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风景这边读好《老师您好》第一课时教学及点评]

风景这边读好《老师您好》第一课时教学及点评

风景这边读好《老师您好》第一课时教学及点评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品读诗句,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激发热爱教 师的思想感情。

4.了解诗歌的特点,尝试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 感。

【教学流程】 一、破题导入,反复读题,奠定学习基调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 —(学生齐读《老师,您好!》) 2. 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的题目与一般课题有什么不一 样? 3.最后,我们全班一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感受朗读乐趣 2.诗歌中有两个长句子,谁来挑战一下? 出示: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1)学生自由读一读。(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注意“/”处的停顿。

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

3.我们来听听课文的录音,听一听别人读得怎么样。

(播放课文录音) (1) 谁来说一说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那朗读者是 怎么表现出来的?(有停顿、有快慢、有高低、抑扬顿挫等 等) (2) 我们也来像录音中的朗读者一样,再来读读课文。

(学生再读课文,自主读,练习有感情朗读诗歌。) 4. 谁再来读一读诗歌?教师指名学生读读诗歌,提醒 学生注意停顿、快慢、高低等等。

【点评:如何有感情地朗读意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教 者首先通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对比课文进行感悟,边 听边领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朗读,对比 两者的朗读情况,从而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进而领悟诗歌 的内涵,使学生品味到朗读的乐趣。】 三、品读全诗,关注内容,体会诗歌的特点 1.读词组,品押韵。

投影出示词语:
大道金桥崇高辛劳波涛 塑造闪耀美好新苗您好 (1)指名读读两组词语,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词语, 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这些词语中都有“ao”这个韵母。)你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2)你们再浏览课文内容,看看这些词语都在诗歌中 每一句的什么地方。(学生浏览诗歌全文,发现这些词语都 在每一行诗句的末尾。教师引导学生读读相关句子) (3)师小结: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词语,我们读诗歌, 才会朗朗上口。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句子的韵味读出来?(男 女生分角色分读诗歌两小节) 【点评:在学生朗读词语的过程中正音,在正音的基础 上理解押韵。将朗读、正音、关注诗歌文体押韵的特点融为 一体,如此教学,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 2.明内容,品结构。

(1) 这首诗歌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围绕哪个 词语来写的呢?(学生圈画出“崇高”和“美好”) (2)诗歌第一部分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教师事业的崇 高?从第二部分哪些句子看出了教师事业的美好?画出来, 读一读。

(3) 那每一小节的最后三行又写了什么呢?(学生默 读诗歌每一部分的最后三行) (4) 对比读读诗歌的两个部分,这两小节有什么相似 的地方? (诗歌的两个部分结构相似) 【点评:紧扣诗歌两个部分的中心词“崇高”“美好” 展开教学,这个教学活动是有层次的:
先找到中心词,然后再找哪几行诗句是围绕中心词来写的,最后思考剩下的句子又写了什么。把训练活动化、游戏 化,学生轻松,教师不累,效果很好。】 3.学反问,品修辞。

过渡:在第一小节中,围绕“崇高”来写的是这一句。

投影出示:
古今中外,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 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1)谁能把它读好?(学生自由读;
指名读;
师生配 合读,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第二句。) (2)你能换一种说法,但意思不变吗? 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每一项创造都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点评:语文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情与理, 而且也要使学生明白文章是怎样表达的。而这一教学环节, 不仅引导学生认识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还让学生体会到 了这一修辞手法的好处。】 过渡:是啊!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 心血!地北天南,每一项创造都蕴含着教师的辛劳!我们来 看—— (投影出示)鲁班在老师长达三年的教 导下,勤奋学习,终于成为古代著名的发明家。

梅兰芳从五岁开始和老师学习京剧,在老师的精心指导 下,十一岁登台演出,最终成为一代京剧大师。

…… 过渡:其实,所有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心血和辛劳, 不仅是名人,还包括我,还包括你——— 我在老师的教导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解释“浸透”“蕴含”。(3) 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句,读出对教师崇高事业的赞美之情。

(学生齐读) (投影出示) 古今中外, 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点评:诗歌的语言是凝练的,是蕴含着丰富情韵的。

教者通过引导学生联系平时的学习、生活体验,想象教师工 作的辛劳与美好,对于诗歌中“浸透”和“蕴含”这两个学 生难以理解的词语,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如此教学,就 使得诗歌凝练的语言具象化,含蓄的情韵绵延化,给学生一 种审美的体验。】 四、总结内容,练习背诵,增加语言积累教师引读:是啊———(学生读: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 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老师,您好!) 1.这么优美的诗歌,我们能不能背下来呢? (投影出示)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 ), 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 )。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 )!古今中外, 哪个人的成长不( )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 哪一项创造不( )着教师的( )! 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 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 ):
老师,( )! 2.配乐朗读、背诵诗歌的第一部分。

【点评:学生填词、朗读、背诵的过程,就是语言实践、 积累的过程,也是学生合理想象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激 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思想感情的过程。】 【总评】 整节课教者基于诗歌的特点,着力引领学生发现诗歌节 奏美、音韵美、结构美、修辞美,并通过朗读与品读,提高 学生对诗歌语言的感悟能力,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的熏陶。

1.读出声音之美。诗歌是声音的艺术,它最适宜朗读。读出声音之美分为 这样几个层次:一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二是读出停顿与 节奏。这个环节,夏老师先是指导读好长句子,然后通过听 录音来感受停顿、快慢、高低。三是读出音韵美。这个环节, 夏老师让学生先读每句末的押“ao”韵的词语,体会词语的 朗朗上口,然后带进诗中读出声音的音韵美。

2.读出形式之美。

成熟的诗歌作品之所以感动我们,除生命体验外,还与 外在形式的成功使用有密切关系。这首现代诗歌共有两小节, 具有对称的形式美。在品形式的对称美时,夏老师处理的极 为智慧。一是对读。师生读出第一小节的相应部分,请学生 读出第二小节的相应部分。二是对找。当学生找到第一小节 中心词是“崇高”时,老师请学生在第二小节的相应位置找 到那个中心词,学生很快找到了“美好”一词。这样,学生 在对照、比较中发现:诗歌两小节结构相似。

3.读出修辞之美。

诗歌的特点是语言跳跃性较大,中间留下的空白,需要 读者去想象去补充,这就使诗歌具有空前的张力。第一小节 中间的两个反问句,老师让学生在朗读比较中体会它加强语 气、肯定强调的作用。但是,这样的理解还是抽象的,是从 句子到句子,而诗是建立在感性基础之上、具有丰富想象力 的思维。为此,夏老师列举了鲁班、梅兰芳的成功,引导学 生感悟我们自己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心血来理解诗句。这就借助感性的图景式思维来教学,符合诗歌教学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