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律师业务培训制度的几点构想
完善我国律师业务培训制度的几点构想 完善我国律师业务培训制度的几点构想 完善我国律师业务培训制度的几 点构想 完善我国律师业务培训制度的几点构想 一、 我国律师业务培训制度简 介 当今时代,知识爆炸,新信息、新思想、新知识层出不穷,处于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过渡时期的中国法律与中国法学更不例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八十年代初期在“法律工具论”理念下培养出来的法律本 科毕业生,如果毕业后从来没有“充电”,那么,二十年后,很可能根本听不懂大 学同学关于法律或法学的专业谈话。
面对现实,面对挑战,企图学习上一劳永……1997年3月13日司法部《关于 进一步规范律师培训工作的通知》规定了现行的律师业务培训制度主要内容:每 年度培训不少于40课时;
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含有关司法 解释)、与律师从事业务有关的经济、科技等领域专业知识和外语知识、司法部 和全国律协颁布的有关律师工作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和律师职业道德、执业纪律 方面的规章等等;
培训方式为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等;
律师参加境外培训和学 历教育,亦可视为完成了本年度业务培训的课时;
培训机构上由省级以上司法行 政机关和律师协会负责组织;
凡未经刑事辩护业务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的律师, 不得出庭辩护;
建立律师培训登录制度,从1997年度年检注册后开始,参加 规定课时的培训作为律师注册的前提条件之一;
各地司法行政机关要高度重视律 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二、现行律师业务培训制度的缺憾 现行律师培训制度在向律师及时传播新知识、新信息和新理念(如知识更 新、终生教育等等),交流业务经验,提高律师业务水平等等方面无疑是发挥了 巨大作用。但是,这部处于律师法和刑事诉讼法实施后而“急就章”出台的律师业 务培训制度的不完善之处也是明显的(当然也是难以避免的)。因此,从合法性、 合理性及我国律师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势角度反思、评判现行的律师业务培训制度, 对于进一步完善该项制度、提高律师业务培训制度的效率、改革我国律师业务管 理体制、促进司法行政部门依法行政,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 现行律师业务培训制度似乎由司法行政管理部门过多地包揽了本属于律 师1997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明确将“组织律师业务培训” 作为律师协会的法定职责,且并未限定一定是“省级以上”律师协会才有此项职责。而司法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律师培训工作的通知》则就律师培训事项不仅避开中 华全国律协发号施令,而且,还将司法行政机关作为组织培训的主要主体,且阻 却了省级以下律师协会对其依法拥有的“组织律师业务培训”职责的行使。尽管实 际培训中地市级律协甚至县级律协也在组织律师业务培训,但这就人为的造成了 立法和规章的不统一,令各级律协处于尴尬之地。而由司法行政机关对培训学时、 培训方式、具体培训内容等等细节进行过多的描写,则显然有碍“司法行政机关 宏观管理下的律师协会行业管理体制”这一改革目标与理念的实现。
2、培训实行“一刀切”,缺乏起码的针对性,造成了培训对象上“培训过度” 和“培训不足”缺陷并存,不符合教育学基本规律。
由于历史原因,改革开放对律师的急切需求也就造成了我国律师队伍法律水 平的巨大参差不齐,法律大专与法学博士共存,法律专业和非法律专业同在,地 区差别更是明显,以致于立法和司法考试办法至今还在对“具有高等院校法律专 业本科以上学历,或者高等院校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法律专业知识”这一 本来就已经不高的起点进行 “地区变通”,弱化取得法律执业资格起码的学历要 求。如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大量的法律大专生、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所谓“具 有法律专业知识”缺乏起码的量化要求,几乎成了“毫无意义的空气震动”)充斥 律师队伍;
同时,由于律师行业的相对工薪阶层而言的自由和高收入(当然也是 高风险),连年来吸引了不少法学(律)硕士博士以及法学专家教授(兼职为主) 加入其中。
按照教育规律,“因材施教”乃是教育效率和合理性基本要求。不分对象、不 顾现实,一律同样的学时、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培训方式,似乎是犯了毛泽东同 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早就批评过的“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错误,其结果 必然造成培训对象上“培训过度”和“培训不足”缺陷并存,不符合教育学基本规律。
3、 有关“凡未经刑事辩护业务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的律师,不得出庭辩护” 等刑事辩护培训内容实际上以抽象行政行为的方式剥夺了律师的刑事案件 辩护权,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有关律师可以“接受刑事案件犯罪嫌疑 人的聘请,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取保候审,接受犯罪嫌疑 人、被告人的委托或者人民法院的指定,担任辩护人”、“律师依法执业受法律保 护”的规定,侵犯了律师的依法执业权。
注意到修正后的1997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律师 执业当中极有可能会遭致公、检不配合甚至职业报复的历史背景,也许司法部当 时确实是出于对律师的一片关爱之心而有此规定,从情理也可以理解。果真如此, 则乃是司法部针对律师执业当中极有可能会遭致公、检不配合甚至职业报复这一 顽症开错了药方。以抽象的侵犯律师依法执业权的违法行政规定来对付司法机关在律师执业过程中而进行的具体的侵害律师执业权的行为,不仅让律师执业权遭 受了双重的侵害,而且付出十分沉重的法治上的代价。
4、 所谓建立律师培训登录制度、参加规定课时的培训作为律师注册的前提 条 件之一的做法,尽管符合行政效率原则,有其合理之处,且有司法部部门规 章可资参考,但法律依据不足。
司法行政权作为行政权的一种,是“法无明文规定即不可为之”的公权力;
而 与其相对应,律师执业权则是属于私权利之列,“法无明文规定即不受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对公民取得律师执业权的积极要件乃是“拥护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具有律师资格;
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满一年;
品行良好”;
消 极要件主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受过刑事处罚的,但 过失犯罪的除外;
