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药的治疗论文(共2篇)_关于慢性支气管炎的论文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药的治疗论文(共2篇)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药的治疗论文(共2篇) 第2篇: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药的治疗进展 慢性支气管炎作为呼吸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临床主要以患者的咳、痰、 喘等症状的反复发作为特点[1]。从中医角度来讲,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咳嗽”、“痰 症”、“饮证”及“喘证”等范畴。随着近年来我国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数目的不断增 加,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2]。本文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的 中医病因病机、辩证分型以及中医药治疗进展等方面的详细阐述,旨在为进一步 发挥中医药在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1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病因病机 近年来,诸多专家学者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了经验总结, 并各自提出有所侧重的观点。马海盛[3]将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病因分为“外感” 和“内伤”两端,病机则与痰瘀交阻密切相关。外因主要为外邪侵袭所致,其中以 风、寒二邪尤甚;
内因以脏腑功能失调为主,尤其与肺、脾、肾三者功能的失调 与衰退密切相关;
病机关键为痰凝血瘀,正是由于痰凝血瘀、痰瘀夹杂才导致慢 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喘及痰瘀。傅晓刚[4]认为,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病机为痰停 于肺,肺失宣降而致咳嗽。同时脾居中焦,主运化,可升清降浊,但若脾失健运, 水液运化失常,清者不升且浊者不降,均滞留于胸膈,聚多而成痰,停于肺络亦 可引发咳嗽。李淑玲[5]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多发于老年患者,主要是由于其脾 胃虚弱,脾失健运致痰浊内生,其上干于肺而阻塞气道,使肺不能主气且肃降无 权,致上逆作咳。同时,风邪挟寒邪侵袭肺系也可致肺气上逆而致咳。

2慢性支气管炎的辨证分型 付林安等[6]将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辩证分为十种类型:(1)风寒郁闭 型: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恶寒、头痛及胸闷,舌苔薄白,脉浮。治疗以散寒 宣肺、平喘化痰为主。(2)外寒内热型: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恶寒,发热、 胸闷、口渴、大便干燥及咳痰黏稠不爽,苔黄白,脉浮数。治疗以清肺热、化痰 平喘为主。(3)外寒内饮型: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及 痰稀多泡,苔白润,脉浮紧。治疗以解表散寒,化痰平喘。(4)湿热痰郁型:
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发热、胸满口苦,渴不思饮,尿黄及痰黄黏,舌苔白黄 厚腻,脉浮濡数。治疗以宣肺化湿,清热平喘为主。(5)痰浊壅肺型:主要表 现为咳嗽气逆,喘不得卧,咳痰不利及咳吐白色泡沫痰或黏稠痰,舌苔腻,脉滑。(6)痰饮凌肺型: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胸闷及咳吐清晰白色泡沫痰,舌淡 红,苔薄白,脉沉细弦。治疗以温阳化饮,止咳平喘为主。(7)肺脾气虚型:
主要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气喘,痰白食少,便溏及神疲乏力,舌淡红,苔薄白, 脉细弱。治疗主要以健脾化痰,温阳化饮,敛肺止咳为主。(8)肺阴不足型:
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气喘、咽燥及口苦心烦,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 疗主要以宣肺清热平喘为主。(9)肺肾气虚型:主要表现为喘不得卧,痰黏胸 闷及日轻夜重,苔薄黄,脉细数。治疗主要以滋阴补肾,助阳纳气,宣肺平喘为 主。(10)肾阳衰微型:主要表现为动则咳喘加剧,畏寒,肢冷及腑肿,舌淡红, 苔薄白,脉沉细弱。治疗主要以温阳利水,纳气平喘为主。杨安民等[7]将慢性 支气管炎依据中医辨证分为痰浊壅肺型,选用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
痰 热郁肺型,选用桑白皮汤加减治疗;
络气不和型,选用香附旋覆花汤加减治疗;

肺气虚弱型,选用补肺汤加减治疗;
肺脾两虚型,选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
肺肾 气虚型,选用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治疗。张儒斌等[8]将采用中医辨证分型 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肺阴虚型采用养阴止咳汤进行治疗;
肺心气虚型 采用益阳止咳汤进行治疗;
肺气虚型采用益气止咳汤进行治疗;
痰浊阻肺型采用 益气益阳止咳汤进行治疗;
肾不纳气型采用自拟汤剂进行治疗。

