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实验方案设计研究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实验方案设计研究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实验方案设计研究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相对稳定,课堂教学大多处于较 初等的老师努力教、学生拼命学的状态。这种比较守旧的教 学模式的主要表征有:一是“满堂灌”,进行填鸭式教学,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练习会做,但稍变式就难解答,甚至没 有思路。二是“问满堂”,进行表演式教学,互动是好的, 课堂也热闹起来了,但设置的问题浅显,思维量少,脱离学 生的“最近发展区”。三是“满堂赶”,因课时不足导致赶 课现象严重。高中数学新课改后,教材厚、内容多,教学如 同赶圩,基本练习都保障不了,更谈不上让学生思考辨析了, 其结果是造成思维惰性。

问题导学教学法是南宁三中黄河清老师,针对一线教学 存在“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教学效益低”的突出问题, 围绕解决“教师重教轻学、问题设置模糊、教学缺乏标准” 问题而开展的一种教学法,其效果显著。本研究是在“问题 导学”教学法指导下,结合学校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制订符 合学校教学特征的特色实验探究方案,以期提升自身的教育 教学能力、改进课堂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核心 素养。

一、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的合理有效是整个实验中的关键一环,问题的 质量直接影响整个教学实验的效果,所以,问题的生成和筛 选必须经由团队反复推演后方可定稿使用。首先,要在充分研究教材大纲、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学情,精 炼出垫铺型问题、基础型问题以及核心问题,形成教案,并 在课堂上有序地开展“问题导学”。其次,设计的问题与学 生学习、探究的可接受度要适当匹配。问题设计太难或太容 易都不理想。依据布鲁尔的理论,高效的问题设计区应放在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附近,同时衔接部分“已知区”,并 将之作为引入,把部分“未知区”作为尖子生个性化发展的 引导(如下图)。

根据课堂展开的次序,笔者将问题类型划分为以下几 种:
(一)引入型问题 作为课堂的引入,此类问题设计要生动、形象地快速切 入主题,既要吸引学生探究兴趣,又不能耗时过长。问题的 导出和解决控制在3分钟左右比较理想,点到为止,不可喧 宾夺主。要点有:第一,此类问题应与学生已具备的知识经 验相关,可使学生快速转接,完成主题切入。第二,尽量引 用相关联的社会热点,利用多媒体优势,进一步引发学生探 究热情。第三,也可以从应用的角度设计问题,诱发学生学 习的内驱力。

(二)讨论型问题 此类问题是为承接经验表象和理论知识,锻炼和提升学生数学交流能力而设,设计时要求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 关注问题的开放性和指向性。偏向开放性的问题容易把学生 思考方向带偏;
侧重于指向性则容易使问题发展的通道过于 狭窄,失去思考和讨论空间,降低问题的有效价值。

(三)概念型问题 此类问题是在学生经历案例问题的讨论,对概念、公式、 定理等主体知识形成初步共识之后,将朴素的经验总结上升 为严谨的数学表述,教师适当补充完善即可。

(四)质疑型问题 (五)巩固、拓展型问题 这里指的是变式类问题。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问、 一题多变是对知识消化、巩固、拓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将问 题由点到面扩展到同类型知识、方法总结层面上的重要方法。

有必要引导学生不满足于一道题的得失,学会乃至养成习惯 去挖掘问题背后的知识体系,深挖冰山下隐藏起来的占比 90%的核心主体(冰山理论模型),培养窥一斑知全豹大局 观,提升核心能力素养。此类问题对教师的功底要求很高, 以集体备课方式去突破更有效。

(六)总结与创新型问题 新课标改革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在问题 导学教学课堂中,学生就是教学的标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 的学习体验过程,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 专业核心素养。所以,总结与创新型问题不再停留在对概念、知识和解题方法总结的知识技能层面上,可以提升到数学应 用意识、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上来。

如问题可设计成“你学到了什么?学习过程中体验了什么? 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将来遇到新问题你会如何应 对?”等更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分享学习过程中的 各类体验,感悟理性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 习模式,铸就科学研究品质,达到提升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二、教师的导 问题导学教学法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已前置到问题的设 计和备课过程中,课堂中教师的导,是按教案中设计好的问 题去有序推进。此环节中教师的角色更像一名主持人,组织 课堂活动、循序渐进地依托预设问题调动学生情绪,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分享。教师的导是整节课 的指挥棒,教师在其中的专业素养、引导艺术和把控水准直 接影响着课例的最终效果。优秀的引导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进入最佳状态,完成课堂上的头 脑风暴。具体工作有以下几步:
(一)课前引导 在上一节课后期,教师应对下一节课研究的知识有指导 性的垫铺预告,引导学生作相关的准备和适当的预习。

(二)课堂上问题的导出 每一个问题的导出都要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 不突兀,否则会扰乱学生的思维,起反作用。(三)问题的导向 教师应对自己设计的问题有全面的预案准备,以灵活地 应对学生可能形成的各种探究问题,也就是说问题的发展方 向尽可能在教师的预案之内,同时,智慧地处理部分学生可 能会出现的“怪问题”,往积极、正确的方向引领。

(四)个性化引导 对于个别特殊学生和特殊问题,教师应进行个性化引导, 肯定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将个性化问题延引到课外 探究。但要注意,既尊重学生的研究兴趣又不影响整个课堂 主体知识的探究。

三、学生的学 学生的有效学习是问题导学教学法之标的,问题的设计 和教师的引导最终都是围绕学生有效的学来展开的,是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要求,也是检验课堂质量的首要因素。

我们在问题导学教学课堂中,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 堂,学会质疑、学会提问、学会合作探究、学会妥协、学会 表达、学会总结、学会更好地学习。

一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式学 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内驱力。

二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态度。由传统的以老师为主体变为 学生自己为主体,凸显自主意识,如由“老师教到某某知识” 变为“我们学会某某知识”。

三引导学生通过严谨的数学思维训练,学会数学交流、数学表述,感悟科学研究精神。从更高层次来讲,我们教学 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 课堂上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逐渐学会探究、质疑、反思、总 结,以此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以上是关于与学校实际教学情况相结合开展问题导向 教学下的实验探究设计方案。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和深化, 我们会根据即时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改进、 完善和优化研究策略,提升研究质量。本研究希望可以为高 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一丝新意,为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 参考。

【参考文献】 [1]黄河清.“黄河清问题导学教学法”概述[J]. 广西教育(中教版),2011(6) [2]龚再敏.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的智慧理答[J]. 广西教育(小教版),2014(9) [3]陈京山,王桂兰.实施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改革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建议[J].教书育人,2015(29)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广 西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专项课题“防城港市 实验高级中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2016ZJY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