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世界上任何政党的兴衰成败,归根结底都缘于一个先进性问题。丢掉了先进性,就丢掉了执政资格。对于我们党来说,保持先进性,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种先进性要求是具体的,渗透和体现在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党的理论路线纲领之中。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了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回答了我们党“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根本问题,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把握了这一标准和要求,我们就能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始终站稳立场,保持正确的方向,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保持党的先进性,就要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重要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作为各项工作的着力点,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过程。 (一)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是人类全部历史和全部活动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来。把握住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党的先进性的真谛。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中,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全省上下思想高度统一,呈现出齐心协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局面。去年,全省正确理解和认真落实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把此作为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振奋精神,抓住机遇,调整结构,有保有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3%,境内财政总收入同口径增长2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8.9%;进出口总值增长36.1%,其中出口增长35.0%;实际外商投资增长32.4%,其中实际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增长42.2%。经济的繁荣发展,增强了山东综合实力,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4%和11.3%。
(二)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我们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一个崇高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是我们党总结和汲取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飞跃和升华,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使我们的社会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结合山东实际,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要着力推进“八大建设”:科学推进经济建设,继续推进“平安山东”建设,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着力推进“民心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文明山东”建设,重视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三)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全力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保持党的先进性,要落实到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上,有实
实在在的行动。我们党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解决群众的穿衣、吃饭、住房和柴米油盐等具体问题。战争年代是这样,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也同样是这样。党中央高度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反映民意、亲民爱民、一心为民、以人为本,形成了鲜明的执政风格。中央领导同志心系群众,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关心弱势群体,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全党树立了榜样。2003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来我省菏泽黄河滩区,走村入户,问寒问暖,要求确保受灾群众有足够的口粮、有御寒的衣被、有过冬的住处,春节能吃上饺子。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省里先后投入防汛救灾资金6.85亿元,保证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医,帮助灾区恢复了生产。近年来,我们针对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着力办了促进农民增收、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关心困难企业职工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安康居住工程”、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强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等10件实事。去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失业人员保险金基本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城市“低保”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集中扶持了1240个贫困村。在农村着重抓好“路水电医学”五项工作,两年投资130多亿元,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围绕加深同人民群众的感情,广泛深入开展“结穷亲、解民忧、受教育、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省委拨出300万元党费救助困难老党员。省级财政拨付1亿元,用于救助困难群体。各级各单位开展了以党支部为单位帮扶和“多帮一”、“一帮一”活动,共筹集资金、捐款捐物4.8亿多元,结成帮扶对子91.1万对,受到了群众拥护欢迎。
(四)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发挥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是全社会的带头人。只有发挥表率作用,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在新的形势下,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带动群众。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做到平常时期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始终走在群众前头,从而真正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新时期,山东相继涌现出了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许振超、人民满意的检察官白云等一批优秀党员。广大党员干部以先进为榜样,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从省到县乡,普遍建立了联系点制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同那里的干部群众一起,研究工作思路,解决实际问题。还实行市县党政班子成员联系后进乡镇、贫困村、困难企业和驻村蹲点制度,同群众吃住在一起,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五)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键在于把先进性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一要保持思想政治上的先进性。思想上的先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基。保持思想上的先进,要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二要保持组织上的先进性。党员干部和党的组织既是党的先进性的载体,又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主体。要建设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建设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基层组织。山东省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中,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在实践中培养、考察、选拔干部。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公认的干部陆续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优化了班子的素质结构,增强了整体合力。17个市党政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8岁,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占82.8%;市(县、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40多岁,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占88.2%。并且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全省各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3459名,有28614名干部通过竞争走上中层领导岗位。积极推进干部交流,选派150名干部进行挂职帮扶和对口交流挂职,丰富了干部的工作经验,推动了工作。狠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充分发挥县乡党委的作用,加强对后进班子的整顿。启动农村党员干部科技培训“百、千、万”工程,实施“递进培养工程”,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奔康致富的能力。调整改制企业党组织设置,大力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较好地发挥了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对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探索建立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不断推进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省具备条件的99.4%的非公有制企业、79%的社会团体、80%的社会力量办学校建立了党的组织。三要保持作风上的先进性。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可靠保证。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两个《条例》,落实“五个不许”,省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带头公开向社会作出廉政承诺,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加大对案件查处力度,2004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327件,结案11332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0674人。加强了预防腐败工作。普遍实行了“八打招呼”、谈话、函询、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强化了对干部的监督管理。
(六)实现维护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不断推进制度和机制创新。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保持党的先进性,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但要在思想上牢固确立执政为民的理念,政策上体现人民的要求和意愿,作风上树立亲民爱民为民的执政风格,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科学的工作机制,激励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近年来,我们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建立了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一是建立决策目标体系,努力提高决策水平。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决策,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常委会决策制度,充分发挥全委会的作用。建立群众参与重大决策机制,重大决策事项实行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保证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更好地体现群众的意志,反映群众的要求。二是建立执行责任体系,确保目标任务落实。省委常委会对各项工作进行分解细化,2003年分解了143条,2004年分解了129条,今年分解了139条,依据职责分工,落实到每位常委身上。各级各部门对工作任务目标都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建立了主体清晰、责任明确、权责统一的执行责任体系,督促领导干部恪尽职守,尽职尽责,高水平完成工作任务。三是建立考核监督体系,形成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办法,着重考核考察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完成工作任务、维护社会稳定、处置重大事件、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班子自身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加强了经常性考察监督,每年都组织力量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察考核,及时将考察情况进行反馈,根据干部实绩尤其是经常性考察结果确定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去年,在考核的基础上提拔使用了10名干事创业、实绩突出的优秀县(市、区)委书记,进一步调动了各级干部的积极性。
我们决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切实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