3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3.1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进展辨证论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进展孙海 霞[9]根据中医理论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进行辨证论治,采用厚朴麻黄汤 加减内服治疗,方组包括厚朴10g,麻黄12g,石膏10g,杏仁10g,半夏10g,甘 草6g,细辛6g,五味子10g,小麦15g。寒痰较重者则去石膏而加干姜10g;
外寒 内热、口渴心烦者则加黄芩10g,桑白皮10g;
痰多汗出,苔黄腻,脉濡数者则加 佩兰10g,砂仁10g;
久病脾虚者则加白术10g,黄芪10g,炙甘草15g。所有组方 均经水煎服,1剂/d,2次口服/剂,10d为1疗程,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结果 126例患者,治愈47例,好转6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达91.27%。郭沛泽[10] 对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治疗:肺气虚型采用黄芪15g,炒山药15g, 麻黄10g,杏仁10g,半夏15g,丹参15g,桔梗10g,葶苈子10g,干姜10g,甘草 10g,苏子15g,冬花15g;
肺阴虚型采用天冬15g,沙参15g,川贝母10g,瓜蒌15g, 苏子10g,天花粉10g,杏仁10g,知母10g,西洋参10g,甘草10g,灸麻黄10g;

痰浊阻肺型采用附子10g,干姜10g,细辛5g,半夏15g,炒山药15g,肉桂5g,桔 梗15g,葶苈子15g,菟丝子15g,蛤蚧一对;
肺心气虚型采用附子10g,干姜10g, 红参10g,桂枝15g,蛤蚧一对,鹿茸5g,丹参15g,川芎15g;
肾不纳气型采用人 参15g,枸杞子15g,葫芦巴10g,肉苁蓉15g,生牡蛎15g,桔梗10g,苏子10g,肉桂10g,水煎每日分2次饭后温服。蛤蚧10g,鹿茸5g,沉香7g研细末,每日分2 次开水冲服。结果治愈57例,有效3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达93%。王春媚[11] 采用养肺止咳汤治疗单纯性肺肾阴虚证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组),并于常规 止咳化痰、消炎、解痉平喘药物治疗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 效率为92.5%,中医证候改善率为91.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徐艺芝[12]比较分 析金水六君煎加味与蜜炼川贝枇杷膏对肺肾阴虚型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的 治疗效果,结果金水六君煎加味对患者咳嗽、咳痰、口咽干燥等症状的临床改善 情况及治疗效果均明显高于蜜炼川贝枇杷膏。曾红梅[13]比较分析了补肾健脾清 肺治疗(观察组)与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 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5%,明显优于对照组。

3.1.2经方/验方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进展王倚东[14]采用小青龙汤化裁汤剂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38例,疗程为5~7d,结果总有效率可达94.7%。

柴廉明[15]对比研究应用加减柴芩温胆汤(治疗组)与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 于对照组。张玲军[16]采用自拟清润止咳合剂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结 果29例痊愈,17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王桂生[17]对比研究加用自拟温 肺化饮汤(治疗组)与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盐酸氨溴索片治疗(对照组)慢性支 气管炎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

3.2中药外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进展黑莲芝等[18]采用痰饮膏(干姜、花椒、 细辛、肉桂、桂枝等)从初伏开始分别敷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双侧肺俞穴及膻中 穴处48h,间歇24h后重复敷药,直至末伏结束,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年。结 果经2年随访,单纯型和喘息型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可达86.40%和85.56%。钱安 华[19]采用白芥子21g、细辛21g、甘遂12g、元胡12g等中药研粉用生姜汁调和, 外敷于大椎穴、风门穴、肺俞穴、膏肓俞穴等,结果319例患者痊愈126例,好转 168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达91.2%。陶玮[20]比较分析加用中药熏蒸(治疗组) 与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 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的平均时间明显缩短。樊茂蓉等[21] 对比研究应用天杏咳喘贴+杏苏止咳糖浆安慰剂(治疗组)与杏苏止咳糖浆+天 杏咳喘贴安慰剂(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不显着,而 治疗组患者咳嗽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3中药内治与外敷相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进展王松涛[22]采用补肾法 配合外治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结果总有效率达88.9%。刘化芊[23]对8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别于每年夏天三伏采用外贴膏药与内服中药进行治疗。结 果总有效率达90.91%。黄云辉[24]对比研究单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对照组)与配 合穴位贴敷(治疗组)对痰湿犯肺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 总有效率达96.5%,明显高于对照组。廖伟平[25]采用止咳散加减结合针灸治疗 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结果总有效率可达93.3%。

4小结与展望 采用祖国中医药理论,对慢性支气管炎研究进行详细的辩证分型,采用有 效的内外兼治,必将为降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奠定 良好的基础。

