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德评价有效运行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师德评价有效运行机制研究 摘 要:师德评价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是师资队伍素质 提升的重要推动力,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论 述当前高职师德评价中的误区和高职教师工作及结构特点 的基础上,研究构建了高职师德评价有效运行机制,阐述了 机制中相关联的各个要素的地位和功能及其相互运作关系, 并对机制中各要素的选择、确定、设置提出了要求与建议。一、高职院校师德评价运行机制构建的意义 孟子曰:“师者,治世之本,万世之表。”而古语有云:
“无德无以为师。” 可见师之重要,师德之重要。师德乃 师之灵魂,师德建设是师资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质量提 升的前提。而师德建设依赖于师德评价提供裁判、激励、导 向、调节的依据,科学有效的师德评价能够规范和激励教师 的道德行为,使教师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 行为,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高职院校师德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定位不明,师德评价导向偏离2.华而不实,师德评价流于形式 首先,对于师德评价往往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结果产 生的动机与过程,对师德的评价不全面,使师德评价失去意 义。其次,现行的师德评价机制缺乏对评价主体的约束与责 任界定,师德评价凭关系、凭印象、凭交情现象屡见不鲜, 且首因效应误差、近因效应误差或者光环效应误差对评价结 果的影响极大,由此造成评价结果主观、片面、随意性很大。
最后,由于师德评价结果与教师评优、晋升等切身利益直接 相关,只要不出现教学事故,言行举止不太出格就可算师德 高尚,师德评价就像走过场,平均主义泛滥。
3.操作性差,师德评价落实困难 高职院校现行的师德评价体系针对任何岗位、任何层次 的教师均采用同一内容、统一标准,内容设置缺乏差异性、 指标设置没有层次性,而且师德标准描述笼统,不易衡量、 缺乏弹性,针对性不足,师德评价在实践中难以操控。
三、高职教师工作与师资结构特点 1.复杂性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高考成绩较低、中学阶段学 习状态较差的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而且高职的学生家 庭背景与生活水平差异较大,学生思想与行为参差不齐,上 述原因决定了高职教师工作的难度与复杂性。
2.专业性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所以要求高 职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还应熟练掌握相关的专 业技能,熟悉工作流程与职业规范,具备“双师型”素质。
3.示范性 高职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还应通过自身体 现出来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去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这就 要求高职教师以身示范、为人师表。
4.协作性 高职学生在三年受教育的生涯中,知识学习、技能培养、 素养形成不是某个教师的功劳,而是教师团队的共同成果。
所以教师间的分工协作、团结合作就显得很重要。四、高职院校师德评价有效运行机制构建 本文通过研究,认为构建高职师德有效运行机制如图所 示,共包含机制运行基础、要素系统、动力系统、保障系统。
1.有效运行机制的运行基础——发展性评价 所谓运行基础是高职师德评价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整 个评价机制设计的统领。一个有效的师德评价机制不是为了 奖惩,而是利用发展性评价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来关注个人价 值与社会伦理价值的提升,应将学校的发展与教师个人的发 展相融合,在宽松的氛围中给予教师自我发展的空间,发展 的指引,让教师在师德修养的实践中,将职业道德品质内化, 塑造人格,在育人的过程中育己。
2.有效运行机制的要素系统 师德评价有效运行机制的要素系统体现了师德评价的 基本过程,是评价主体参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适当的评价 方法对评价客体进行评价。
(1) 评价指标体系——核心要素。①高职师德内涵与评价维度。高职教师道德的核心词汇是道德,高职教师界定 了道德的层次和类别,使其在一般道德的基础上具有更丰富 的内涵。我们归纳出高职师德评价的四个维度,第一是作为 社会公民应具有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所要求的道德内容;
第 二是作为教师这一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第三是高职 这一类特殊教育所要求的专业道德;