被开除公职或者被吊销律师执业证书的。” 以及“国家机关的 现职工作人员不得兼任执业律师;
律师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 员期间,不得执业”。
除此之外,非有违法及违反职业道德与执业纪律并受停止 执业、吊销律师执业证书之处罚者,已经取得律师执业证书的,其执业权利不应 受到法外限制。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明确“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对律师、 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但是,这种“指导、监督”权力必须以 法律为界限。换言之,离开律师法的规定设置律师执业证书注册制度以及实行参 加规定课时的培训作为律师注册的前提条件之一、未经注册的律师执业证书无效 的做法实际上背离了律师法有关律师执业消极条件的规定,在限制了律师执业权 的同时为司法行政部门自我扩权创造了条件。因此,尽管这种做法客观上很符合 行政管理上的效率原则,有其合理之处,但严格说来这种没有法律根据、自我扩 权的规章本身的合法性就令人怀疑,其法律依据并不充足。
5、 忽视了律师学历的差别而规定的学历课时认可制度缺乏公平,不分学历 状 况而笼统规定“律师参加境外培训和学历教育,亦可视为完成了本年度业务 培训的课时”实际上是促成了低学历免律师业务培训的做法。6、尽管国家统一司 法考试初步消除了律师、法官、检察官三者在职业资格准入上的法律障碍,但在 业务培训上依然是各自为政、自我封闭,不利于“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和我国 司法改革的深化。
三、 完善现行律师业务培训制度的几点构想 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我国律师师法的有关规定,并参照“司法行政机关宏观管理下的律师协会行业管理体制”这一律师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及目前据 称已至攻坚阶段的我国司法改革目标的实现,对完善我国律师业务培训制度提出 如下构想,供律师协会与司法行政部门决策时参考。
1、 根据现行律师法的有关“组织律师业务培训”系律师协会的职责的规定, 在司法部的指导、监督下,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按照其章程的规定,制定《律 师业务培训指引》或类似行业规范,指导各级律师协会依法组织律师业务培训工 作,改变现行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律师培训工作的通知》言不正、名不顺的尴尬 局面。
2、 针对律师学历、资历、水平的不同,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分级规定 每 年律师应完成的培训学时和培训方式。
其中,对于没有取得法律专业本科学历或其他专业硕士学历的律师(可称为 “重点培训人员”),应加大培训学时,每年至少应为96学时(即平均每月培训不 少于一个工作日)且培训方式应为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等非自学方式,切实提 高律师业务素质。
对于其余人员,即达到法律本科但未获得相应的法学教研或律师系列副高级 以上职称者,或虽有硕士以上学位但不具备法律系列本科以上学历者(可称为“一 般培训人员”),每年的律师业务培训学时至少应为目前的40学时且培训方式应 为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等非自学方式。
对于已经取得法学(律)硕士以上学历、或法律本科以上学历且获得法学教 研或律师系列副高级以上职称者(可称为“实质免培训人员”),可不要求具体学 时、不限定具体的培训方式,允许其自学。之所以称只为“实质免培训人员”而不 实行免培训制度,乃是至少在理念上应体现“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生教育体系” 的要求。
3、 对于不具备国民序列教育本科学历(主要是部分不具备本科学历的“重 点 培训人员”)、为达到国民教育序列本科学历而参加学历教育学习的律师, 不得抵扣律师业务培训学时。
对于其他类型的学历教育,如已经具备非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参加非法 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学时,同样不得抵扣律师业务培训学时,理由是首先 应当鼓励律师取得法律系列本科以上的学历。
此外,如已经具备法律本科学历、攻读硕士以上学位的;
或具备非法律专业 本科学历、参加法律(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学习的,可以根据有效学习单上记 载的学时,抵扣律师业务培训学时。4、 在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得在律师业务培训的规定中违法限制律师 的 执业权。诸如“凡未经刑事辩护业务培训并取得结业证书的律师,不得出庭 辩护”之类的侵犯律师执业权的规定,应该坚决予以摒弃。
5、 鉴于律师执业证书年检注册制度并无法律规定,从而建立律师培训登录 制 度、参加规定课时的培训作为律师注册的前提条件之一的做法就更显得“合 理不合法”。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司法审查乃是必然 趋势,为避免司法行政机关可能因“合理不合法”所带来的“好心没好报”,也为提 高行政效率、增强司法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意识,应尽快确认律师执业证书年检 制度的法律地位,将其写进律师法。这样年检时所需的有关材料如律师业务培训 证明可以顺理成章地通过司法部规章来作具体规定;
同时,也和2003年8月 27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所规定的“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 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前瞻地衔接起来。否 则,仅仅以“律师执业证书年检制度乃是律师执业证书这一行政许可具体规定” 为由,进而在法律明文规定的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的应当提交的文件(申请书、 律师资格证明、申请人所在律师事务所出具的实习鉴定材料、申请人身份证明的 复印件)以外增加其他文件、从而实质上提高了许可发放律师执业证书的法定要 求,是很难在合法性上自圆其说的。
6、强化“法律共同体”意识,可由司法部出面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 察院协调(这倒是十分宏观的司法行政管理内容,司法部理应当仁不让),在律 师、法官、检察官培训方面互相开放、互相认同;
必要时,可以共同组织“法律 职业年度培训”,在法律职业业务培训上策应中国司法改革的深化。
总之,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加强对和发达国家相比总体素质并不高的中 国律师的职业培训,乃是一件“善莫大焉”的好事:问题已经不在于该不该加强培 训,而是如何在合法合理的框架下进一步完善这一培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