对这些问题也是无奈。对 于未成年儿童来讲,学校,家长和老师是三位一体的教育环 境,而现在家庭环境的不教育导致的督促力量明显薄弱,势 必会影响教育成长的起步阶段。
二、问题产生原因 (一)经费投入不足在农村,由于河南整体经济实力较 弱,所以经费的调拨分配也很难平衡,政府的经费主要用于 城镇的重点中小学,尤其是一些升学率较高的学校。在河南 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小学生的人均教育经费则高达700 元左右,而农村一些规模小的学校教育经费则寥寥无几[3]。
目前,在农村中小学,政府的资金来源还是惟一的途径,社 会化的集资途径,企业的赞助还很少。资金来源途径太单一。
(二)地方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教育的周期长,“收 效”不明显,因此,不容易显示出地方领导的政绩,因此, 大部分地方领导都把精力用于发展地方经济,发展收效更为 明显的“形象”工程。对学校的建设,发展等问题关注不够, 导致农村学校的资源短缺,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虽然有国家等各项政策,但是由于执行者的不力,地方配套措施跟不上,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正遭到挑战与质疑大学生越 来越多,学费越来越贵,消费越来越高。为培养一个大学生, 普通的农民家庭要背负上一定的债务,由于教育支出过大, 凡是有两个以上的大学生的家庭很多因教育支出过大而返 贫。虽然人们认为除了上学和当兵,没有太好的出路,但是, 由于“农二代”的家庭背景又让他们对就业前程信心不足, 看到很多大学生呆在家里或者大学毕业后又去车间站流水 线,很多村民都有了上学无用论的思想。除了考上真正的一 流大学,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名目很多的措施 加分内容,又使他们很难进入名校。
三、解决当前河南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建议 (一)领导增强服务意识,增加经费投入我们的教育长 期以来是为走出农村而服务城市的,存在着一种城市中心的 价值取向,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中, 首先应该发展农业的现代化,所以,河南农村教育应牢固树 立为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服务的理念,培养出适应农村经 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新型人才。增加农村教育经费,是教育 发展的最大促动力。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上级部门 可以考虑纳入年度“政绩”考核指标,在财政分配上,有一 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其次可以多途径地征集社会 资金,吸纳社会资金,如企业的投资,号召有经济实力的校友进行捐助、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勤工俭学。我们相信, 只要领导重视,动脑筋,想办法,现有局面将会很快得到改 观。
(二)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第一,调整措施,增加投 入。由于城乡差异大,城市往往以消费时尚的文化吸引着青 年人的向往,农村教育要想挽留住优秀的人才,吸引优秀教 师扎根农村教育,就必须下大工夫,调整措施,推出优惠的 政策,加大资金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最起码也要 与城市的教师待遇大体一致。第二,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培 训力度,增加考核内容。加强与优秀教师的沟通、交流,定 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考核,给予基层老师足够的福利待遇的 同时对他们提出较高的培养质量要求。第三,充分利用国家 农村教育及对边远地区各种优惠措施,留住优秀人才,培养 培育优秀教师。
(三)关心留守儿童心理针对留守儿童,要“因材施教”, 尤其是从心理上要对他们格外重视,从课程的设置,课外活 动的安排上要有合理的考虑。着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如多 举办班级活动和学校活动,让学生感到学校集体的温暖,从 而缓解爱的缺失带来的心理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因 地制宜,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和法律方面的课程,让孩子心理 有所疏导,避免压抑和缺失带来的自闭自卑的性格,避免因 在缺乏监护情况下因无知而导致的违法事件发生。同时,要 注重学生们劳动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适当开设劳动课。参考文献:[1]张东山,杨永芳,张鹏岩.河南农村基础 教育资源需求意愿调查与问题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9,(3):31-32.[2]丁明强.农村基础 教育政策逐步完善(第三部分)[OB/L].ht-tp:
//daixielunwen010.com/arti cle/html/24597.html.[3]曾贱吉. 论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教育学刊,20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