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样活动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在多样活动中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的过程本身就应当是丰富的、多层次的,学生 在数学学习中有自主探究的机会,有实施自己想法的权利, 有表达、展示自我的意愿,这样的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 兴趣,才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实际教学中, 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创设利于学生探究的条件, 让他们经历多样的探究活动,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能力。一、依托动手操作,开展实际研究 停留在纸面上的学习往往是单调的。在数学学习的过程 中,我们要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习惯于动手操 作,习惯于根据实验数据来展开分析,从而获得深刻的领悟。
这样就可以推动学生的学习向立体化发展。
例如“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通过对情境中出现的 几何图形的研究,学生发现了“对折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 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然后,我将学生的注意力牵 引到他们熟悉的几何图形上来。对于大部分图形,学生通过 观察就能判断出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但是在判断平行四边形 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时候,很多学生看走了眼。在这样的情 况下,我没有告诉学生他们的判断在哪个图形上出了问题, 更没有通过示范来帮助学生跳出这个误区,而是告诉他们在 刚才的判断中有很多人出了问题,让学生自己再次审视这些 几何图形,并挑选出有疑问的一个。为了加强自己的判断, 也可以从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的信封中挑选出这个图形,自己来操作验证。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重新对照轴对称图形 的定义作了回顾,多数小组的学生将目光落向了平行四边形。
然后,他们通过实际操作确认了自己的判断,也有很多谨慎 的学生验证了所有的几何图形。再次交流的时候,学生异口 同声地报出“平行四边形”来,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通过 这样的学习,他们对于轴对称的含义又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 认识,这样的学习经历也是他们数学学习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二、借助合作交流,形成思维合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 靠记忆和模仿,动手探究和小组交流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 要方式。”从教学的过程来理解这个理念,学生在学习中需 要与他人的交流,对于自己确信无疑的问题,需要别人的认 可;
对于存在疑问的地方,需要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做更 深的思考,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间 的交流就成为一种常见的课堂活动方式。
例如,在“与百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遇到的打 折问题。我首先通过例图的教学与学生一起研究了基本的打 折方式,认识到“现价÷原价=折扣率”的规律,然后,引 导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打折的情况,回忆这些打 折方式有什么异同。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我们总结出多种 多样的打折方式,包括:买二送一,满二百送五十,满二百 减五十等,然后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来计算各种方式 最实际的折扣率是多少。比如“买二送一”的方式,假设一件商品的价格是10元,实际上是花20元钱,买到了原价为30 元的东西,这样可以计算出实际折扣率为66.7 010。“满二 百送五十”和“满二百减五十”这两种看上去很相像的打折 方式实质上是有区别的,前一种是花200元买到原价250元的 东西,折扣率为80%,后一种是花去150元购买原价为200元 的物品,折扣率是75%。在交流和实际计算之后,学生们异 常兴奋,他们原先真没想到小小的打折问题背后居然隐藏着 这么多“小秘密”。这样的深入交流给了学生重新认识生活 现象的机会,也让他们的学习更深入、更接地气。
三、借助观察比较,揭示内在规律 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 部分。为此,《数学课程标准》还特意将学生发现问题和提 出问题的能力,放到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地位。
借助观察,学生的大脑会飞速运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 作比较,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的思维过程。经历了这样的学习 活动,揭示出来的规律会更加深入,也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实 际。
例如,在“替换的策略”教学中,我改编了例题的情境:
将720毫升果汁倒人1个大杯和6个小杯,正好装满,求大杯 子和小杯子的容量各是多少?在读题理解之后,很多学生产 生了疑问:大杯子和小杯子的容量是不同的,所以720毫升 的果汁不是平均分成7份的,解决这个问题缺少条件。在学 生表达出自己的质疑之后,我请学生自己来补充一个条件,大部分学生立即想到了“大杯子的容量是小杯子的2倍或者3 倍”这样的关系,在他们利用这样的条件顺利解决了问题之 后,我追问学生为什么要补充这样的条件,学生指出“利用 这个条件可以将题中的杯子统一成大杯子或者小杯子,这样 就可以用除法计算出杯子的容量”。在肯定了他们的思路之 后,我继续追问:“可不可以补充一个不同的条件?”在深 入思考和小组交流之后,有些小组的学生给出了“大杯子的 容量比小杯子的容量多若干毫升”这样的条件,并阐述理 由:将大杯子比小杯子多的容量从总容量中减去,就会得出 7个小杯子一共能够装多少毫升,继而求出杯子的容量。面 对两种不同的条件,我请学生观察两种不同形式的替换,发 现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对于替换的原理有了更多的 领悟,对于替换的策略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
像案例中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直面数学问题,从根源 上来认识数学规律,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本质属性。同时,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能够将两个相互有关联但是不完全相 同的问题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形成系统的认识,这对 于他们的数学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四、通过实践活动,提升数学认识 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又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学习中,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 力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主题实践能力的开展来提升学生的综 合运用能力,让他们学以致用,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将一些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深入发展。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学生认识了各种面 额的人民币,经历了模拟用人民币来购物的过程,会用各种 方式来付款。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舞 台,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开办一个“小小跳蚤市场”,虚构 一些商品,利用学具盒中提供的“人民币学具”来交易。这 样一来学生对运用人民币来交易的各种情形会更加熟悉,同 时也会加强他们的口算能力。再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 体”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硬纸板来制作一些在课堂上 可用的模型。在制作之前先进行设计,计算做这样一个模型 需要用多少面积的硬纸板,做出的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体积 是多少。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自己动手做出了书套、放抽 纸的盒子等,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同时也在动手做的过 程中体会到实际操作与理论上的差别,让他们的数学学习更 加多元化。
[www. DyLW.net/yuwen/提供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 总之,要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向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更有活力的方向发展,就必须要让学生历经真实的、丰富的 学习过程,亲身体验多样的探索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启 发、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实际教学中,只要我们用这样的 理念来武装自己,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他们就能学得更加 自然,学习能力就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