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着力点

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着力点

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时期,农民生活将实现由温饱向小康水平跨越,因此农民不仅要减负,更要千方百计地增加收入。然而,这一时期,农民增收的条件、能力和主渠道等方面,都处在开创期,面对的困难重重。从成因看,农民增收困难,是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现实反映,也是城乡二元结构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集中表现。破解这道难题,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又要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发挥国家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导向和带动作用,同时要深化农村的改革,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1、培育农村经济的新型主体带动农民增收

联产承包责任以来,千家万户个体经济主体面对大市场,创收、增收的直接易行渠道就是外出打工,依托有能力的经济主体,以劳务创收,而以自已的产品创市场,形成主要收入来源的比较少,主要原因是农民作为面向市场的商品经济主体,缺乏必要的条件与能力。首先是缺乏信息,难以找到准确的市场定位。其次是没有规模经营的条件和资本。再次就是没有营销网络,实现商品价值难并且成本高。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安徽更为突出。解决以上问题,关键是要加大力度培育和壮大农村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型主体。目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财政支持等多方面政策,鼓励农村能人带头创业,鼓励相关企业入驻开发,以公司带农户,大力推进资源的整合和开放,进行招商引资,来不断培育壮大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型主体,对我省尤其重要。省、县和乡镇都要考虑拿出有可操作性举措,抓好这个“牛鼻子”。正如工业中没有强大领头企业,也就没有具有竞争力的工业一样,农业如果不能尽快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主体,还是依靠小农经济主体,实现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也将是一句空话。调整农业结构,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根本上要发挥市场作用,要依靠农村经济的新型主体牵头和带动。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基石和条件,需要政府倾力、统筹组织与牵动。根据目前的现状,建议政府上下联动,分别对乡村道路、河渠整治、节水灌溉、人畜饮水、沼气、水电、卫生等方面基础设施制定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实施步骤,落实保证措施。各级政府根据发展需要和可能,确定短期和中长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接受审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县、乡政府主要工作责任目标之一。对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明确的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机制,积极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多种经济杠杆,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切实把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作为工作重点,落实好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到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这些政策,要明确贯彻实施举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主要靠财政和农民集资,但水电和卫生能带来回报的,政府可以组织引入社会资金建设。

  3、建立长效机制,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http://www.yytv.com.cn版权所有

促进农民增收,要有体制保障。一是要深化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是农增收减负的重要制度保障。根据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大目标,推进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二是要加快建立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今年开始,要多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投入,鼓励发展各类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三是要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强化金融服务,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体制。首先要建立金融机构对农村社区服务的机制。明确县域内各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银行要调整职能,合理分工,扩大对农业、农村的服务范围。其次要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我省要学习全国试点省的经验,在试点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把这项工作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来抓。另外,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外资,积极兴办直接为“三农”服务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农村、农民要强化信用保证,提高获取金融支持与服务的能力。一方面要建立农户和农户联保信用,获取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另一方面要研究、探索、试点多种形式的担保办法,实行动产抵押、仓单抵押、权益抵押等多种担保形式,鼓励政府出资合同制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农业担保机构,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

,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