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让历史课堂轻松愉快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转变观念让历史课堂轻松愉快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就如何改进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历史素 质进行了论述,认为应先从教师自身进行改革、历史课教学 在加强历史素质教育的同时应教出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尤 其应大力加强历史人文素质的教育,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摘 要:
课堂教学 历史素质 人文素质 一、正视现状,并针对现状促进反思 1、堪忧的学生现状。我校历史组教师在校教研会上一 致得出以下结论:现在学生的思想迷茫,缺乏理想,行为乖 张;
综合素质,特别是礼貌礼节缺乏,身体、心理素质不高;
缺乏实践,好幻想;
自控能力差,易冲动,不太计行为后果, 责任心不强等人文素养不高;
对历史课不重视,视为耍耍课, 不好学,历史学科素质也不高。
2、对学生的引导与管理存在一定难度。我校为农村半 寄宿制学校,全校有一半多学生平时在学校寄读,一半左右 学生走读回家,这至少造成了两方面以上的监督管理难度:
一是走读回家的学生离开学校后做的最多的行为就是上网 聊天,特别是在现在个别网站垃圾信息多,不健康信息多的 情况下,对这部分学生,我们在理想与行为的引导上存在薄 弱环节;
二是学生学习行为要求很难把握一致性,给教学的 同步进行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二、正视现实,坚定改革信念,立足于学校实际,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改革活动。
作为一名一线工作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面临一些具体 难题是必然的,关键是遇到困难时,我们的教者不能退缩, 应迎难而上,我们应明白,要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解放出来, 走出自己已经走了很长的一段教育路程(有的从教二十多年, 有的十多年)的教学定式模式,这对教师本身就是一次大的 挑战。改革要求首先从教师自身的改革做起,我们应坚定信 念,不放弃,致力于探索。而改革就是探索,就是一个发现 的过程,有成功,也会有失败,走弯路就更正常了,但每一 次成功或失败对我们来讲在促进历史教改方面如何进行都 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三、教育改革要求先从教师自身的改革做起。
由教改的实践总结中我们一致认为“教师要转变观念” 在教师自身的改革中首当其冲,这是决定教改是否能得以实 践推行,教改是否能顺利进行,以及教改会取得什么样的成 绩的关键之所在。教师转变自身的观念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 容:
第一,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目的、“素质教育”的 认识和理解,历史教师更应加强“历史素质及历史人文素质” 的认识和理解。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 展,我们的教学任务除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 技能、发展智力,还有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品德、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养的任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而言的,它是一种全面教育, 至少有三个要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
二是使学生德智体全 面发展;
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受教育者, 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发展的教育,换句话说, 素质教育要求受教育的机会平等,同时又不要求“一刀切” 的质量标准。要使每一个人都能成熟发展。素质教育都有哪 些具体内容呢?大致包括: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 思想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 育等。素质教育既强调全面,更强调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
现在我们所从事的历史学科教学中恰恰有关情商方面的资 源非常丰富,这在以前未得到重视,现今须好好地把它用好, 在强调学科特点及历史素质教育的同时,大力加强历史人文 素养的培养,借以逐步匡正原来的“畸形”历史课堂教学。
第二,认真定位教育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我 们只顾埋头教书,“传道、授业、解惑”是对教者基本要求, 教者按古训完成任务,由于学生间存在智力、身体、心理方 面的差异性,故任务的完成情况肯定决非“一刀切”,而我 们教者总是希望达“一刀切”效果,不然就开始找原因,而 结果往往找到学生不好学,智力差等因素,事实上长期以来, 我们所忽略的一个命题是:我们所面临的是义务教育,教育 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 育的儿童。我们的教育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我们应正确认识学生的个性差异,从思想上、行为上接纳兴趣爱好不同, 个性、心理、品质不同的学生,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 的教育方法,并使之成才,而并不是拿既定的教育去选择与 之相适应的学生,从而把一部分学生从小心理上拒之于受教 育的门槛之外。澄清这一观念,有助于我们教育更公平地对 待每一学生,不歧视每一学生,更理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从而积极地促进教育改革的进行。
第三,认真思考与定位学校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过程中 的地位和作用。学校教育是集中地传授知识和做人的教育的 主要阵地,这是其它途径的教育所不能相比的,也是不能替 代的。
第四,定位课本教育与学习教育的异同。要正确认识教 学内容的改革,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历史教学内容。当前教 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认识认为:历史教科书即是历史 教学内容,历史教学内容即是历史教科书。较长时间以来, 我们的历史课堂就是在这样一个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 就出现了上课老师教教科书,学生背教科书,考试考教科书 这样一个缺乏活力和生气的教学模式。我们应知道,课本只 是引导,只是教学的线索,而不是我们教学的全部,教材是 为教学服务的,而不是教学为教材服务的,明白这一点,会 使我们的教者灵活地采用课堂教法,使课堂变得生机和活力, 教学中既以课堂为中心,而又不拘泥于形式上的课堂教学, 走出僵化与定式的课堂教学有很大帮助。四、历史课教学在加强历史素质教育的同时应教出历 史学科的学科特点来,尤其应大力加强历史人文素质的教育, 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我们当今的历史课堂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成了“木 乃伊”的同义语,这是传统教学理论的存在和运行的结果, 传统教学中肯定的是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形式,教师讲,学 生听,课堂成为唯一依托,而课堂外的非智力因素,如道德、 情感、意志、人生观、价值观等很少渗透到教学中来,传统 教学强调知识量的积累,而忽视学生智能的培养,忽视了师 生的合作与交流,忽视了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 学过程被固定成几个环节,而忽视了教学过程的实质性与方 法的多样性,使生动活泼的课堂失去了活力。我们的课堂过 多地重视了形式,我们的教学中,存在过多的功利主义的倾 向,致使我们忽视了历史学科最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地方:
历史人文素养资源的利用及对学生相应历史人文素养的培 养。我们认为这是目前我们历史教学中最值得总结和思考的 地方,也是我们今后历史教学中最应努力的方向。从根本上 讲,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 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 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精神熏陶是历史教育所应承担 的最基本的功能。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教育 活动,学习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得到的人格、气质和修养的内 化。要充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而言,态度和价植观相对于能力和知识更应该受到重视。
教材中不乏思想品德教育及爱国教育的资源,这是本学 科的学科优势,我们应充分挖掘和运用,更能体现历史学科 的学科特点。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华史与 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与救国救民的探索史,周恩来“为中华之 崛起而读书”等,可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心,报 国之志,使之形成良好的政治素质。戚继光忠心保国,会使 我们的课堂有血有肉,而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