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超市型作业的思考
对超市型作业的思考 “超市型”作业,即让个性存在差异的学生像逛超市似 的对教师所布置的作业进行选择。它的优点很明显,教师在 作业设计时做到难度分层,保留一定的弹性,赋予学生作业 内容的选择余地。这样解决了传统作业中学生只有执行、完 成任务的弊端,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 的每个学生通过不同量、不同度的作业练习都能得到发展,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案例1】学校举行春游活动前后,为学生设计了这样 一组作业。
一、必做题:
1.摘抄有关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段落。
2.复述描写春景的美文。
二、选做题:
1.仿写春游类的文章。
2.写一写春游的所见所闻。(显然,这两道题难度是逐 渐递增的。) 教师根据学生平日的习作能力,要求学生完成必做题后 再从选做题的两项作业中选相应一题或高一层的题目来做。
由于题目难度分层,学生不仅没有畏难情绪,相反,好强的 心理促使他们向更高一层迈进。学生的能力水平虽然不在同 一条起跑线上,但都在自己的基点上得到发展与提升,获得 的成功体验必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加油站”,激励他们向更高一层次迈进。
这样的作业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的,对学生的成长 无疑是有益的。但在教学实践中也有很多的作业引发了我的 深思。
【案例2】教学完《画风》一课,设计了如下的分层作 业:
1.爱朗读的你,不妨有感情地读出风儿和我们捉迷藏的 特点。
2.爱读书的你,不妨阅读一篇写风的小短文,并写下读 后的感受。
3.爱写作的你,不妨先读读叶圣陶的《风》,再模仿着 将课文改写成一首小诗。
4.爱唱歌的你,不妨创编风之歌给大家听。
5.爱绘画的你,不妨和文中的小朋友一样画出你所感受 到的风。
6.爱科学的你,不妨查查资料,弄明白风是怎样形成的。
还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做做风形成的实验。
7.爱动手的你,可以学做纸风车并感受一下纸风车在风 中的转动。
8.爱观察的你,不妨观察一年四季风的变化情况,把这 些不同的风写下来或画出来。
以上8道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若干 道题完成。这种作业迎合了学生的兴趣,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体现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精神,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1)实效性不强,往往流于形式。
这样的作业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落实得如何 呢?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落到实处,仅是授课教师的 一种展示,是新课程理念在本节课中的一种“表演”而已。
教师如何去评价这些不同类型的作业呢?最后大多也是流 于形式。(2)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但教师的主导作 用并未得到真正体现。学生在选择的同时,教师如何去帮助 学生均衡营养呢?如“爱动手的你,可以学做纸风车并感受 一下纸风车在风中的转动”,这样岂不是爱动手的动手能力 越来越强,本不爱习作的越发不爱习作了呢?这样的“偏食”, 教师又该如何纠正呢?如果分类为必做题、选做题会不会更 好呢? 那么,类似“案例2”的作业怎么处理才能更有成效呢? 笔者认为,“案例2”中的教师未曾注意到一个细节, 那就是把学生的作品找合适的时间进行展示,通过交流展示 使不同差异(学习兴趣的差异、家庭教育资源的差异)的学 生进行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如不善于动手的学生,不妨让 其他学生教教怎样折纸风车,并看看风形成的实验;
没查到 资料的学生,不妨听听风是怎样形成的,再听听其他同学说 说一年四季风的不同特点,欣赏一下别的同学读到的或写作 的风的小短文或诗歌,加上教师的点评,不知不觉中就为自 己今后写同类的文章做了铺垫。这样的教育细节不仅使优质资源得到了共享,而且让交流的学生有了成就感,同时又增 添了作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