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段五环节教学模式_心理辅导课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创新机制研究

心理辅导课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创新机制研究

心理辅导课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创新机制研究 目前国内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模式,影响最大的当 属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钟志农提出的“四阶段”教 学模式。钟志农在《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探索学生 心灵成长“路线图”》《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等系列 著述中,从团体活动中团体动力变化的视角提出了热身阶段、 团体转换阶段、团体工作阶段、团体结束阶段四阶段模式的 流程,并以埃里克森理论为依据制定了系统的心理辅导课程 目标体系。他的理论操作性强,相对容易理解和把握,为广 大心理教师和班主任所接受,是当前认可度较高、实践范围 较广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教学模式。

四阶段教学模式基本上反映了团体辅导的规律,对40分 钟有限的时间里催化团体动力方面作了比较具体的落实。但 是,“四阶段”教学模式在实践中也显露出了自己的局限性。

首先,由于四阶段教学过程要在40分钟里完成,因此往往会 造成活动零碎片段化,不能深入体验和分享,缺少内在联系 的活动一个接着一个,主题活动不够突出深入,导致课堂效 果停留在浅谈的表层体验。其次,由于四阶段模式更多关注 的是团体动力的变化过程,而没有充分考虑课堂教学40分钟 的具体环境和课堂辅导目标的制约性,以及心理辅导课的专 业属性,也就是以体验为目标的课程定位,心理课堂容易异 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班会课堂,削弱了心理辅导课的专业性。

以上问题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教师对“四阶段”教学模式的理解还不够到位和深入,导致在实践中出现偏差;
另一方面, 教学模式本身也有局限性,导致了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

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实现某种 教学任务相对稳定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具有假设性、近 似性、可操作性和整合性”(顾明远,《教育大辞典》)。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不同角度和侧重点,能很好地解 决教学中的某个问题,但往往忽略了另一些问题。“三段阶 梯式体验”教学模式是在实践和研究四阶段教学模式的基础 上总结出来的,出发点是解决目前心理辅导课中的突出问题, 提高心理辅导课的辅导效果。

一、“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实践背景 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的心理辅导课由几个不同 的活动组织起来。热身阶段有一个活动,团体转换阶段还安 排一个活动(经常是故事、视频、表演短剧等),团体工作 阶段还有一个活动(具体情境、讨论等),结束阶段又有一 个活动(优点轰炸、写卡片、留言)等。几个活动构成了课 堂的教学环节,看起来很完整很热闹。但从辅导效果来看, 并没有达到课堂的辅导目标,学生忙于应付几个活动,没有 足够的思考时间,缺少分享交流的机会。课后和教师们交流, 都谈到心理辅导课备课很难很繁琐,需要许多活动储备,上 几次课以后不知道还有没有可以操作的活动,倍感专业能力 的枯竭。

作为教研员也有这样的体会,教师们经常拿那几样活动来组织心理辅导课,这种重复的活动和内容势必影响学生的 体验,进而影响辅导效果。可以设想,一个学期6次心理课, 一节课至少要有4个活动,那么一年下来,教师要有48个活 动储备,按三学年心理辅导课来计算,学生需要做144个活 动,自然心理辅导课中的很多活动都是重复的。针对这种现 象,教师们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活动不要多,最好一个 活动贯穿始终,根据辅导目标将一个活动从不同角度加以变 化,这样在不削弱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的前提下,可以充 分利用辅导素材,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受。

我们做过这样的心理骨干教师培训设计,找五位对心理 辅导课执着实践的教师,要求他们对自己3~5年前的一篇教 学设计进行修改,然后和全区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分享和交 流。教师们都对自己以前比较满意的教案作了不同程度的修 改,修改结果表现出以下共同特征:(1)教学过程都有简 单化的倾向;
(2)活动数量有明显减少的倾向;
(3)教学 各环节都有整体化的倾向;
(4)重视体验获得的倾向;
(5) 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倾向。通过对自己几年前教学设计的修 改,教师一方面可以有效且生动地反思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 另一方面可以明确心理辅导课的实践过程,尤其是对心理辅 导课教学理念、内容、策略、方法的理解和实践演化过程。

一个活动贯穿始终,不能降低辅导过程的吸引力,不能 降低活动的体验效果,不能用说教来替代活动。在这样的思 考之下,经过反复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总结,我们最终概括出了“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

二、“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的价值取向 教学过程不管怎样设计,都要重点考虑心理辅导课需要 完成的培养目标、心理辅导课的本质属性以及教育教学规律。

体验取向、辅导取向、活动取向、发展取向、主题取向是“三 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突出体现的价值取向。

1.体验取向。这是心理辅导课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心 理辅导课的目的就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体验和感悟。体验 是心理辅导课中的关键和落脚点,再好的设计和活动,如果 学生没有体验和感悟,或者只是浅表的体验和感悟,可以肯 定这样的心理课是不成功的。因此,“三段阶梯式体验”教 学模式把体验放在首位,通过层层递进的设计使学生有深入 的体验。

2.辅导取向。这是由心理辅导课的专业性决定的,在课 堂中不是灌输,而是辅导,是助人自助,体现了心理课的独 特性和专业性。在心理课中教学设计、课堂引导、课堂调控 等都要符合心理辅导原理。班级心理课也是团体辅导课,因 此要符合团体辅导要求。“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的三 段体验活动中有充分的分享与交流思考的机会,一个活动贯 穿始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省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分享 与交流。

4.发展取向。这里主要指心理辅导课的发展性以及专兼 职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心理辅导课设计简单、容易操作,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教师去实践,使其保持发展动力和信心, 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前景。如果教师几次课后有专业枯竭感, 学生感觉到内容不断重复,这样的心理辅导课是没有前途的。

