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制度【强化岗前培训制度对实践取向的新教师影响与思考】

强化岗前培训制度对实践取向的新教师影响与思考

强化岗前培训制度对实践取向的新教师影响与思考 一、强化岗前培训制度是新教师尽快适应新岗位、保证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岗前培训制度的意义 岗前培训质量直接影响着新教师教学技能水平和教师 队伍整体素质的建设,对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化发展 将产生一定影响。所谓强化岗前培训制度,就是在现有岗前 培训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其制度建设和工作力度,使其 培训制度增强为更长期、更规范、更可持续发展的岗前培训 制度。强化岗前培训制度,对加快新教师书本理论转化为专 业基础知识进程、提速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形成、教育和 引导新教师选择正确的教育实践取向、坚持教师专业化发展 方向,使新教师又快又好成长、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非常重要。

(二)强化岗前培训制度要坚持以科学、正确的思想为 指导 新教师肩负着传承和发扬教育优良传统、不断探索教育 发展新规律、开拓创造教育发展新局面的重任,其人生观、 世界观、价值观和实践取向将直接影响教师整体队伍建设和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以科学、正确思想为指导,强化 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在认识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加以正确 引导和帮助,教育新教师矢志不渝地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 业,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选择正确的教育实践取向,为科学强化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奠定坚实的 思想基础。

(三)强化岗前培训制度更加坚定新教师正确的教育实 践取向 目前,我国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还存在着认识高度不到 位、培训内容不全面、培训方法比较单一、培训机制不够健 全等问题,坚持强化的岗前培训制度使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 更加科学和规范,从教育发展的历史、文化及培训制度理念 到新教师怎样实施教学活动、职业发展如何规划等,都为新 教师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和要求,强化的岗前培训制度为新教 师的健康成长指明了方向和途径,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持续 转化为提升新教师自身素质水平的自觉行动、求知动力,更 加坚定了新教师正确的教育实践取向。

二、强化岗前培训制度,帮助引导新教师正确选择教育 实践取向,为教师专业化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实践取向的含义 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取向意义的教师是以专业发展实践为取向,以意义 为单元理解、追求、创造和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实践尝 试。实践取向以意义的追求在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实现着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 在专业上的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不断提高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作为对教师职业专业性质的一种理解和实现教师 专业发展的一种可行路径,教师教育实践取向体现了教师与 教育教学对象交互活动的过程。

(二)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教师教育实践取向的重 要体现 教师职业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教育实践取向的专业化 发展,坚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教师实践取向的重要体现。

一名新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开始的那天起,经过职业生涯实 践中对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及专业思想理念不断的认识 理解、学习提高和逐步完善,到发展为一名专家型教师的过 程都充分体现了教师教育实践取向的专业化发展。

(三)强化岗前培训制度使实践取向的新教师的成长更 稳健 教师职业经历表明,经过强化的岗前培训制度在培训实 践中彰显出更科学、更规范、更加可持续性的特征。强化岗 前培训制度使教育实践取向的新教师更快更好地发展,使新 教师在教育实践锤炼和实践考验中表现出政治更成熟、专业 思想更稳定、教学技能更出色、职业发展更健康的特征。

三、新教师要牢记使命,胸怀党的教育事业,不断提升 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争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一)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教师的言行非常重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做到“以 身立教,为人师表”,时时处处注意仪表、举止、语言、礼仪等基本素质的修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思想上、行 动上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做一名严于律己、作风正派、勇于探 索、自强不息、永远忠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用 实际行动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二)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综合素 质和教学水平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不断发展,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快 速发展和不断深化改革的步伐,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在不断出现和应用,作为一名教育实践取向的新教 师,要立足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把教师职业上升为自己终生 追求的奋斗目标,着眼未来,与时俱进,要不断通过在教师 职业经历中的开拓进取、不懈追求和教育实践,努力使自己 成为一名教育理念先进、专业基础知识全面、教学技能高强、 思想作风过硬的新时代教师。

(三)矢志不渝地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新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所承担的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与 重要职责,热爱教育事业不仅要存在于心,更要付诸于行。

