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故事有哪些
古代历史故事有哪些 历史就是过去出现过、发生过的人和事,具有时间久远、不可重现的 特点 ,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古代历史故事有哪些。古代历史故事有哪些1: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吕尚,名望,字子牙,是东南沿海一带人。他的祖先曾经辅佐过大禹 治水,功绩非凡,被封到吕地。据说,他的祖先本姓姜,所以后人也称他为姜子 牙。姜子牙家的封地几经瓜分,到了他这一代,他的身份已经从贵族沦落为平民 了。
吕尚隐居在东海之滨,潜心学习,知多识广,足智多谋,深谙兵法。
他曾经侍奉过纣王,可商纣王暴虐无道,吕尚看不惯他的为人行事,便辞官而去。
据说当年西伯昌被商纣王关在羑里的时候,吕尚与西伯昌的部下散宜 生、闳夭等人一起,找来美女和珍宝,献给商纣王,商纣王才把西伯昌给放了。
西伯昌回到自己的封地,富国强兵,终于成就一番事业,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周文 王。
这是一种说法。
从这个说法上来看,吕尚与周文王的交往应该很深。
但另一种说法更有意思 吕尚已经七十多岁了,还没有遇到一个值得自己辅佐的明君。当他得 知周国的西伯昌勤政爱民,胸有大志后,不远几千里,从东海之滨来到渭水的边 上,盖了一间茅屋,每天在渭水北面的兹泉垂钓。
这一天,西伯昌要出去打猎,出城之前,他先占了一卦,以便知道这 次打猎能获得一些什么。谁知,卦辞上竟写道:“您的收获不是龙,也不是螭, 不是虎,也不是罴,而是一个能辅佐您成就霸业的贤能之人。” 西伯昌大喜,赶紧带人直入深山。果然,在渭水边上,他看见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翁,那老翁神闲气定, 正襟危坐,手里举着长长的鱼竿,不为外物所动。
这也许就是卦辞上所说的贤能之人吧 西伯昌慢慢走过去,不由大吃一惊:白发老翁钓鱼的鱼钩竟然是直的! 他禁不住好奇,问道:“老先生,别人钓鱼,鱼钩都是弯的,为什么 您的鱼钩是直的呢” 白发老翁笑了,说:“我哪里是在钓鱼,我是在钓天下的明君呀!” 西伯昌也在石头上坐下,和白发老翁攀谈起来。他们言语相投,竟有 相见恨晚之感。
西伯昌说:“我祖父在世的时候曾说过,将来会有一个了不起的人帮 助我把周族兴盛起来,现在看来,这个人就是您呀!” 西伯昌马上请吕尚和他一起回去,让他担当自己的军师。
因为吕尚是西伯昌的祖父所盼望的人,所以,人们又尊称他为太公望。
太公望果然不负西伯昌所托,他一面提倡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周族 的势力越来越强大了。
很快,西伯昌和平解决了虞、芮两国的争端,成功地讨伐了崇、密项、 犬夷等国。在一个叫丰的地方筑起了城墙,建立了都城,几年下来,天下的诸侯 已经有三分之二愿意归附周国,听候西伯昌,也就是周文王的调遣。
周文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周武王继位,吕尚又辅佐周武王,推翻了 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
周武王平定天下之后,把太公望封在齐国的营丘,也就是今天的山东 省淄博市东北。太公望到了那里之后,打败了夷族莱国,稳定了齐国的局势,在 他的治理下,齐国一点点强大起来。
据说,吕尚去世的时候,已经有一百多岁了。
古代历史故事有哪些2:晋文公重耳的故事,重耳流亡的故事公子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他的母亲是翟族狐氏的女子。重耳从小就 喜欢结交贤士,身边有不少能人,其中最有名的是:赵衰,狐偃,贾佗,先珍, 魏武子。
