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的神话传说|神话传说

厦门的神话传说

厦门的神话传说 神话故事:厦门的故事 厦门岛是厦门的主体,北宋年间,岛上曾经生长过一种一茎结数穗的 水稻,当地人以为这是一种祥瑞的预兆,又把这里叫做“嘉禾屿”。岛上风景秀丽, 气候宜人,万年无飞雪,四季花常开,一年之中游人不断,所以人们还称它为“海 上花园”。

厦门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它的主体就是厦门岛,也是 福建省第四大岛屿。厦门岛古名鹭岛,关于它的来历,这里还有一个古老而优美 的传说呢。

南普陀寺是厦门着名古刹,居于鹭岛名山五老峰前,背依秀奇群峰, 面临碧澄海港,风景绝佳。

很久很久以前,厦门岛是一个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小海岛。

有一年,一群白鹭南归后飞到这里,停在岸边歇息。领头的一只白鹭 发现这个小岛环境优美,海里有数不尽的鱼虾可以供它们尽情享用,陆地上既没 有毒蛇猛兽随时侵袭它们,又没有猎人不停地用弓箭射杀它们,是一个很好的栖 息之地。白鹭们非常喜欢这个小岛,打算把这个新家园建得更加美丽。

白鹭,又称鹭鸶,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就是古人对它的赞美。白鹭天生丽质,身体修长。它们披着洁白 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高贵的公主。

为了开凿出更多的泉眼,白鹭用自己的嘴不断地啄,用利爪不断地挖, 不分昼夜地工作着,几天下来,它们的嘴磨秃了,利爪也磨平了,但是它们的辛 苦没有白费,清澈的泉水哗哗地流出来了,甘甜的泉水在小岛上四处流淌,灌溉 土地,滋润万物。

还有白鹭从远处衔来各种花籽和草籽播撒在土地里,小岛上便百花齐 放,绿草葱葱,流水潺潺,许多鸟儿飞到这里欢唱,美丽的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 ……这景色真是令人神往。白鹭们在这里快乐地、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盘踞在东海底下的蛇王见白鹭们在小岛上生活得如此悠闲,非常嫉妒,心中立刻生出了邪念——想将小岛据为己有。蛇王带领众多蛇妖一齐施法,刮起 狂风,下起暴雨,瞬间岛上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小岛很快就要被淹没了,很多白鹭都在狂风暴雨中折断了翅膀。领头 的白鹭飞上高空,与蛇王展开了殊死搏斗,它对准蛇王的眼睛用力啄去,接着, 又用自己尖利的脚爪狠狠地抓向蛇王,每一爪都好像一把尖刀深深地插进了蛇王 的身体里,白鹭用尽最后一点儿力气将蛇王撕扯得粉碎,而自己也倒在了血泊之 中。蛇妖们看蛇王已死,吓得掉头就跑,钻进海底再也看不见了。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后来,在领头白鹭洒过鲜血的那片土地上,长 出了一棵高大挺拔的大树,那棵大树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叶子的形状好像是白 鹭张开翅膀的样子,树上的花朵像那只白鹭的鲜血一样红。人们把这种树叫做凤 凰木,把这种花叫做凤凰花。

领头的白鹭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岛的安宁,换来了白鹭群的幸福生 活。如果你有机会登上小岛,就可以看到白鹭们成群结队地浮游在水面上嬉戏、 玩耍。而这个小岛也渐渐地形似一只美丽的白鹭,荡漾在闽南的碧波之上,因此, 人们就把这个小岛称为“鹭岛”。这便是古时的厦门岛。

故事延伸:厦门的文化遗产 厦门市入选国务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的有南音、高 甲戏、歌仔戏、答嘴鼓、漆线雕、童谣(闽南童谣)、讲古、民间信俗(保生大帝信 俗)、中秋博饼、民间信俗(闽台送王船)、抬阁(海沧蜈蚣阁)、闽南传统民居营造 技艺。

高甲戏,发源于福建泉州,又名“戈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 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面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源于明末清初 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

歌仔戏,(发音:歌子戏,或歌崽戏,后者在台湾较流行),是20世纪 初叶发源于漳州的传统戏曲,故亦称之为芗剧,后传到台湾并得到进一步发扬。

“歌仔”有小曲、民歌的意思(歌仔用普通话表达就是“小歌”),歌仔戏以掺杂文言 的闽南语为主,让社会大众也能接触文雅词汇或忠孝节义故事,成为早期闽南地 区和台湾社会重要娱乐活动之一。

漆线雕,中国漆艺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是闽南地区的传统工艺。它形成于明末清初,至晚清时逐渐成熟。漆线雕被应用于佛像装饰,俗称“装 佛”,长期以来一直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广泛流传。漆线雕做工精细雅致,形象逼 真生动,风格古朴庄重,画面栩栩如生,堪称艺苑奇葩,中国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