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更加坚定信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的嘱托,不负人民的厚望,努力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 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将自己 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

四、师资培训机构要坚持“创师培一流业绩,立教育百 年根基”培训理念,以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新教师岗前培训进行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和整体设计 (一)科学设计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框架 从目前的培训队伍结构和现状看,师资培训机构岗前培 训的任课教师都是兼职的,缺少对任课教师的考核监督和奖 惩机制,有限的岗前培训任课教师授课能力在遇到过大授课 工作量时往往使培训质量打了折扣,致使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必须严格选拔培训任课教师,注意提升培训 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在培训课时设置、任课教 师考核方式、培训工作时间上科学安排,严格标准,注重实 效。坚持创新培训观念,大胆改革,不断完善和构建系统化、 多元化、梯队式的岗前培训教学团队,对新教师岗前培训教 育及培训制度从整体上进行科学规划,在全局上统筹安排。

通过对岗前培训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等方面深层次理解、 研究、探索和不断创新,瞄准岗前培训的最前沿,科学设计 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框架,在培训工作实践中做好岗前培训 制度创新、完善和强化的有机结合。

(二)要注意摒弃空洞理论和表面现象,不断发掘新教 师岗前培训实践中的本质问题 在强化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建设中,坚持以实践作为检 验岗前培训制度的唯一标准,使新教师培训活动的实施有章 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做到强化岗前培训制度有的放 矢、有取有舍、择优强化。要坚持缺陷性培训制度不强化、 过渡性培训制度不宜强化,只有对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才能强化的原则,对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进 行强化。

(三)以“立师德、强师能、求实效”为基本要求,强 化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夯实教育事业根基 高尚的师德是人民教师应该具有的品德,也是一个学校 的立身之本。新教师要不计名利、乐于奉献,才能做到把自 己毕生的精力和智慧贡献给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高强的师能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扎实、过硬的教学 基本功是成功教师的基础。出色的教学基本功有助于教师提 高教育能力、教学质量,启迪学生智慧,给学生以美的学习 享受。在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 与时俱进,学习新的知识,善于捕捉新的信息,用新的理念、 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强化培训制度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有力保证。加强培训 队伍建设,创新培训思维,注重更新培训观念和培训内容的 构建,拓展培训方法模式,以制度强化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 效。

五、强化岗前培训制度,坚持正确的教育实践取向,不 断总结经验成果,为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不竭 动力和有力支撑 (一)坚持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和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创 新方向 改革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是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最根本原因,是教育科学快速发展的最鲜明标志,是推动 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 创新方向必须始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发展和要求,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紧密联系新教师岗前培训 工作实际和特点,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使新教师岗前培 训制度的强化、完善、创新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 改革主流紧密融合,不断汇集正能量。

(二)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培训实践中不断总结经 验,积累成果 对建立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和不同背景条件下的新教 师岗前培训制度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教育新常态下的制度 创新思维和制度创新模式,有重点、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强 化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将新教师培训工作成果和培训实践 经验加以制度性强化,对做好今后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有着 重要影响和指导意义。

(三)强化岗前培训制度,牢牢把握新教师的正确实践 取向,坚持走教师专业化健康发展道路 在不断强化岗前培训制度建设的实践进程中,新教师要 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地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紧紧 把握正确的教育实践取向,坚定地走教师专业化发展道路, 把学习掌握的教育理论、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加以科学运用, 创造性地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奋力拼搏, 不懈追求,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综上所述,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建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 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从岗前培训制 度的建立到培训方式不断创新、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岗前培 训制度的因素始终影响着新教师教育实践取向的确立、实施 与走向。培训工作实践证明,强化的岗前培训制度更加具有 生命力,坚持科学、正确的强化岗前培训制度,为新教师更 快更好成长,夯实教育事业根基,不断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可 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何永忠.改革教师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J].教育研究,2014(01). [2]徐方瞿.创新与创造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 版社,2001. [3]王瑞.高校新教师角色适应过程探究[J].黑龙江 教育,2015(07). [4]王卫东.教师专业发展新探[M].广州:暨南大学 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