作者:杨艳明 第2篇:探讨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医药疗效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bronchitis)是以咳嗽和咳痰为主要症状的非特异性 炎症,起病缓慢,病程慢性迁延,多见于老年人群,且在老年疾病中占有很大比 例,给老年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目前临床治疗老年慢性 支气管炎,主要采用止咳、平喘、祛痰等基本治疗手段,随着中医疗法的推广及 其优势的显露,也开始倾向于选择中医治疗方案。本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1月~ 2016年1月诊治的6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中医治疗 该类病症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月,接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8 例,来诊时均伴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等症状,经呼吸功能、痰液等检查并确诊, 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对于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类似症状患者予以排除。本 次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

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上述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共35例,男 性21例,女性14例;
年龄范围为56~78岁,平均年龄为(63.6±4.7)岁,平均病 程为(6.2±1.5)年,其中轻度15例,中度18例,重度2例;
对照组共33例,男性 20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为57~77岁,平均年龄为(63.5±4.8)岁,平均病程 为(6.1±1.6)年,其中轻度14例,中度17例,重度2例。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和 病程病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1.2方法确诊后积极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加强呼吸道管理,并进行 饮食指导和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止咳、化痰、抗炎治疗,静脉滴注盐酸左 氧氟沙星(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602,生产企业: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剂量为20g,加入到1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1次/d,口服 酮替芬(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3509,生产企业:精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1片/次,2次/d。研究组采用中医治疗方案,根据病因病机,立法益气温阳、 肺肾双补,标本兼治,自拟汤药,基础方为:苏子和莱菔子各10g,熟地15g,当 归和白芥子各6g,地枯萝9g,炙甘草3g,随证加减,1剂/d,早晚分服;
另配合 针灸、按摩等外治疗法,其中针灸取三阴交、关元、足三里、肾俞、肺俞等穴位, 灸后用双掌按摩风池穴,每次45下左右,食指按摩迎香穴,约2min/次,部分患 者进行穴位埋线。均以1w为1个月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观察 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定期进行X线等检查。

1.3评价指标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检查结果,设定显效、 有效和无效3级评价标准,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检查未见异常,为显效;
症状 和体征有所缓解,检查指标有所改善,为有效;
症状变化不大,检查提示甚至有 加重倾向,为无效。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2.5软件包对收录数据进行定性分析,统计值均 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显着性。

2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
两组患者 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讨论 目前临床对慢性支气管炎病因的阐述尚不十分明晰,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 作用的结果,与感染因素、有害气体、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等有关,治疗以控制 感染、镇咳祛痰和解痉平喘为主,鉴于老年患者的特殊性,临床用药还要考虑到 安全性和适用性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医治疗该类病症具有较大的优势。中医对 慢性支气管炎有其独到的认识,认为脏器中肺脏最为娇气,肺气不足和肾不纳气 是该类病症发生的内因,外邪入侵则为外因,发病后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调, 咳嗽咳痰不止,前者为里证,后者为表证,治疗当以扶正祛邪为主[2]。从现代 病理学角度来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呼吸系统免疫力低下,免疫球蛋白不充分,对病原菌的防御能力较弱,因此发病率较高,而且治疗难度较大,中医的整 体理想和脏腑学说对该类病症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肺脏功能水平下降是致病主 因,单纯治疗咳嗽、咳痰等表证,未能根治肺气不足这一里证,病情易反复发作, 而通过中医调理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在促进病情恢复的同时,还 可防治病情复发,经长期实践的积累,中医形成了多种扶正培本之法,相关药剂 有金匮肾气丸、班龙丸、三子亲汤、小青龙汤等,此外,针灸等外治疗法的应用 价值也早已获得临床的认可[3-4]。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报道较多,涉及多种内外治方法,李爱杰[5] 对5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应用中药苏子降气丸和常规西药治 疗的患者,总有效率对照结果为92.3%vs73.1%,且前者随访2年内未见复发,后 者有6例复发,中医治疗该类病症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得到证实。本组研究 中,采用中医治疗方案的研究组35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3%,而给予常规 药物治疗的对照组33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1.8%,中医治疗基本上达到了 预期效果,分析认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组方,扶正赔本以治疗正虚,止咳、平 喘、化痰以治标,苏子、莱菔子和白芥子均有降气消痰之功效,当归、熟地等则 有补血养阴之功效,诸味配伍,可起到调理老年患者身体机能、提高其免疫力的 作用,并辅以针灸、按摩等外治疗法,进一步改善呼吸系统功能,内外施治、标 本兼顾,收效明显;
同时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副作用较小,适用于老年患者。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优势较为明显,可有效缓解临床 症状,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且安全性高,适应性好,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作者:金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