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在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初中英语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在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在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本课题针对学生学习英语效率低下的现象, 提出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为基本学习方式,采用 形式多样的活动设计,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实现教 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 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发挥至水平相对 制高点,使英语学习的效果达到最优。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 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 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 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 思维和大胆实践,提出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 程,其要旨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 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然而,在传统“讲授 —听记”灌输式英语教学中,学生很少有语言实践和交流的 机会,很难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沉闷,这样不仅忽 视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还违背了语言学习的本质规 律。在不断的教学摸索和尝试中,我们认为小组合作活动是 英语课堂教学中一种主要甚至极好的教学组织形式。Pica指出:小组活动能有效地帮助课堂内的交际,比起老师为主的 固定不变的课堂活动,小组活动能使学生在更广的社会和人 际功能范围内使用语言。但是,同时我们发现小组合作活动 存在许多缺陷,主要出现以下几种现象。

现象一:学生的合作不主动。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时, 有时会发现教室里鸦雀无声,许多学生只顾自己思考,基本 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面,没有真正地讨论和合作,没有发 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合作流于形式,显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现象二:学生的合作时间不充足。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 活动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一旦个别小 组展示了自己的成果,教师就匆忙结束任务,进入下一个教 学环节。

现象三:角色的落实不到位。教师在进行合作现象分组 时,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很少考虑每个组各成员的现 状、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每个组各成员的分 工很少采取轮换制。因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小组名 副其实的常任报告员。教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 敢过多地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充当报告员,使他们的能力得不 到全面的发展。二、概念的界定 ⒈小组合作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效地 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 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章兼中教授提出应“大力发展相 互协作、合作的小组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 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指“学生在小 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 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 进程的,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使师生、学生之间更有 效地进行语言交际,教师可把全班学生分成4-6人组成的若 干个小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合 作开展小组内或小组间的英语实践活动,这样便形成英语小 组合作学习。

⒉英语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联系 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习得的过程。学生学习语言应在一 定的语言情景中通过一定的任务而进行相应的语言交流,从 而提高语言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必需的, 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一些拓展性的学 习活动,给予学生一定的“task”。这时就可以采取小组合 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几个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通过有意 义的协商和共享,相互补充,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从同伴那里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其他途径,不断从别人的发 言中受到启发,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较好地完成学习 任务;
既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又提高学生的发散 型思维的能力,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组成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由以下三部分组成:任务的目标;
构 成任务内容的输入材料:基于这些材料而设计的各项活动。

⒈任务的目标(Goals)是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项任务 而希望达到的目的。任务的目标可以是掌握新授课的单词, 掌握某一语言结构,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自信心,解决某项交 际问题,也可以是训练某一写作技巧等。

2.构成任务内容的输入材料(Input)包括教材中的对 话、课文和现实生活中搜索的真实的语言交际材料。输入材 料必须具有真实性,以现实生活的真实交际为目的,使学生 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语言,从而学习语言而不是局限于教材。

3.基于这些材料而设计的各项活动(Activities)。任 务的设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式 由初级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 由数个微任务(mint-_task)构成一串“任务链”。在语言 技能方面,遵循先输入后输出原则,使教学阶梯式层层推进。

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 学理念。它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创造出不同的任务化 活动,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协商完成任务。学习过 程充满反思、顿悟和自醒,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因, 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认知策略, 培养他们与人共处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并在完成任务中 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运用学习任 务组织教学,强化了语言交际应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语言 的交际本质。许多研究表明:任务型教学在一定条件下是培 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设计 1.合作小组的建立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开展,首先要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分组时应注意 以下几点:(1)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 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 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2)分组应遵循“组间同 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 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 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 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学习任务的明确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 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 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 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开展有效 的学习。同时,组长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 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 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 力强的学生。小组内,除了组长外,还设置一名副组长,一 名发言人,一名纪律委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 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
副组长 主要帮助组长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特殊情况下能准确而快速地记录本组讨论成果;
发言人主要负责汇报小组 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
纪律委员 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正常交流环节,避免出现偏离话题的现象, 同时代表本组举手争取展示机会。这样的安排,让每位学生 都意识到自己在组里的重要地位,也树立主人公意识。就目 前来看,原来不愿学习的学生,也能认真参与小组讨论,并 积极为本组集体展示而表现自己。组内分工落实后,要引导 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学生所担任的角 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 的责任感。

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是教 学的最后环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 转化为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 中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任务,但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课后 任务的设计与布置,既要与课本知识相关,又要与学生的生 活实际有密切的相关。为了既不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又要使 学生产生难忘的记忆,教师应采取适当的方式结束活动,如 可选择部分小组向全班汇报演示以检验活动结果,并起示范 作用,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目标努力。

3.学习小组的合理评价对小组成员的评价,可以把握以下几点:
(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 习过程的评价,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 念;

(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 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 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注意从以教师评价 为主向以自我评价为主逐步过渡,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 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

另外,定期进行诸如最佳学习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 学习伙伴、最快进步奖等评选活动,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 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从而达到由个人目 标的实现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实现的目的。

五、教学的结果与分析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将近一年的时间,通过问卷 调查和课堂观察,发现两个班的英语学习状况发生了这样的 变化。

课堂上,每个组的学生基本上能紧跟学习的思路,很少 出现开小差或者不动笔不学习的现象。在组里进行活动时, 学生能认真对待,听写字词,谈论问题,合作读书,都进行 得有条不紊,连那些学困生,也能改正原来置若罔闻的学习 状态,参与到学习中。

对学习中老师提出的难点,在交流中学生能找到解决问 题的方法。从学生回答的质量看,合作交流,从一定程度上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因为增强了小组间的竞争意识,争取发 言机会和展示机会的情况,比原来有了很大的好转。

调查问卷里,大多数学生适应和喜欢这样的学习模式。

宽松的氛围,融洽的合作,让课堂不再成为学生沉闷的空间, 而是轻松学习的场所,课堂上,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 效的激发。

由于这样的探索刚刚开始,学生和教师都还不能完全灵 活运用和驾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现了一些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

首先,如何激发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在组里, 有些学生还不能积极大胆发表自己的理解,原因是学生还不 习惯这样讨论,多年的拘谨依旧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方式。另 外,可能有的学生对问题缺少必要的感悟和领会能力,面对 问题,他们感觉无话可说。

其次,要考虑如何加强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每个小组 不能孤立于整个班级学习之外,组之间如果能适当进行合作 与竞争,应该对课堂浓郁学习氛围的营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 用,同时能保持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长久热情。这 个方面,还需要一个恰当的管理引导机制。

另外,个别组开展的讨论还显得简单和肤浅,甚至互相 看看参考书,偶尔交流几句就应付了。这样的学习状态,和 小组成员的关系及组长的协调能力有关,要加强正确引导, 对组长进行单独培训,逐步让组里的活动正常化。

没有任何课堂改革能轻松打破陈旧的局面,也没有任何 课堂改革不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已经拉开序幕,就让它慢慢演绎属于自己的故事。参考文献:
[1]庞继贤.剑桥英语教师丛书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 [2]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