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失眠的药物治疗选择
浅谈失眠的药物治疗选择 【摘要】近年来,失眠的发病率增加,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本 文对治疗失眠的药物选择进行了综述。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正逐渐成为治疗失 眠的首选药物。【关键词】失眠;
药物治疗 作者:田洪 刘磊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 06-0359-01 失眠的发病率很高,长期失眠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 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国民生存质量意识的提高,失眠已受到医疗工作者和患 者的广泛关注。药物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方法之一,不同类型的失眠患者有不同的 治疗原则。
1失眠的定义及临床表现 失眠通常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且影响白天社会 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其临床表现通常为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30min)、 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或多梦)、 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h)、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精神不振、嗜 睡、乏力等)[1]。
2失眠的药物治疗 治疗失眠应采用综合治疗,即病因治疗、睡眠卫生和认知-行为指导、 药物治疗。失眠的药物治疗需要遵循“按需治疗”和“小剂量间断”使用催眠药物的 治疗原则。若继发或伴发于其他疾病时,应同时治疗该疾病。
2.1苯二氮卓类药物:苯二氮卓类(BZD)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 的一种镇静、催眠和抗焦虑药物。BZD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非选择性拮抗 γ氨基丁酸苯二氮卓(GABABZDA)复合受体,通过改变睡眠结构延长总睡眠时 间,缩短睡眠潜伏期。常用的苯二氮卓类药物有以下几种。
2.1.1安定:安定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经0.5~1小时可达血药浓度峰值。肌内注射吸收缓慢而不规则。成人常用镇静剂量,1次2.5~5mg,1日3次;
催眠,5~10mg睡前服。苯二氮卓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可用于该类药物过量中毒 的解救和诊断。
2.1.2氟硝安定:氟硝安定口服吸收迅速,维持6~8小时,起效快、觉 醒少,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失眠,特别是神经性失眠、精神性失眠。成人1~2mg/ 次,睡前服;
老年人0.5~1mg/次,睡前服。可导致轻度呼吸抑制。
2.1.3艾司唑仑:艾司唑仑口服吸收较快,是快速吸收和半衰期中等的 苯二氮卓安定类催眠药物。半衰期为10~24小时,经肾排泄,排泄较慢。成人常 用量1~2mg,睡前服。它除有显著的镇静、催眠作用外,尚有抗焦虑、抗惊厥 的作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失眠与焦虑、紧张、恐惧等。
2.1.4阿普唑仑:阿普唑仑口服吸收快而完全,口服后1~2小时血药浓 度达峰值,半衰期一般为12~15小时,老年人为19小时。成人常用量,镇静催眠 0.4~0.8mg,睡前服。
2.1.5咪达唑仑:咪达唑仑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半衰期为1.5~2.5小 时。临床用于各种失眠,特别适用于入睡困难患者。成人口服催眠,15mg/次, 睡前服,年老体弱者推荐剂量为7.5mg/次。
2.1.6三唑仑:三唑仑口服吸收快而完全,15~30分钟生效,半衰期为 1.5~5.5小时。与地西泮相比,其催睡作用强45倍。成人常用量0.25~0.5mg,睡 前服。本药所致的记忆缺失较其他苯二氮卓类药物更易发生。
2.2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出现于20世纪80 年代,由于选择性拮抗GABABZDA复合受体,故仅有催眠而无镇静、肌松和抗 惊厥作用,不影响健康者的正常睡眠结构,可改善患者的睡眠结构,正逐渐成为 治疗失眠的首选药物[2]。
2.2.1唑吡坦:唑吡坦是新一代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是7-氨基丁酸A- 苯二氮受体激动剂,选择性的作用于大脑的苯二氮受体亚型[3]。唑吡坦口服 吸收迅速,起效快,半衰期短(为两小时)。成人推荐剂量为10mg,老年人的 起始推荐剂量为5mg,短期睡期服用。不良反应轻微,并可自行缓解。
2.2.2佐匹克隆:佐匹克隆作用于GABAA受体/Cl-通道复合体中苯二氮 卓类受体的不同结合位点。口服后吸收迅速,口服7.5mg,消除半衰期为5~6小时,是目前起效最快、清除最迅速的镇静催眠药[4]。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失 眠症,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次晨残余作用的患者,其反弹性失眠发生率低。
2.2.3扎来普隆:扎来普隆属于吡啉唑酮嘧啶类的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 与GABA-BZ受体复合物相互作用而具有苯二氮卓类药的药理学特性[5]。该药 口服吸收迅速,半衰期为0.9~1.1小时,持续作用时间仅1~4小时,醒后无残余 思睡效应。该药物对记忆和情绪的影响相对较弱。不良反应偶见一过性白细胞减 少。
2.3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类药物对长期 失眠往往有效。对有失眠症状的抑郁患者,这类药物的疗效较为明显,表明失眠 常与抑郁伴发。
2.3.1三环类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属于第1代单胺再摄取抑制剂, 不仅可以抑制5-HT和NE突触前膜再摄取,而且具有抗胆碱作用,适用于各类型 的抑郁症[6]。代表药物有丙咪嗪、多虑平、阿米替林、氯丙咪嗪等,多虑平、 阿米替林都有抗组胺的作用,服用后产生困倦、镇静的作用。
2.3.2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大部分SSRIs药物没有 特异性催眠作用,但可以治疗抑郁和焦虑症状以改善失眠。SSRIs口服吸收好、 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好,患者依从性较前几类药物佳。该类药 物是临床主要应用的抗抑郁药,代表药物有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 兰、氟伏沙明等[7]。实验证实从阻断5-HT作用强度看,舍曲林、帕罗西汀最 强,其次为氟西汀、氟伏沙明[7]。
2.3.3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HT能抗抑郁药(NaSSA):该类药物主 要作用机制为增强NE,5-HT能的传递及特异性阻滞5-HT及5-HT受体。其代表药 物是米氮平、奥氮平,其与西酞普兰比较,两种药物均显示良好的抗焦虑抑郁作 用,而米氮平、奥氮平起效时间更快,对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2.3.4曲唑酮:曲唑酮是5-HT再摄取抑制剂和5-HT2受体拮抗剂,具有 良好的抗抑郁、抗焦虑作用,同时选择性阻断组胺H1受体[8]。成人常用剂量:
初始剂量为50~100mg/日(分次服用),然后每三至四天剂量可增加50mg/日;
最高用量不超过400mg/日(分次服用)。一旦有足够的疗效,可逐渐减量。临床 上常常将曲唑酮与SSRIs类药物联用,早上服用SSRIs改善抑郁症状,晚上服用曲 唑酮50~100mg改善睡眠和焦虑症状[9]。综上所述,治疗失眠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特 点和药物的不同性质来进行合理的治疗,从而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健 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