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四大关键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四大关键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 运动。对于内涵,有“发展说”“三效说”等之说。一是“发 展说”,代表有:余文森教授、钟启泉教授、高慎英教授、 王剑荣督学等。余教授认为:“从教育学专业角度说,有效 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获得发展。”钟教授则认为:“所谓 ‘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 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王剑荣却认为:“有效教学应 该关注每一个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二是“三效说”,代 表有:陈旭远教授、孙亚玲教授、窦庆利教研员等。陈教授 认为:“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 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 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 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 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 合程度的评价,它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的考察来衡 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 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有效益:指教学 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窦庆利则认为:“有效 课堂教学,就是指师生共同努力,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 方法,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可以定位为:最短的时 间、最大的发展、最快乐的体验这三点。就是指‘有效果(高)、有效率(快)、有效益(强)’。”综合以上学者所说,形 成下面几点共识:1.发展是硬道理;
2.“有效”涵盖着三种 含义:有效果;
有效率;
有效益;
3.教学有效还是无效,不 是看教师的教,而是看学生的学。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两大因素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两大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 两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现有不少教师自身难于 “硬”起来:一是教师待遇差,工作辛苦,尤其是小学语文 教师,一周有十多节课,大班额,两周一篇作文,不少教师 从内心深处就不喜欢“教书匠”这一职业,这是从思想上“硬” 不起来;
二是由于我国大中专院校盲目地扩招、升级,师范 院校深受其害,没有好生源,往往是三流或者四流的生源进 入师范院校,师范院校难于培养出拔尖的师范教育人才。后 来,专职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也被取消,这是从师资、 专业知识上“硬”不起来。如果教师自身又目中无人、唯我 独尊、重教轻学、重讲轻练、孤立求知,停留在“现在发展 区”,不关注“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失去“学”的兴趣和 热情,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就会阻碍学生学习能力 的发展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这样的教学不是无效的,也是 低效的。
(二)学生方面布鲁纳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 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 者。”虽然,教育改革多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 颁布实施了多年,但是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操纵下,大部 分教师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学生对学好语文缺乏正确的学 习方法,课前不能有效地预习;
课中不能专心听讲、记笔记, 不清楚自己学什么;
课后不能有效地练习与广泛地阅读,不 清楚自己学到了什么,对语文学习缺乏计划性与自觉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都是空话,课堂教学仍然是无效或低效的。在无 效或低效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不能主 动参与,自主学习。课堂仍然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总是 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被动地学习。
三、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四大关键 (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礼记・中庸》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备好 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要备适用的课。何谓“适用”? 即有利于教,也有利于学。杜绝应付式、无效的备课。在备 课中,要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既备教法,又备学法。
1.要重视从三个维度去设计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少年闰土》,重点在于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 物的特点,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难点在于理解含义深刻 的句子。如:“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和“往 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和 “往常的朋友”都是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整 天生活在深宅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 生活空间狭小,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由此表达了“我” 对自己所处境况的不满,向往着高墙外那丰富多彩的生活。
2.预设下的生成教学才是教学的真谛。教学需要预设, 有效的教学更需要生成,没有问题生成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 的。下面是一教学片断:一学生读《林海》中的重点句:“大 兴安岭这个‘岭’字,可跟秦岭的‘岭’字不大一样。”生:
老师,他读错了。师:他刚才哪里读错了?生:他把“大不 一样”读成“不大一样”。师:这两个词意思相同吗?生:
意思不同。“大不一样”是说差别很大,“不大一样”是说 差别并不大。师:读读课文,想想秦岭与兴安岭差别大不大? 生:它们差别很大。秦岭“云横”,而兴安岭则是“那么温 柔”。师:谁到黑板上来画画,看看各是什么样子的?(生 作画)师:(指图)一个险峻,一个温柔,看来,二者确是 ―――生:大不一样。这个生成案例是由学生朗读错误引发 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不 但掌握了“大不一样”与“不大一样”这两个词的不同含义 和不同用法,同时对大兴安岭与秦岭的不同也一目了然。这 就是生成教学的魅力。
3.要高度重视集体备课。教学实际证明: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的最佳形式。集体备课可以达到集思广益、资源共享、 共同提高的目的。不过,要特别指出的是要重视教师个人的 二次备课。
(二)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的保证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是父子(女)或 母子(女)式的。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 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交流、对话、参与,意 味着相互建构、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师生间达到如此和谐 融洽的关系,何愁学生不爱上你的语文课,学不好语文呢? (三)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动力 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浓厚的学 习兴趣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也能促使学生努力学 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充分尊重学生,真正做到以 学生为主体;
要创建一种优美的课堂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 氛围;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创设学生成功的体验;
同时,要像于永正、王崧舟、贾志敏、钱梦龙、陈红兵、余 映潮等特级教师那样,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高 超的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来提高语文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
(四)课外阅读与课外练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语文学习是离不开课外阅读与课外练笔的,单纯地靠一 学期一本教材提高语文水平,那是异想天开。从小就要养成 好读书、勤练笔的习惯:广泛阅读,能积累知识,开拓视野;
勤于练笔,思想和文字功底都得到了很好的锤炼,特别是从 小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