第四是素质教育与创新 的道德要求。②师德评价指标与标准。师德评价指标与标准 的设定应共同满足四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全面性。首先, 指标与标准的设定应全面涵盖高职师德的内涵;
其次,指标 与标准应对评价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考察,做到教师行为的动 机与行为效果考察相统一。第二,具有层次与差异性。高职 院校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教师岗位工作责任与要求不一致, 所以指标与标准的设定应分层分类。第三,操作性。指标设 定应具有代表性与可比性(历史与横向均可比)。第四,动 态性。评价指标与标准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时应与社会 一起进步,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与要求,使评价更具有效性。
(2)评价方法——关键因素。①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 价相结合。在每阶段师德考核评价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园网 和学生论坛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强化全体师生、相关职能部 门、相关社会单位开展师德的即时评价,扩大评价信息收集 面,用舆论的力量约束教师行为。②外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 结合。由于教师劳动具有独立性,思想意识与某些行为具有隐蔽性,所以应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但考虑自评的趋利性, 将其作为外在师德评价的参考补充和自身师德发展的对比 依据纳入师德评价体系,促进教师的责任意识与评价的公正 性。③平时考核与年度评价相结合。在时间上,以年度考核 为基础,统筹安排重点事件考核、日常表现考核、职务职称 晋升考核,将各个时间阶段与事件节点的师德评价整合成一 个相互补充和印证的常态化统一体系。
(3)评价主客体——基础要素。师德评价主客体是一 组相对的概念,是解决“评价谁”和“谁来评价”的问题。
合理设置考评主客体是师德评价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在师德评价过程中,评价客体可分为一线教师、行政部门人 员、学生辅导员、教学辅助人员四类。
3.有效运行机制的动力系统 师德评价的“反馈—矫正—再评价”是纠正师德评价“为 评而评”、忽视评价结果对师德养成的反馈调节作用误区的 重要环节,是师德机制有效运行的动力系统。
师德评价的“反馈—矫正—再评价”在操作的过程中要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评价结果的反馈要及时,内容客 观准确,提高评价工作效率的同时避免参评人员不必要猜 测;
其次,评价结果反馈应因人而异,注意教师心理特点,反馈方式灵活多样;
最后,反馈后的整改工作要落到实处, 推动受评教师师德的不断提升。
4.有效运行机制的保障系统 (1)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师德评价对师德提升促进 作用的发挥应有一个宽松的育人氛围,在利用各种规范对教 师师德评价的同时也要关注教师的需求,给予其尊严、权益 和人文关怀,使教师道德自然的融入教师职业生活,使评价 更加人性化。
(2)规范理顺高职师德评价机制运行依托的体制。在 高职师德评价的实际操作中,应成立专门的评价领导小组或 由人事处牵头来组织协调,做好几方面工作。第一,通过宣 传提高全校教师对师德评价重要性的认识,将其切实作为一 件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大事来抓。第二,加强师德评价工 作的部署。在评价环节上,严格规范;
在主客体分类设置上 界限清晰、权责明确。第三,强化师德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
一方面,要监控评价工作的程序与进度,另一方面要对评价 主体的行为进行监控,避免评价的主观性、随意性。
(3)建立完善高职师德评价机制有效运行的相关制度。
促使高职师资评价机制有效运行最重要的制度保障就是激励与竞争制度。针对师德评价结果的竞争与激励能够增强师 德评价机制运行的内在动力。建立竞争激励制度的实践中首 先要完善激励标准和竞争规则,将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 位聘用等与师德评价相结合。对于激励,既要有正激励,也 要有负激励,师德高尚的教师给予精神以及物质奖励,对师 德不合格的教师进行限期整改、离岗培训、解聘等处罚。
参考文献:
[1]华卫军,欧阳子龙,陆伟锋.高校师德综合评价模型 应用研究[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9(12). [2]瞿鹤鸣,吴 佳.当代师德评价探究[J].广西社会科 学,2007(09). [3]陈久萍.高校师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刍议[J].黑 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