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模式构建与创新研究]什么是职业教育体系

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模式构建与创新研究

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模式构建与创新研究 一、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 定》(简称决定)精神,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 部等六部委组织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 —2020年)》(简称规划)。该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 我国要构建具有世界水平及中国特色兼备的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打通中高本(中职、高职、本科)融会贯通的通道, 促进中职、高职、本科及研究生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最 终形成完善的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 项工作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也 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能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1] 我国目前所提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指为适应产 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以终身教育理念为 基本宗旨,体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及继续教育的协调发展, 满足人们对职业教育的不同需求,打通由中职→高职→本科 →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完成中高本之间的有机衔接,形成职 业教育、普通教育及继续教育并存及融会贯通的现代职业教 育系统。

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主要依靠各级地方政府、各类职业院校及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具有多元立交、 有机衔接、适应需求的特点。多元立交,就是指实现中职→ 高职→本科→研究生之间的相互贯通,构建职业教育人才的 立体化培养;
有机衔接,就是指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 的形式及内涵要真正衔接,在培养目标、培养标准、专业设 置、课程体系、校企融合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 切实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增强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适应需 求,就是指要适应产业的转型及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社会 对人才的需求合理布局职业教育,实现职业教育的社会定位。

二、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1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华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其中儒家的传统思想对国人 的影响尤为深入。即使在当前,大多数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还 是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这里的读书基本上 都是指普通教育,并不包含职业教育。重文凭、轻技术现象 无处不在,老百姓从心里并不接受职业教育,认为职业院校 毕业的学生都是工作在生产一线的蓝领工人,社会地位不高, 有了这种思想必然会影响他们的选择。职业院校只是家长和 学生最后的无奈选择,职业教育并没有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 可,只是认为读个职业学校总比在家里闲着强,甚至有的职业院校学生在职业院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又退学补习,重新参 加下一年度的高考,以上情况导致职业院校的入学率较低, 同时在职业院校就读的学生大多也是在中考或高考时考试 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形成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偏低、招生 排序靠后、学习氛围不浓等现象,导致社会对职业院校的整 体印象不好。

2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缺失 应用型本科的设置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应用 型本科应该是我国未来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模 式上,这些高校将弱化学科体系建设,强化专业建设,培养 技术技能型人才。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是个“断头桥”,职 业教育体系中只含有中职和高职两个层次,培养的是技术技 能型人才,学制比较短,无法进行学历学位的提升。目前我 国也才开始准备开展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层次的实践,政策 规划方面还没有涉及到专业硕士、专业博士等更高层次的职 业教育。当前我国中高职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机会较少, 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就直接进入社会就业,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学生才有机会选择继续深造,未来的个人发展也会常常受到 学历等方面的限制。当然设置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专业 博士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和 投入,而且职教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谋划、合理布局、有效转型才是这项工作的关键所在。

3中高本的衔接不到位 目前职业教育中,中高本的衔接并不到位,在当前的职 业教育实施过程中,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在办学定位、专业 布局、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教材编制及使用等方面存在重 复、脱节、不协调等现象。由于中职、高职、本科各自都是 独立办学、各自为政,双方之间没有建立一个共享及协调机 制,在培养层次、培养目标等方面相互打架,课程内容几乎 相同,同时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并没有体现一个循序渐进的 过程,学生在不同层次职业院校学习的内容几乎相同,造成 职业教育资源的重复浪费,同时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及财力, 根本没有体现职业教育育人的层次性、上升性。[2] 4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偏低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对我国的职业教育 产生了极大的需求,我国的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 展机遇,在为地方经济培养人才、提供服务的同时,职业教 育本身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其赖 以生存的关键所在,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我国高等职 业教育起步较晚,存在经验不足、师资短缺等问题。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及培养目标基本一致,专业设置的 雷同性比较普遍,都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也沒有结合本地 经济和产业的特点;
同时,大多数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办学 理念欠缺,在办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办学模式和普通教育几乎没有差别,认为职业教育只是低于 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
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最初起步于中职教 育,师资队伍力量薄弱,缺乏校企合作的平台,校企合作的 深度和广度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加上办学条件较差、设备 不足、教学模式陈旧等因素,都会导致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 质量不高,核心竞争力不足,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 结构转型的需要。

