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能力 张扬学生个性
培养创新能力 张扬学生个性 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 促进个性发展是老师进行学生素 质教育的关键 ,本文从“大胆猜测,培养质疑能力;创设 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探索合作,发展学生思维;
开放教学, 提高创新技能;
尊重差异,张扬学生个性”五个方面,阐述 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张扬学生的 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 要:
创设情景 探索合作 尊重差异 质疑能力 张扬个性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在新课标理 念的指导下,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 须以学生为中心,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 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 有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是充满创新活力的 教学。
一、大胆猜测,培养质疑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 题更重要。”质疑是创新学习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观察、实 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能突破学生记忆与模仿的模 式,扩展学生的认知空间,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需要。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不断质疑、释 疑,获得认知的过程。因此, 猜测、质疑的过程中,学生 由发现到错误认识,再到丢弃、承认是必然的。教师要允许学生的错误出现,让其在矛盾的解决中提高认识。
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逐步的。可能一开始他们只能 提出很简单的问题,但有了教师的鼓励,他们在学习中不断 体验,慢慢地就能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符合学生认知实际 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发展,鼓励和提倡他们敢于向书本, 向老师提出怀疑,这样能使他们个性得以发展,让课堂充满 创新活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意识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 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 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 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 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创造性的 数学教学中,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富有 “弹性”的活动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 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 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探索合作,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 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 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地,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 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 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 构意义的过程。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 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 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
教师应引导 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 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 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 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例 四、开放教学,提高创新技能 数学教学观明确指出:“当代的数学学习已不仅仅是课 堂里的事,它应是开放性、大众性和社会性。” 一方面教 师在课堂里应有意识地留下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 生的心理处于暂时的不平衡状态,促使它们课外去探索和解 决问题,从而让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收到更大的效益。
五、尊重差异,张扬学生个性 在每一个班级中都有一些能力更强一点、脑子更灵 一点的同学,他们做起数学题来感到轻松、容易。如何让这 样的学生得到符合他们特点的更好的发展,更多地培养他们 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对这样的学生, 我帮助他们组织成立了"数学创新小组",每组3~4人,每 个班成立两三个这样的小组,让他们常常在一起研究那些尤其要动脑筋的思维性更强的题目,彼此发表各自的意见和想 法,并经过讨论得出结果,我给予适时的指导。久而久之, 日积月累,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延伸和发展,同时师 生之情也在这样的探究学习中得到了加深。
美国心理学家 华莱士指出,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 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 异。因此,教师要做到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地了 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 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然后规定不同层次的教 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类学生各有所获, 使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都得到提高。
如在课堂提问上: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 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 面向学习暂困学生;
中档题则面向中等生;
难度大的问题, 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优等生。
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同时,对学生回答问 题的质量评估,我也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作 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我给予充 分的肯定和表扬,常用“很好”、“真棒”、“好极了”、 “很有创见”等言语;
对于质量不高的回答则用“好的”、 “嗯”、“是吗”等词语来表明还不完全正确,尚有讨论的 余地;
对不能作出答案或回答有错误的,我则投出期待的眼 神,说:“请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其他同学回答后,再次请前者重复一遍,大家加深印象。这样做使学 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学大胆地答问,增强了他们 主动参与的自信心。另外,作业的不同层次,不仅体现在量 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 含在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在 具体操作中,我采用两种做法,一种是用同一练习题提不同 的要求;
如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出示这样一道练习题:“一 个钢铁厂,炼750千克钢需要用50吨水。照这样计算,一天 节约55吨水,可以炼钢多少千克?”要求学习暂困生用一种 方法解答,中等生用两种方法解答,优等生用三种方法解答。
各层次学生若多解对一种方法,就予以加分鼓励。另一种是 布置有层次的习题。教师不仅精心设计基本题,而且设计一 定数量的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全体学生在完成基本题的基 础上,可自由选做探索性、开放性习题,同样予以加分鼓励。
教师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 思维,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 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会在此环境中大 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对于有困 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 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 看法;
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 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 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使每一位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都获得成功的喜 悦,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主动、更积极地 参与多项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新课改中,我们教师如能运用培养 学生主动发展、实践探索、分层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 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 发现的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