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校企合作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适应能力]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适应能力

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适应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适应能力是该专业的核心能力之一,在专业课程设 置、培养目标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理念。依据专业特色,实行“课堂、实验、见习、 实习”“四段式”教学方式,其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为标杆,依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 化,调整教学方案、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构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 伍,不断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就业能力。

国外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最为典型的有德国双元制 模式、澳大利亚TAFE教育模式、美国合作教育模式。由于国外和国内具体环境 的差异,国际现有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旅游高等教育中直接移植应用 往往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①国内高校在这方面也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定的办学模 式,如工学交替/岗位实习实践的浅层次实习基地式合作模式;校企联合的中层次 实习就业基地合作模式;人才订单与股份合作等深层全方位合作模式。每一种模 式都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的企业发展环境中适应和发展,和市场发展、企业需求 有机结合。本文主要探索地方本科旅游专业在校企合作发展理念下专业的建设发 展思路。

1 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培训为核心,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课 程体系 (1)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本学年先后在11版、13版人才方案的基础上, 依据学院人才培养要求及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认真 细致的修改和完善,将专业方向分为三个方向:酒店方向、景区方向、旅行社方 向,并参照同类院校的课程设置,调整了课程体系,每个方向设置六门课程,使 得专业培养方案方向更为细化、针对性更强,课程安排更为合理科学。

在培养方案中,以“高素质+强技能”为教学理念;以“四段式”实践教学 模式为切入点;以三个培养方向为主线,在课程设置上,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扎实 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加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 养的课程比重,构建实践教学课程模块,利用导游模拟实验室、餐厅、宾馆客房 实训室等校内实习基地,开展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 生从最简单、最基本的服务技能培训做起,定期进行岗位轮换,教师和同学对其 工作流程进行指导评价,做到人人参与,个个过关,熟练掌握。从而强化学生对 所学知识的渗透与理解,并掌握前厅与客房服务、餐厅服务及管理最基本的技能、 技巧,积累从业知识和提升职业技能。(2)提高授课质量,完善课程建设。按照专业综合改革计划,2015年 内本专业所有课程实现了教案、讲义、大纲、课件、试题库的建构。目前,建立 两门校:级精品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3门优质课程:旅游 景区管理、旅游地理学、旅游学。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力争申请省级、 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

2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重视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提高课 程教学水平 (1)多媒体授课。专业建设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推进教 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多媒体授课时数超过95%,使用效果良好。

(2)邀请国内外名师、知名旅游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来校来我院兼职, 定期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根据专业特点,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动态教育和 讲座。加强专业教育,通过举办名师讲座、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 学生热爱专业、热爱学习的良好风气。

(3)积极开展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开拓性思维能力。通过开展创 新教育报告、创新思维大赛、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课程 3 加强实践教学建设,稳定教学实践基地 (1)校内实训实验室建设:建设有旅游管理实验室、客房、前厅管理 实训室、餐厅管理实训室,能保证旅游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教学。

(2)构建学生专业技能发展平台:成立生态旅游协会,举办第三届导 游模拟大赛。

(3)建立校外见习、实习基地:先后与义乌国际大厦、陕西世纪金源 大饭店有限责任公司、秦始皇兵马俑景区、华山旅游管委会、骊山国家森林公园、 北京市中西国际旅游行社西安分公司、中国国际旅行社西安分公司等签订共建实 习基地协议,每年外出专业见习旅行社两次,景区参观2次,大四学生分别第一 学期在义乌国际大厦、三亚国际酒店进行集中岗位轮训,为学生将来尽快适应工 作,进行了有效的对接。加强对学生实习的过程管理,建立校企共管的机制,建 立学生实习档案库,建立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制度,学生在顶岗 实习期间的表现直接与毕业鉴定、实习学分挂钩。②(4)积极参与地方旅游资源建设。2014年7月中旬,12级旅游管理专业 30名学生在专业教师带领下,参与渭南市旅游资源普查与调研,学生运用相关知 识,对全市区旅游资源进行摸底,并以微博、通讯稿件等形式对渭南旅游资源进 行宣传,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

4 以大赛为依托,以项目驱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 (1)以学生旅游团队为平台,以“导游大赛”为契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 养。学生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异较大影响了学习动力不足,生产的产品(毕 业生)质量不高——社会需求不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刚毕业,基本从事基层琐 碎的管理工作,对学生来说,内心产生失落,如何提升学生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技 能,是专业培养的难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旅游管理专业利用生态旅游这个学 生团体平台,开展“明日之星”导游模拟大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2)和地方旅游部门合作,积极参与渭南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设,扩大 专业知名度。2014年7月中旬,2012级旅游管理专业30名学生在专业教师带领下, 参与渭南市旅游资源普查与调研,建立“渭你而来”微博平台,在渭南旅游网、腾 讯网等平台发布每日调研通讯报告,发布景区照片,扩大了渭南旅游资源的知名 度,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吃苦精神受到了旅游局领导的肯定,30名学生被评为旅游 资源普查“优秀调研员”。通过该活动,建立了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局的产学研关 系,为以后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旅游发展需求有机结合奠定基础。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1)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培养双师型教师。一流的教师造就一流的学 生,师资队伍的建设关系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成败,③因此,师资是影响旅游院 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旅游教育的专业队伍 建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结构上都远跟不上旅游企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实 践经验表明,对于从事高等院校教学工作的教师,可采用与企业签订挂职锻炼协 议的办法加以培养,以丰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行业经验。为了提高教师专 业技能,鼓励年轻教师通过考博、在职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学历,先后安排专业教 师外出学习2人次;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参加教育部网络在线学习,按期完成课程学 习任务。同时鼓励老师在相关企业兼职,并邀请校外专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来 我校做专业讲座,与师生进行交流,开拓视野,提升技能。2014年7月中旬,2012级旅游管理专业30名学生在专业教师带领下, 参与渭南市旅游资源普查与调研,在为期20多天的调研摸底中,双方关系融洽, 初步建立了较为良好的产学研关系,为专业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构筑了桥梁。

(2)队伍建设成效;依据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立了专业建设团队,校 内共六人,外聘旅游局专家2人,并对其进行分工,经过一年的工作建设,团队 成员职业道德良好、教育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效果优良、科研成果突出,是一 支合格的专业教师队伍。

作者:马素英 来源:科教导刊 201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