5.目标取向。以明确的主题为方向,紧紧围绕主题设计 各个环节和活动。“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中,最重要 的特征就是一个活动贯穿始终,即核心活动。核心活动揭示 主题,课堂的3/2或至少2/1以上时间进行该项活动。“三段 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要求把一项活动彻底贯彻下去,避免 蜻蜓点水式的体验。

三、“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的流程 心理辅导课“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以心理体验为 目标,通过阶段式层层递进的方式,加深认识,达到深化心 理辅导活动课中体验和感悟的目的。显然,三个阶段是递进 的关系,属于认识的不同阶段,也是情感体验的不同层次。

“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有三个要点:一是一堂课一个 主题活动;
二是把一个活动分解为三个阶段,梯式递进;
三 是三段活动紧紧围绕体验进行,使学生获得心理感悟。

“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是根据罗杰斯的人本主义 情感教育理论和后现代建构主义而来的。罗杰斯把心理咨询 的方法移植到教学中来,为营造学习环境而构建了一种非指 导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 标,包括五个阶段:(1)确定帮助的情境,即教师要鼓励 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2)探索问题,即鼓励学生自己来界定问题,教师要接受学生的情感,必要时加以澄 清;
(3)形成见识,即让学生讨论问题,自由地发表看法, 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
(4)计划和抉择,学生自由地计划 初步的决定,教师帮助学生澄清这些决定;
(5)整合,学 生获得较深刻的认识,并做出积极的行动,教师对此予以支 持。罗杰斯的理论的可贵之处是把心理咨询的理论“转化” 到教学中来,把认识阶段和情感阶段融为一体,为教学中的 情感教育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理论模型。

后现代主义主观建构论相信每个人都基于自己的重要 信念去构建其主观世界,人们会以个人叙述故事的形式去组 织自己的经验,并获得控制感及持续的生活方式。后现代主 义坚信,没有任何一个人对真理具有独占性,因此教师不能 将“真理”与“客观性”强加在学生身上,而应该充分尊重 学生自身的经验和观点。“三段阶段式体验”正是对上述理 念的实践诠释。

“三段阶梯式体验”心理活动课的设计过程是:首先要 提出本节心理课学生的心理发展目标,再根据发展目标制定 本节课体验的目标,针对体验目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活动;

把活动分解成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三个活动阶段。

1.“感知、感受”阶段:即第一个阶段,主要解决学生 对主题的初步体验,使学生对即将开展的活动有一个表层的 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视频、故事、简单的 活动来展开。2.“理解、感想”阶段:即第二个阶段,对主题的第二 次体验,使学生对活动有一个基本层面的认识。在教学中, 把第一个阶段的活动进一步推进和分解,或把活动提高难度 和复杂化,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基本问题,在情感上有所体 悟。

3.“整合、感悟”阶段:即第三个阶段。在前一阶段积 累的情感和认知的基础上,把活动中的认识和体会与自己的 心理体验结合起来,走入自己的内心,面对个体发展难题。

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 体验目标 问题解决 活动设计 分享阶段 第一阶段 感知、感受 感受情境 简单的活动 看到了什 么?听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哪个情节给你留下深刻的印 象? 第二阶段 理解、感想 确定问题 简单改造后较有难度的 活动 你是怎么认为的?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怎么做 到的? 第三阶段 整合、感悟 抉择与决定 重组后有难度的活 动 还想到了什么?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打算怎么做?有什 么感悟? 四、“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 “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主要适合运用于以获得体 验与感悟为主要教学目标的心理辅导活动课。“三段阶梯式 体验”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目前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活动太多、体验活动不能深入开展、主题活动不清晰、教师备课负担太 重等问题而产生的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把握和理 解“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要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问 题。

第一,对辅导目标的把握。在“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 模式中,辅导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因为它决定着 辅导行为,是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活动的归属。三个不同的阶 段都有自己的辅导目标,而每个阶段的辅导目标之间具有内 在层次。倘若确立辅导目标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必将导致辅 导活动的偏差或失误。情感目标“感受—感想—感悟”以及 认知目标“感知—理解—整合”的层次要进行分解,然后才 能根据目标设计相应层次的活动。

第二,对活动的把握。“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强 调对一个主题活动的改造使用和体验,而这种反复使用并不 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辅导目标下的精心改造和重组,有着 鲜明的层次,并担负着重要辅导任务。

第三,对教学环节的把握。不能教条地理解和实施教学 环节,不能为了环节而环节。钟志农的“四阶段”教学模式 和“三段阶梯式体验”模式侧重点不同,比如“四阶段”模 式是针对辅导过程而言,“三段阶梯式体验”模式是针对活 动过程而言;
“四阶段”模式强调团体动力的变化,而“三 段阶梯式体验式”模式强调活动中的个体体验。“三段体验 式”教学模式并不排斥四阶段团体活动规律。教学模式的丰富和检验离不开教师们的不断探索和实 践,对心理辅导课“三段阶梯式体验”教学模式的不断实践, 能进一步丰富教学模式的内涵,不断充实和修正“三段阶梯 式体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M].宁波.宁波出 版社,2007.7. [2]崔昌淑.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学模式与专业突破[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9). [3]钟志农.探索学生心灵成长“路线图”[M].北京:教 育科学出版社,2012(8). [4]裴利华著.心理教育活动课程——原理与实施[M]. 南昌: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5. [5]屈丹,纪忠华.目标导向的心理活动课课型设计[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