晋献公登基的时候,重耳已经成人,那一年他二十一岁。
晋献公13年,也就是公元前664年,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 子奚齐当太子,在献公的耳边进谗言,把重耳发落到蒲邑,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 西南部一带,去防备秦国。等到晋献公21年的时候,已经年老昏聩的献公竟然杀 了原来的太子申生,并又一次听信骊姬的谗言,要把重耳等几个公子全都杀掉。
重耳知道消息后,就带着五位贤士及一批随从流亡到国外去了。
他们先来到狄国,这儿是他母亲的祖国,对待他们很友好,他们在这 里一住就是十二年。在这期间,晋献公去世了。大夫里克杀死了骊姬及太子奚齐 等人,派人去接重耳回国,想让他登基为王。
但是,重耳害怕回国后遭到杀害,没有答应。这样,他的弟弟晋夷就 被接了回去,大臣们拥立他为君王,即晋惠公。晋惠公当了几年君王,总觉得重 耳流亡在外,迟早有一天会卷土重来,于是,他也派人去追杀重耳。
重耳知道这个消息后便与大家商量,他说:“当年逃离晋国,并没有 远走,而是避难到狄国,就是因为这里离晋国路途近,随时可以回去。如今在这 里歇脚这么多年了,也该走了。” 他们觉得齐桓公乐于做善事,推行王道,正招募天下贤才,就决定去 齐国。
要去齐国,必须经过卫国,重耳本想前去拜访卫文公,可卫文公看重 耳是一个倒霉的公子,根本不理会他,重耳只好作罢。他们经过一个叫五鹿的地 方时,腹内十分饥饿,见路边有农夫在吃饭,便走上前去讨要。谁知那些农夫懒 得理他们,随手拿起一块泥巴递给重耳。
重耳见农夫如此侮辱自己,不由大怒。
可赵衰和狐偃却劝他说:“泥巴就是土地,百姓把土地给了我们,不 正是一个好兆头吗”重耳这才苦笑着下了台阶。
重耳一行终于来到齐国,齐桓公盛情迎接。他送给重耳不少车马和房 子,还把皇族的一位女子嫁给了他。
有了优越的生活,重耳很快安下心来,不愿意再去别的地方。
两年之后,齐桓公去世,齐国发生了内乱,与齐国临近的几个诸侯国 也常常来侵扰边境。赵衰等五位贤士觉得这样在齐国住下去不是长久之计,便在 一棵桑树下悄悄商议,准备劝重耳回国,以图大计。
这些话正巧被几个采桑叶的侍女听到了,她们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给 了重耳的妻子姜氏。
姜氏一听,非常高兴,就对重耳说:“听说你要回晋国去,这很好哇!” 重耳却说:“人生只求安乐,我觉得这里很好,干吗要回晋国呢” 姜氏说:“你是一国的公子,出于事变,流离在外。如今,你身边的 贤士把希望都寄托在你的身上,而你却贪图安逸,这根本就是辜负他们!” 当天晚上,姜氏和几位贤士一商量,把重耳灌醉了,运出了齐国。
重耳一行经过燕国、宋国、郑国等诸侯国,最后抵达了楚国。
楚成王把重耳当成贵宾,用很高的礼节接待他。楚成王对重耳好,重 耳也很尊敬楚成王,两个人很快就交上了朋友。
有一次,楚成王在宴会上开玩笑地对重耳说:“你如果回国登基,拿 什么来报答我呀” 重耳说:“珍禽异兽、玉器丝绸,这些东西贵国有很多很多,我真不 知道该拿什么来报答大王的恩德。” 楚成王说:“如此说来,就不报答了吗” 重耳想了想,说:“如果我能够回国登基,我一定跟贵国交好,让两 国的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万一有一天晋国与楚国兵戎相见,我愿意为您退避三舍。” 当时,一舍为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
楚国大将子玉听了重耳的话,认为他对楚成王很不礼貌,想杀了重耳。
楚成王摇摇头,没有同意。
重耳在楚国住了几个月,这时候,晋国长期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圉从 秦国逃走了,秦国非常恼怒。秦穆公听说重耳在楚国,便召他到秦国去。重耳到 达秦国后,秦穆公把王族的五名女子给他做嫔妃,并表示愿意助他回国。
