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性别隔离角度看理工科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
从性别隔离角度看理工科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 职业中的性别隔离是造成当代女大学生特别是理工科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而高等教育时期是大学生职业 意识发展最重要的阶段,高校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在这方面 承担着相当重大的责任。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理工科女大学 生的职业发展教育,使她们顺利就业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 话题。摘 要:
职业性别隔离 理工科女大学生 职业发展教育 女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是指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 难,资料统计表明,理工科女大学生比她们同龄的文科、财 经、师范院校的女大学生、理工科男大学生面临着更为沉重 的就业压力[1]。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社会中根深蒂固的 性别观念造成了职业中明显的性别隔离,这对理工科女大学 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压力,她们要想顺利就业不仅要突破 社会中性别偏见的藩篱,更要有主体意识,尽早做好职业生 涯规划,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用实 力说话。高等教育时期是大学生职业意识发展最重要的阶段, 高校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在职业发展教育方面应该发挥自 身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理工科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 使她们顺利就业。
一、现代社会中明显的职业性别隔离 吴贵明博士在她所著的《中国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一书中提到:构成劳动力队伍的各个群体,包括不同的性别、 种族和民族,他们在数量上是不同的。如果一种职业所包含 的劳动力构成相异于相应人口群体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就 说明在这种职业中存在着职业隔离。而职业性别隔离是指劳 动力市场中性别构成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表现形式主要有三 个方面:(1)横向隔离,即男女两性在某一职业中的构成 比例与其在全部劳动力人口中的比例明显不一致,出现“女 性职业”和“男性职业”的现象。(2)纵向隔离,即男女 两性在职务等级和职业地位等级、职称等级中的构成比例存 在显著差异。(3)工资的性别差异,即男女两性整体收入 存在明显差异,出现同值不同酬的现象。[2] 职业性别隔离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相当普遍,不仅仅是倡 导“男女平等”的中国,即便是高度发达的欧美,一样存在 着不同程度的职业性别隔离现象。
职业性别隔离的形成是有它深层次的原因的。在通常情 况下,人们持有这样一个观念:认为女孩子的语言能力、形 象思维能力强,适合学习人文社会科学;
而男孩子的逻辑能 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强,适合学习自然科学以及 与技术相关的理工类专业。
二、高校在职业发展教育方面的缺失 1.高校的就业教育并不完善。
大学是女大学生就业意识或者说职业意识成型的时期, 而高等学校的职业发展教育目前还没有全面开展,虽然很多高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辅导员也经过培训,但并没有 开设专门针对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指导和职业规划 课堂, 学生没有针对性地学习到关于理工科女大学生的职业 规划、就业技巧等相关知识,多数女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 观,导致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存在盲目性。
2.对女生的优待使其产生惰性。
对大学生来说,在踏入大学校门之时,就应规划大学生 活,把学习生活与今后的专业、职业发展联系起来。但从成 长过程和社会环境来看,女孩在家中一般都受到更多的呵护, 在校受到更多的保护。同时,受传统性别刻板和职业刻板印 象的影响,处于弱势地位的理工科女大学生在校更容易被认 可一些,她们对“成就”二字的压力也就更小些。这种过度 “保护”使她们缺乏自主性的锻炼,慢慢淡化了其主体意识。
使她们迷失发展方向,对自己今后适应社会的发展缺乏必要 的规划与自主选择。
三、有针对性地开展理工科女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 理工科女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有其特殊性,必须将其与 整体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区别开来,有针对性地开展,以 取得更好的效果。职业发展教育并不完全等同于就业教育, 它不仅包括就业教育,也包括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的职 业教育。
1.承认并重视性别教育。
承认性别教育,男女本就有别,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方面,有区别地进行教育更有利于性别优势的发挥,提高理 工科女大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更有 利于促进她们的顺利就业。
重视“性别教育”。所谓“性别教育”,就是指高校承 认、重视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别,并针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专门进行的女性教育,为她们的成长提供帮助和引导。通过 差别教育,使女大学生对自己将要担任的社会角色和承担的 社会责任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对女大学生普遍感觉到的职业 角色和性别角色的困惑进行引导,帮助她们摆脱困境;
强化 其自我开发的主体意识,发掘女大学生的性别优势,帮助女 大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竞争力等。[6] 高校性别教育包括开设性别教育课程,举办专题讲座等 各种形式,帮助女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合理评价自己、 他人及社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就业竞争力。根据上 海理工大学开设女性学课程的经验,发现性别教育对启发女 生性别意识、增强自信、消除心理障碍有很好的作用。
2.基础技能的训练,包括知识和心态,帮助学生认识自 己、了解自己并确立目标。
打好知识基础,转变就业观念。要有扎实牢固的专业知 识和较为宽广的知识面。理工科学生受专业局限和知识结构 的影响,在社会科学人文历史的知识方面有较大欠缺,这将 影响理工科女大学生对社会的尽快适应, 影响其对一些问题 的认识、分析处理能力。现代社会的复杂性要求理工科女大学生一方面要有扎实牢固的专业知识,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要有较宽的知识面,以保证将来适应各方面的要求,在 工作中不断完善自我,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高校应针对理 工科女大学生的学习情况相应地设置一些文史经济方面的 课程,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
高校也应设立心理咨询的课程,来帮助女大学生积极学 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各种自我调适如自我转化、自我宣泄、 自我暗示、自我放松等方法,在遭遇挫折和冲突时能客观分 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理工科女大学生首先 不要把自己摆在弱者的地位,等待别人来照顾,而是要突破 性别隔离的影响,主动出击,充分展现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能 力,在求职过程中做到摆正心态、放低姿态、不卑不亢、多 投多面,实现合理择业,顺利就业。
3.参与教育 要努力为女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让她们更多地 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来。事实证明,大学里做过干部的女生因 为拥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得到了更多的锻炼,促进了她们全 面素质的提高,相比较而言,女生干部在求职以及以后的职 业发展过程中具有普通女生无法比拟的优势。由此看来,锻 炼机会的获得,是素质提高的必要条件, 大学是女生接触职 业前展示自身的舞台,是进行就业前训练的优良场所,为学 生个人提供更多的接受教育、接受锻炼的机会,这对于学校 来说是责无旁贷的。通过学校方面有意识的提供机会,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为以后的求职、就业做一些储备。
学校不仅要做好理工科女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工作, 也要做好各项配套的基础服务。如,设立专业的就业指导部 门,做好广泛的就业政策宣传, 认真地进行就业技巧指导, 全面地搜集信息,以帮助她们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谢维和,王洪才. 从分配到择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 况的实证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50. [2]吴贵明. 中国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M].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 [3]姜晓琳. 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综述[J]. 山 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4][5]郑琼梅. “职业刻板印象”与理工科女大学生就 业难原因探析[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3. [6]孔德惠. 当前理工科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 研究[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7]李利宏,马文艳.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辅导 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