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寓言故事
历史上的寓言故事 历史上的寓言故事的成语篇一 东汉末年,天下四分五裂,刘关张桃园结义之后,刘备广招贤能异士, 于是便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隆中诸葛的故事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 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 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善于 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 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 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 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 个平民百姓, 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刘备说:“诸 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 备说服了张飞, 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 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 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 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 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 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 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 竭 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 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 他如 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 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 诸葛亮正在午 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 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 访,今日如 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 想为天下 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 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终于 答应 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
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上的寓言故事的成语篇二 这一天,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 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 屠刀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 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乐曲 《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 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 的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 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 年的宰牛经 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头 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 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能。
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利 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既然连骨肉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 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为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 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而我的这 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宰杀过的牛不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 样的锋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 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 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这把用了19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 一样。尽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 特别警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 能将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 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下次再用。”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 听了您的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 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
历史上的寓言故事的成语篇三 秋天来到,天降大雨,无数细小的水流,汇入黄河。只见波涛汹涌, 河水暴涨,淹没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边的洼地,河面陡然变宽,隔水远望, 连河对岸牛马之类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眼前的景象多么壮观啊,河伯以为天 下的水都汇集到他这里来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随着流水向东走去,一边走一边 观赏水景。他来到北海,向东一望,不由大吃一惊,但见水天相连,不知道哪里 是水的尽头。
河伯呆呆地看了一阵子,才转过脸来对着大海感慨地说:“俗话说:" 道理懂得多一点的人,便以为自己比谁都强。"我就是这样的人啦!” 解析: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 有天。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望洋兴叹字面意思是为因伟大事物抬头叹 息,引申义为形容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 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这则寓言,意在告诉我们,做人不要狂妄自大, 更不能好高骛远,那种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实在要不得。须知,人 外有人,天外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