晋惠公14年,晋惠公去世,太子圉继位,称为晋怀公。秦穆公派兵护 送重耳归晋,晋怀公及其手下的几个不想拥立重耳的大臣被杀死,重耳登上君位。
这就是晋文公。
重耳离开晋国的时候四十三岁,重新回到故乡时,已经六十二岁了。
古代历史故事有哪些3:周公旦的故事 周公,即周公旦,是周武王的弟弟。他为人忠厚,孝敬长辈,遇事不 惊,办事稳妥,很受他父亲周文王的器重,更受众人的尊敬。周文王去世之后, 周武王继位,他又积极主动地帮助哥哥操持政事,任劳任怨,从来也不懈怠。
周武王分封诸侯的时候,把他封到了曲阜,所以人们又称他为鲁周公。
周公旦虽然有了自己的封地,但朝庭离不开他,所以,他一直留在都 城,与另一个弟弟召公奭一起辅佐周武王。
商朝虽然灭亡了,但留下了许多的贵族和奴隶主,这些人在社会上还 很有势力。为了安抚他们,周武王不得不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为殷侯。为了监视 武庚,周公旦向武王建议,把武王的弟弟管叔鲜封在管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 郑州市,再把武王的另一个弟弟蔡叔度封在上蔡,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上蔡县一 带,以防武庚作乱。
周公旦还向周武王建议,释放被纣王关起来的大臣箕子,隆重祭奠被 商纣王杀死的忠臣比干,褒奖对建立周朝有功的商族贤人商容。这些措施促使商 朝的遗民渐渐亲近周朝,缓解了他们与朝庭的对立情绪。周武王病逝,太子诵继位,这就是周成王。周成王登基时,才十三岁, 不能处理国家大事,加之天下初定,政权还不稳固,周公旦就辅助成王,主动替 周成王承担起行使政治权力,主持国事的重任。
如此一来,管叔鲜和蔡叔度等人就猜忌起来,制造谣言说周公旦有野 心,想要篡夺王位。还说,早晚有一天,周公旦会杀死成王,自己取而代之。流 言一经散布,许多人被欺骗了,就连周公旦的弟弟召公奭对其也有所怀疑。
纣王的儿子武庚受到周朝的监控,心里十分不满,他巴不得周朝乱起 来,自己好趁机东山再起,恢复殷朝。他和管叔鲜、蔡叔度串通一气,联络一批 殷商的旧贵族,同时煽动东夷的几个部落,搞起叛乱来。
形势非常危急,周公旦虽然很伤心,但还是以大局为重,他找来自己 的弟弟召公奭,和他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表明自己的清白,消除召公奭的误 解。他说:“周朝能够建国,靠的就是我们齐心协力;想让周朝延续下去,靠的依 然是齐心协力。如果我们互相猜忌,互相抵毁,甚至为了个人的利益发动叛乱, 那就是对周朝子民的犯罪。” 召公奭被他诚恳的话语感动了,消除了误会,兄弟二人重新合作。
周公旦解决了内部矛盾之后,毅然调动大军,亲自东征。
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周公旦下令给太公望,“东到大海,西到黄河, 南到穆陵,北到无棣”,凡有不服周朝统治的,太公望都有权征讨。这样,太公 望平定了淮夷、徐戎等部落的叛乱,有力地控制住了东方。
东方稳定之后,周公旦可以全力对付武庚了。他用了三年的时间,终 于平定了武庚的叛乱。武庚被杀了,蔡叔度被流放了,管叔鲜觉得没脸去见哥哥 和侄子,就上吊自杀了。
七年时间过去了,周成王已经长大成人,完全能够独立处理国家大事 了。周公旦把政权交给成王,自己也不像代行天子之职的时候那样坐在上边,面 对群臣,而是站到班中,和其他大臣一样,对成王十分尊敬。
周公旦还制订了周朝的一套典章制度,用以帮助周成王管理天下。
周成王对自己的这位无私奉献的叔叔也极为尊重,遇事就与他商量,向他请教,虚心接受他的建议。周公旦去世了,成王以安葬周武王的规格安葬了 他,并把他葬在离王宫不远的地方,希望他一直在身边陪伴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