三、现代职教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行业企业、学校到社会民众,对职业 教育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客观事实是社会及教育主管部门对 待职业学校也不是十分公正,职业院校的招生顺序在普通院 校之后,职业院校由于优质生源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氛围比较 差;
同时职业学院师资的理论水平及研究能力和普通高校的 教师相比差距较大,社会大众也都认为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 水平远低于普通高校;
企事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普遍追求高 学历,在员工录用之前的资格审查过程中一般也倾向于选择普通高校的毕业生,通常会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拒之门外, 导致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都偏低,职业院校 的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职业院校也就成为考生和家长的 最后选择。

2政府因素 中高本的衔接与沟通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离不开政府的 宏观调控与引导,政府要充分发挥其“总规划师”的职能, 但是目前在我国中高本衔接和沟通的实践中,政府并没有就 政策扶持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例如,中高本在衔接过程中, 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等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规 划和管理,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在教材的开发和编制方面缺 乏分类设计,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所选用的教材在内容及难 度上基本雷同,根本没有体现学习的层次性和上升性,既浪 费了时间和资源,也使得中高本的衔接和贯通毫无意义。

当然在衔接和贯通的实践过程中,仅仅由学校单独来解 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这时政府的顶层设计就显得相当重要。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明确职业资格制度和就业准 入制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其次,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 和管理,对不具备上岗就业条件就上岗的现象要进行有效制 止和处理;
最后,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及产业结构的特点,政府要组织职业院校、企业及科研机构来设计职业教育 的布局及专业设置,形成中职、高职、本科融会贯通的通道。

江苏是一个教育大省,地方政府也很重视对科学的职业 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并且从2012年开始就试点展开现代 职教体系的贯通与衔接项目——中高职 “3+3”分段培养项 目;
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培养项目;
中职与普通本 科“3+4”分段培养项目;
五年制高职与普通本科“5+2”分 段培养项目等,现在正在试点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本科 “4+0”联合培养项目。总之,要实现中高本人才培养的融 会贯通,政府首当其冲,政府的政策是中高本实现贯通的前 提和保障,否则完善而科学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也都是空谈。

[3] 3学校因素 和普通院校相比,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的硬件和软件条 件都比较薄弱,职业院校基本上都是由普通高中和中专改制 而来的,这些改制的职业院校本身就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

首先是职业院校的硬件条件欠缺。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高 技能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但是 要建设提供给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所需要的资金 又比较多,这样就造成了职业院校的设施与设备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严重阻碍了中高本的有效贯通与衔接。其次是职 业院校老师的“双师”能力不足。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授课教 师都属于偏理论型的教师,教师基本上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 职业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缺乏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实践 动手能力较弱。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所谓的“双师型”教师也 仅仅是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并没有实实在在地在一线工作 过,缺少行业企业工作的一线经验,在教学中不能灵活地将 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融合,缺乏现场教学的经验和能力, 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也不高。再次就是教学资源缺乏。虽然 我国高职院校占据了高等院校的一半天下,但令人们质疑的 是目前教学资源的缺乏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优质化的教 学资源是中高本贯通的核心要素和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教育 主管部门必须以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出发点,认识职业教育本 身的基本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系统地按阶段逐 步推进教学资源的建设活动, 建立一大批优质的精品教学 资源,满足中高本贯通模式下教学工作的需要。最后是人才 的培养与市场脱节。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根本没 有考虑市场的需求,只顾自己办学,企业和行业的参与度不 高,校企融合的深度与广度都欠缺,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与 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之间的差距较大。

四、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对策1设定连贯的中高职培养目标 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就是不同层次职业院 校培养目标的制定。从事职业教育的相关机构在制定中高本 贯通项目的培养目标时,首先要考虑到社会行业对职业教育 人才的需求,其次还要考虑到中高本之间衔接和贯通的可行 性及持续性。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作为学校这个 办学主体,一方面要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社会行业需求,另一 方面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升学愿望及个人未来发展设计。因此, 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践中,要依据统一的标准来制定 中高本的培養目标,这个统一标准要兼顾职业院校毕业生就 业和个人学历上升的双重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育主 管部门应该制定相对统一的中职、高职、本科专业目录,保 证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循序渐进和有效衔接,让中高本贯通 有据可依,学生在进入职业教育时就能够对自己的未来一目 了然。

