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核心素养的途径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中指出,新课改和课 程标准修订要突出“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的建构。核 心素养理所当然地成了衡量学校教育成果和评价学生全面 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紧紧围绕学生核心 素养的发展,有效诠释了如何从数学学科角度出发,通过创 设情境、积极评价、整合资源为研制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方 案奠定了基石。

一、创设有效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一切知识皆来源于生活,数学模型的构建更是依赖于一 定的生活情境,只有在对生活情境有充分的了解,舍弃那些 与问题无关的非本质因素,保留问题的本质因素之后,学生 才能顺利地建立起有效的数学模型,从而将生活问题数学化。

例如,学生通过玩转盘的生活情境,将骰子和转盘这些 无关因素舍弃,保留下来的则是两个数相加确定和的奇偶性, 从而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 他们经历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是整个数学建模过程 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小学数学而言,数学建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生活问 题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某种带有模型意 义的数学结构的过程。在这节课上,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让 学生经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当学生排除无关信息的干 扰,将生活问题与一定的数学知识建立联系,将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之后,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

而当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生活问题竟然归结到同一个数学模 型之中,他们对数学模型会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也为以后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数学经验。

二、采取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沟通能力 1.注意评价的有效性和激励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 况,结合不同情境,写出鼓励性话语,并客观公正地指出问 题和不足,使数学作业评价成为教师与学生谈心的桥梁和纽 带。鼓励学生在作业簿上对疑难问题提出个人见解;
教师也 可以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与学优生进行互相探讨,将那些 写在作业簿上具有推广价值的独特思路在全班传阅鼓励学 生对教师提出批评性的意见与建议。坚持考后让学生在数学 作业簿上写出反思与总结,教师进行批阅评价,并写出针对 性的批语。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 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三、整合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1.巧用“错误”资源提高学生辨析能力。教学本来就是 一个与错误打交道的过程。教学过程本是学生认识和发展的 过程,是学生由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逐渐完善的过程。教 学中出现的各种错误,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一种很有价值的 教学资源,教师应该做学习错误资源的开发者,合理利用来 之不易的资源,让学生在纠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 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 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 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对待纠错这一学习环节, 教师的态度也应同样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 对自己的解题思路进行认真的回顾和分析,让学生明白为何 出错,培养学生寻“错”、纠“错”的能力,才能使学生避 免重蹈覆辙。利用错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和探索心向。

2.挖掘综合资源,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加强数学各部分 内容间的联系,加强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发展学生 综合应用能力,是实践与综合应用的重要目标。综合实践的 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发展机会,可以大大超越数学课堂教学的 范围,大大超越接受为主的内容活动范畴,促进学生知识、 智能、情感及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学生通过综合实践的体 验,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本原,这是他们喜欢数学、了 解数学和希望把握数学并应用数学的动力。因此,活动的取 材应立足于综合,突出应用,着眼于发展。

总之,核心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及长远的学习具有非 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培养要有计划性,并让他们了解核心 素养方面的缺陷,从而实现自我的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