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初探 摘 要: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在新授 课中,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性”。那么在复习课中,如何 让复习课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探究性”,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下面我来谈几点初浅认识:
一、 自学与辅导相结合。

复习课应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 态投入其中,而不是对知识点简单的、机械的重复。复习课 是将已学的知识加以整理、沟通,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过 程。在这个从“求同”到“求异”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做到 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老师的讲解就不能过细、过 密,不能像上新课那样点滴过关,那样就会限制学生归纳总 结能力的提高。许多教师在复习时总是面面俱到,不停的讲 和练,总是怕学生没有理解和掌握,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但辛 苦了自己,也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正确的做法是:
自学与辅导相结合,让学生独立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能动作用。

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老师就应创设具有挑 战性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将我们所学的面积知识加以整 理,回忆一下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比较公式的异同点。学 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查阅相关资料,将所学面积公式归纳、总结、比较,以表格式、对比式、串联式或其它方式整理出 来。这样,就形成了面积公式的知识链,使学生对面积知识 的内在联系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不仅将知识梳理得“滴水 不漏“,而且使能力得到了提升,思维得以激活。

二、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 往的过程。在复习课中,学生的合作交流尤为重要。教师应 利用学生已获取知识这一有利条件,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展示、评价、反思,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切忌“孤军作 战”,封闭自我。在合作中,要组建“同组异制质,组间同 质”的小组,认真讨论解题方法,选择解题策略,互相取长 补短,及时汇报学习结果。

三、 兴趣培养与巩固、提高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兴 趣,才能将全身心投入学习,调动眼、耳、口、手、脑参与 教学活动,从而激发潜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千万不能 采用“热饭式”的练习方法,把学生当作做作业的机器,大 搞题海战术。这样,只能使学生产生消极对抗情绪,收到事 倍功半的适得其反的效果。再者,复习课应注意练习的坡度, 设计一些有趣味性、层次性、灵活性的练习,即以基础题为 主展开训练,难度不应太高,以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有 趣的练习——很久以前,森林之王老虎、狮子和豹子为占领土地打了起来,结果难分难解,造成了很多小动物无家可归。

齐天大圣孙悟空知道这件事后,想了一个好办法:他交给老 虎、狮子和豹子各一根长度一样长的很长的绳子,叫他们用 绳子去圈土地,圈在绳子以内的土地就是自己的领地。老虎 用绳圈了一个正方形,狮子圈了一个长方形,豹子圈了一个 圆。这时我问学生,谁的领地最大?他们听了故事后,思维 极其活跃,纷纷讨论积极发言,以满腔的热情投入计算中, 用学过的面积知识算出了结果:当周长一样大时,圆的面积 最大,其次是正方形,最后才是长方形,因此聪明的老虎占 的领地最大。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在积极的氛围中巩 固了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获得了成就 感。

四、实用性练习与探究能力提高相结合。

教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复习中,如 果老师照本宣科,机械重复的练习,不但不会收到预期的效 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但如果练习结合生活实际, 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就可以为学 生创 设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不同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相 应发展。

如在复习“元、角、分”有关知识时,我安排了一个生 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当售货员,其余的学生当顾客,用自 制的“纸币”去模拟买东西。在“买卖”之中,让学生学会 人民币的使用,掌握其单位换算关系。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手中人民币的多少,设计一个最合理的购物方案。通过 这个活动,使学生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使 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其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提 高,自始至终处于一个生动而有趣的知识氛围之中。

又如,在复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 练习:小红的家离学校很远,每天要坐车去上学。她每天的 车费是4元钱,这一个星期,妈妈一共给她18元钱,请问 够坐5天的车钱吗?对于二年纪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道具有 参与性、开放性、趣味性、实践性的练习,激发了学生的探 究欲望。有的学生答:“4乘5得20,小红5天要用20 元,不够用。”有的学生说:“18元除以4等于4余2, 只能用4天,还余2元,不够用。”还有学生说:“把18 元平均分成5天,每天只有3元多,不够4元,不够用。” 通过练习,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体验到思考的 欢乐和成功的喜悦。

五、开放性练习与发散思维训练相结合。

在探索式教学中,我们应根据练习和习题的特点,将其变 化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索求解的方法,在探 索中发现最佳的解题思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掌握知 识的程度不同,思维发展水平不同,往往就有不同的思考问 题的角度,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对此,教师不仅应予以鼓 励,而且还应为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条件。使学生创新意识、 探究欲望得以培养和发展。如训练学生“一题多问”时,让学生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多角度的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有这样一道题:果园里有桃树25棵,梨树的棵数是桃数的3 倍,——————?学生就可以这样提问题:(1)梨树有 多少棵?(2)两种树共多少棵?(3)梨树比桃树多多少? (4)桃树比梨树少多少?(5)梨树占总棵数的百分之几? (6)梨树比桃树多百分之几?……通过此类题的训练,可 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

“温故而知新”,总之,在复习中充分体现“探究性”, 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培养,唤起学生学习的 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会使数学课更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