2加强中高本贯通的内涵建设 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运行过程中,中高本衔接模式其 实就是一种学历的提升,和以前实施的专升本、专转本等形 式在内涵方面基本上没有本质区别。尽管前期我国政府、高 职院校、行业企业在中高本衔接的实践中做出了很多工作,但是我国中高本衔接还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衔接,也就是简 单的学历提升。我国在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实践过程中,一方 面在培养目标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衔接,中职在制定培养目 标时没有兼顾到高职的培养目标、高职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没 有兼顾到本科的培养目标;
另一方面,学生所学的课程内容 也没有实现真正的提升,高职院校重复着中职所学的内容、 本科重复着高职所学的内容,并没有实现内涵式衔接与过渡。

[4] 在中高本沟通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为实现贯通的内涵建 设,首先应根据中高本的专业大类,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兼 顾中高本人才培养的层次性、渐进性;
其次在课程体系的设 计方面,中高本要根据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制定相互衔接 的课程标准,确定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体现由低到 高、由易到难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 与浪费。最后,校企平台的搭建也要体现层次性,中高本学 校应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合作企业及校企合作的 模式,在选择合作企业时要统筹兼顾,体现中高本毕业生的 职业需求。

3构建贯通的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 中高本职业院校所设置课程之间的相互承接是中高本 衔接项目能否有效实施的核心和基础。课程衔接的内涵其实 就是课程之间的相互分工、相互承接的一种有机结合的状态,课程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应确立一体化职业教育理 念。在设计职业教育标准体系过程中,应把职教体系中的中 高本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把职业标准贯穿于中高本一体化 教学过程中。现在不同层次的职业院校在设计课程体系时都 是各自为政,没有相互协调与统一,造成在职业教育体系中 的不同层次,学生所学的内容基本相同。其次,科学制定课 程标准。通过课程标准来确定课程所应涵盖的内容,明确中 职、高职、本科各自培养学生所适应的岗位群,根据岗位群 的需求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样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 就能得以区分。最后,体现课程评价的层次性。在职业教育 过程中,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理论水平和实践能 力在考核中要同时占比,同时要改革以往“一考定终生”的 模式,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给予过程 考核和期末考核不同的占比,来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及 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体现考核的科学性和实用性。[5] 4构建中高本衔接的通道 一直以来,我国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都是直接 进入社会就业,只有很少数是选择继续学习,所以职业教育 通常也被人们看做是“终极教育”。不是说职业院校的毕业 生不想继续深造,而是职业教育缺乏一个上升的通道。在我 国,职业教育通常被看成是与普通教育并进的另一条平行线, 二者无法汇合,若能搭建中高本衔接贯通的“立交桥”,将 会改变“终极教育”现象,提升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也会得到加强。但是构建中高本 衔接贯通的“立交桥”,首先需要学生、家长的认可,其次 还需要政府政策的顶层设计、学校积极调整专业、行业企业 的支持与合作等。根据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职业教育体系 通道通畅的关键是要建立完善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学分 互认制度,即职业院校的学生毕业时,在学校修满基本学分, 就可以毕业,这时他们既可以选择进入社会就业,也可以选 择高一层次的院校继续深造,原有学分继续有效。我国也有 学者提出“构建大立交”的设想,即特设专门的快车道:中 职→高职→本科→研究生一体化教育,学生进入中职以后, 根据其自身愿望,可以完成高职直至本科及研究生教育,这 项工作全面展开有一定的难度,政府可以在某些专业、某些 院校进行试点与实验,取得效果后再进行推广与实施。

构建完善的职教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由政府、社会、学校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来完成,只有不断地探索与实践,我国的职业教育才能真正 地服務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我国的职 业教育才能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建国.中高职协调发展视角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 系构建:以江苏盐城地区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 (6):156—158. [2]刘任庆.当前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4(9):65—67. [3]王清华.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省职业教 育的考察报告[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7—10. [4]闫梅红.中高职协调发展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现 状及对策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27):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