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思想教育论文
学校思想教育论文 一、对于价值的理解 (一)人生意义的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不可否认,让学生过有价值、有意义的幸福人生,是我 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哲学认为人的生命有两重含义:一是自 然生命,它是追求生命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实现生命价 值,它是生命的本质。这也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根本不同。由于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的发育时期,特别是中小学生, 他们的自我意识正逐渐走向成熟,对他们的价值引导越发的 迫切和急需。引导学生追求生命价值、追寻生活意义,通过 引导,使学生主动学习、反思和理解,将客观的价值升华为 对人生意义的感悟,感悟转化为日常的学习行动。这与现代 教育强调学生主体性理念是一致的。
(二)学生对价值的选择极为重要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事实上,由于中国的社会 文化转型是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它不可避免 地带有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负面东西,对于这些负面的东 西,哲学必须进行批判,而且只有通过批判,哲学才能揭示 隐藏于这些文化现象背后的本质的东西,推动中国文化向着 善和美的方向发展。”[2]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加上网络 媒体的无限开放,让年轻幼稚、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深感迷 茫,稍不留神就可能选错价值方向。多元化的社会由此产生 多元价值,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价值选择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成为当代学校教育的重要一课。
(三)价值引导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既要“教书”, 又要“育人”,甚至“育人”要先于“教书”。相比其他人,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学生将 教师作为心目中的“榜样”,无比敬畏。所以,教师要利用 这一优势,将价值引导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在繁忙的教育 工作中,对学生的人生价值、意义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师进行价值引导的原则及方式 价值引导实际上是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内心世界进行的, 只有被引导者真正的理解、体悟、认可、决定,引导的目的 才会真正实现。“价值是人们认识、理解、审视、建构自我 及其存在的依据或准则。” (一)价值引导应以“尊重”为前提 “自尊,是指人对自我行为的价值与能力被他人与社会 承认或认可的一种主观需要,是人对自己尊严和价值的追 求。”[4]自尊是人发展的根本动力。学生的心理、生理 虽然处于嫩芽期,但他们同成年人一样渴望被尊重,而且也 必须受到尊重,一旦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可能诱发其逆反 心理的产生,价值引导将很难实现。尊重可以激发学生的自 尊。教师从抽象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地位,从具体上 要尊重学生的言行举止,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获得尊重,那学生的自我决定能力和责任感才能真正的培养起来。在现实中, 有时会遇到身体缺陷或后进学生等情况,当此类学生的主体 地位获得尊重后,内心的自尊和自信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自 尊和自信共同作用,使得他们取得阶梯式的进步,教师的价 值引导会使之欣然接受。教师要掌握一些教育艺术,在尊重 的原则下得以运用,例如“允许学生保留意见”等。
(二)价值引导应将“理解”渗透其中 教师价值引导的做法包括澄清、表达、判断、选择、超 越这几部分。每个部分中都渗透着理解。教师在和学生讨论 价值问题时,必须把价值观念澄清,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清晰 和准确的认识,还要提升每个学生对价值观念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甚至要支持学生在这 些价值观念问题上的某些超越。过程中,不同学生对同一价 值观念的认识往往不同,表达、判断、选择、超越可能出现 多元现象,甚至出现错误的认识。此时,教师就应该本着价 值多元的理念,理解学生的认识,根据学生价值意识形成的 年龄特点,艺术地进行引导,使学生一步步建立正确的价值 观。充分沟通是理解的前提,故价值引导倡导例如“讨论课” 等活动方式,“讨论课”应具备开放、自由的环境,平等、 和谐的气氛。
(三)价值引导运用“召唤”方式 精神世界的价值追求是不能强制的,只有在善意的召唤 下,通过自己去倾听、共鸣、理解、认可,才能逐渐体悟。在召唤中,对话和示范的方法较好。对话的前提是平等、和 气、友好的,这样意义下的对话才会卓有成效。坚决反对训 话或质问,学生的逆反心理或因老师、家长等成人放不下架 子而反叛。平等的对话,学生得到尊重,同时学生也会尊重 对方,此时敞开心扉,交换思想。对话的目的是交流思想和 看法,寻求共鸣,而不是让对方必须接受自己的观点。教师 不能抱着“我说的才是权威、正确的”的想法,目的是引起 学生的思考。总之,“平等”前提下的“对话”才会有效。
道德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的价值引导也是在行动中进行 的。价值意识是一种领悟,只有教师在自身理解、消化、吸 收的前提下,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学生才有可能接纳一种 价值观点,正所谓“榜样”的影响和作用。[5] 三、当前教师进行价值引导的两个重要内容―――“名” 与“利”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不 停地探索:人生真正的幸福是什么?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经济、 商品社会中,人们更有必要去思索这个问题。教育是扩展人 的价值的直接手段,教师的价值引导自然不能回避“名”与 “利”这两个问题。
(一)对“名”的正确引导 “青史留名”的价值观一直以来被以积极的观点来对待, 认为一个人所做事情得到历史的承认。但“青史留名”与得 到历史承认有两点本质不同,一是前者是个人主动追求,后者是客观上历史对一个人作出的评价;二是前者“留名”和 后者“贡献”的目的指向不一致。“青史留名”追求的是个 人目的,这是一种虚荣心;而把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人生目的 的人,行动是付出,目的是奉献,主观上没有求得历史的评 价。在当前浮躁的社会心态下,受“青史留名”的侵蚀,有 些学生及家长心情迫切,演变成“一夜成名”,甚至“一夜 暴富”,使得那些捕捉到商机的人,利用了人们求名、出名、 成名的心理大发横财,殊不知是对孩子幼小心灵价值观的扭 曲。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形成“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思想, 使学生感悟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引导学生树立“人生应该 给人留下温暖而忘名”的价值观。
(二)对“利”的正确引导 社会发展到今天,无论金融危机,还是经济建设,大家 对“金钱”的关注度相对较高。有这样一句话大家都不陌生: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听起 来这句话满富哲理,其实这里面巧妙地躲开了问题的本质, 表面上看是对追求金钱的想法表示否定,但实际上是用肯定 的手法给予推崇。虽然金钱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还是可 以解决很多问题,所以并不是否定;而“没有金钱是万万不 能的”却是把金钱做了绝对肯定。当我们把注意力全部集中 到对金钱的崇拜时,却离开了人生的根本问题,即幸福,而 转入了最低的需要―――生存问题。苏格拉底说过:吃饭为 了活着,而活着却不是为了吃饭。生存是人的最低需求,金钱只能解决人的最低需要,而幸福则是人的根本需要。法国 大文豪雨果这样阐述:“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 谈得上生活。所以,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作为老师, 对社会中的“利”要有正确的认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 这样,才能使自己活得有意义,才能使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保 持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