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比喻说理用到极致解析《劝学》中的比喻论证:劝学比喻

将比喻说理用到极致解析《劝学》中的比喻论证

将比喻说理用到极致解析《劝学》中的比喻论证 一、生活事例信手拈来 第一个“青出于蓝”现在已作为成语,比喻学生超过老 师。它和第二个比喻“冰寒于水”构成并列关系,分别将前 后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加以对照,说明后者高于前者,以此比 喻人们经过学习后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起点,智力发达 程度也高于学习之前。由此,学习可以使自己提高的道理不 言而喻。

第三个“直木为轮”,用“輮”来比喻学习可以改造人 的重大作用,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 状态。

第四“木受绳则直”和第五“金就砺则利”,说明事物 经过加工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当然也是比喻人通过学 习可以提高改变自己,两个比喻所强调的都是改造的结果, 并与下文“知明而行无过”相照应。

这五个比喻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 心论点“学不可以已”的,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不断的学 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二、先总后分突出中心 第2 段也用了五个比喻。即①“跂而望”不如“登高之 博见”;
②“登高而招”则“见者远”;
③“顺风而呼”则 “ 闻者彰”;
④“ 假舆马”可“ 致千里”;
⑤“假舟揖” 可“绝江河”。五个比喻的共同点意即同一本体是“善假于物”,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习取得更 显著的成效。

这五个比喻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 论点的。———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天资禀赋与一般 人有差异,而是完全靠后天(外物)学习实现提升的。尤其 是后四个比喻,不仅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推 论丝丝相扣,而且有力论证了学习完全可以弥补人之不足的 作用。

三、正反对比层层深入 比如第一层,从“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推论到“积 善成德”,这是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的成就是不 断积累起来的道理。随后以“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从反 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的情况,自然明了, 浅显易懂。从这四个比喻不难体会出积累对于学习的基础性 和远瞻性作用。

由此顺势引出该如何进行积累的问题。“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一反一正的鲜明对比,意在说明主观条件的好 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
“锲 而不舍”“锲而舍之”一正一反的生动对照,重在强调只有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四个比喻说 了积累首先要坚持不懈。

第三层则用蚯蚓和螃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心思专 一和心思浮躁对于学习而言造成的截然不同的处境。———这二个比喻强调的是积累还要专心一意。

第3 段的这十个比喻,分别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角度论 证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事例虽浅显易懂,行文汩汩滔 滔有如涌泉,生动形象,层次竟然。

四、比喻形式错落有致 这些比喻,在修辞学上又构成了“博喻”。

而设喻方式也不尽相同,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 内容各有侧重,句式变化多端,读来毫无板滞之感。有的单 独设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
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 例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 不积跬步”“不 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

WWw.dY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