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文本解读探寻妥帖的教学价值
强化文本解读探寻妥帖的教学价值 阅读教学是教师引领学生围绕着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 过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策略的选择 都必须要建立在对文本准确解读的基础上。因此,教师在实 施教学之前,必须要对课文的内容主旨、结构形式、语言特 点进行深入的解读揣摩,遴选出贴近学生认知实际的教学支 点,为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一、关注言语形式,开掘教学价值 如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篇课文时,教师可 以紧扣文题进行提问:是谁要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把 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为什么要将自己 的心脏带回祖国?……随后,教师通过对问题的梳理,感受 整篇文本“介绍背景——河畔话别——奋力创作——弥留之 际——最终结果”的结构和脉络。而在聚焦“河畔话别”这 一段落时,教师可以紧扣课文中的核心词语,引导学生从“咏 唱”“紧紧握住”“无论……都……”“深情”“回望”“疾 驰”等词语来逐步解读,让学生在不断体验中感受人物内心 依依不舍和无限眷恋之情,从而为学生借助语言走进文本内 核,搭建文本品析的整体框架奠定基础。
在我们传统教学习惯中,很多教师都是将文本解读聚焦 在文本的内容上,导致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品析着力不多。阅 读教学的本质就是语言的教学,只有实现从关注内容向关注 形式的转变,才能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服务。二、广泛拓展联系,延伸教学价值 以说明文的教学为例,苏教版教材先后编排了《恐龙》 《航天飞机》《神奇的克隆》《埃及的金字塔》《秦兵马俑》 《麋鹿》《海洋——21 世纪的希望》等说明性文章。在教 学某一篇文本时,我们不能将解读的眼光局限在这一篇说明 文上,而要通过前后的纵向联系与比较,探寻某一篇独到的 教学价值点,从而为整体感知这一类文本的特点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文时,教师可以从之前教 学过的典型说明文《恐龙》入手。在深入对比中意识到,三 年级的《恐龙》旨在引领学生初步接触说明文,并感性了解 说明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而在这篇《埃及的金字塔》一 文中,各种典型的说明方法学生早已熟悉,我们就不能将感 知、了解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而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说明方法所形成的表达效果,并通过 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实践运用搭建平台,从而广泛拓展联系, 以期延伸其教学价值,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整体性效益奠定基 础。
三、深入类比原文,丰富教学价值 教材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权威性载体,更是教师进行阅读 教学的重要平台。众所周知,入选教材的课文要么已经被编 者进行了适当的修改,要么就是选自原著的一个章节或片段。
这在无形之中,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可贵的资源。因此,教师 可以利用文本解读之际,深入研读、比较教材文本与原文之间的不同,明晰教材编者如此修改的用意。
如《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 记》。为了缩短学生与原著之间的认知差距,编者对原著进 行了大量的删减与改编。笔者在解读文本时,认真对照阅读 了《西游记》的原文,发现编者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了修改:
1. 大量以环境描写的文言古句被删除;
2. 书中人物的大量 对话;
3. 个别独到经典的用词。编者有着自己的思考,但 笔者以为从学生实际出发,有些内容完全可以成为课堂教学 的有益部分。描写环境的文言古句,可以引领学生在适当朗 读中进行积累;
吴承恩所运用的部分词语更加精准妥帖,如 描写猪八戒馋样时,编者将原文中的“拱倒”改成了“夺过”, 原文中的用词与猪八戒的形象更为接近,形象地再现了猪八 戒急不可耐的模样。
将这些被编者删除或者修改的内容,通过教师对原著的 阅读对比,就不难发现这些完全可以成为引领学生感知、积 累与内化的有效资源。因此,文本解读需要我们从更广阔的 视野和最平和的心境出发,才能为阅读教学探寻更好的教学 价值点奠定基础。
总之,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引领学生围绕着文本进 行深入对话的过程。只有深入、准确的解读定位,我们才能 发掘课文中所蕴藏的教学价值。因此,我们必须要在解读过 程中克服内容意蕴的禁锢,突破教材文本的局限,延伸文本 类型的限制,以更多维的视角关注文本、解读文本,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益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