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瘤_甲状腺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

甲状腺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

甲状腺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 目的 研究甲状腺瘤的诊断和方法。方法 分析病因病理,根据其临床表现 和检查作出诊断,采取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方法。结论 由于手术技术的提 高,甲状腺瘤性病变手术治疗,安全性大,少有并发症,且疗效肯定。

甲状腺瘤 诊断 治疗 1 临床资料 1.2临床表现 甲状腺腺瘤常见于20~40岁青年,女性多于男性。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多 为偶尔发现或体检时发现颈部肿块。肿块大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生长缓慢。

当肿块内发生出血,可以迅速增大,自觉肿块部位胀痛,局部压痛,几天后症状 可消失,肿块可稍有缩小。如果腺瘤较大或部位特殊(紧邻气管、食管、喉返神 经或位于胸骨后),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邻近器官受压症状。

1.3诊断 甲状腺腺瘤的临床诊断一般不难,关键在于与甲状腺恶性结节的鉴别。详细 的病史和细致的体格检查对两者的鉴别有重要价值。有头颈部放射治疗史和甲状 腺癌家族史者,恶性结节的概率高;
患者越年轻,孤立性结节为恶性的可能性越 大;
结节较硬,短期内增长较快,且固定于基底组织、插动度差者或合并有颈淋 巴结肿大、局部组织和(或)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者,诊断为恶性结节多无 困难。但对于无上述征象的甲状腺肿块的良恶性判断时有困难.即使细针穿刺活 检(FNAB)或术中冷冻切片也有误诊、漏诊者。因此,对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难以 鉴别良恶性或怀疑有恶性,不论肿块大小,均应行FNAB和(或)手术切除活检。

2 治疗 2.1手术治疗 对于临床扪诊能够发现的lcm的实质性甲状腺结节,原则上应予手术切除, 特别是有恶性高危因素的甲状腺结节,更应及时治疗,如:①20岁年轻人,40 岁成年人,尤其是男性患者;
②患者在年幼时,因面颈部或纵隔某些疾病有过放 射线治疗史;
③肿块迅速增大,质地坚硬,表面不平,活动受限,伴颈淋巴结肿 大者;
④核素扫描为“冷结节”,B超检查证实为实质性肿块。因为实质性结节不 仅恶性率和毒性结节的发生率高.而且使用甲状腺素抑制疗法的效果极差。因此, 甲状腺腺瘤必须采用手术治疗或经皮穿刺瘤内酒精注射(PEI)治疗。

手术时应先 探查对侧,若证实对侧无病变,则行患侧全叶切除或近全切除术;
对肿块邻近峡 部者,必要时同时行峡部切除术。患侧甲状腺全切加峡部切除是所有甲状腺良性结节,包括腺瘤的手术选择。所有切除标本,有条件者,必须于术中行冷冻切片 检查,若为甲状腺癌,则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患者年龄加行合适的 扩大根治手术。对于术前、术中诊断为良性,术后病理切片报告为恶性者,除乳 突状癌已行患侧叶全切除,肿块l~1.5cm,肿块包膜完整,且局限于腺体内而未 侵犯包膜者,可在严密观察下采用甲状腺素抑制疗法外,其他患者需立即再次手 术。因为非侧叶全切除术的残余腺体内癌残留率高。中南大学湘雅统计,残余腺 叶组织内有癌残留或淋巴结有转移者高达33.3%。

2.2非手术冶疗 甲状腺素抑制疗法虽对甲状腺瘤无效,但由于其能抑制TSH的分泌,可能有 助于减慢腺瘤的生长速度。Means等认为,除非患者有相对或绝对手术禁忌证, 如晚期妊娠、某些间发性疾病的发作期或器官的严重疾病等特殊情况而不能施行 手术者,可采用甲状腺素抑制疗法外,其他患者应选择手术治疗,特别是青少年 患者,既可作为治疗,又可明确诊断。

3 讨论 甲状腺腺瘤的组织学诊断标准是:①有完整的纤维性包膜;
②包膜内外的甲 状腺组织结构不同;
③包膜内的组织结构相对一致;
④腺瘤可压迫周围的甲状腺 组织,形成半月形。

甲状腺腺瘤按其主要组织学类型分为胚胎型、胎儿型、滤泡型、许特莱细胞 型(Hürthle cell)、乳突型和非典型腺瘤。胚胎型、胎儿型均属滤泡型腺瘤,这些 分型并无临床实际意义。

滤泡型腺瘤是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瘤。瘤体直径为1~1.5cm,也可数毫米至 10cm。通常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包膜,呈实性,可有部分甚或完 全囊性变,囊液呈褐黄色或褐黑色。切面稍隆起,通常呈淡黄褐色,质较软。含 类胶质丰富者呈褐色,半透明;
细胞丰富者呈肉样灰褐色,质韧实。较大腺瘤常 有出血、囊性变,可有纤维化和钙化。

对于甲状腺囊性肿物、甲状腺热结节的患者,仍不能除外甲状腺癌的可能性, 要进行针吸以防漏诊。对甲状腺肿物亚临床病灶,对于B超提示的病变在术中尽 量进行探查,一般都能准确切除。对实性病变小且其他病变结节为良性的,可不 需要全部切除。注意术前甲状腺良性疾病与甲状腺癌并存的情况,对需手术治疗 的患者术中最好行多点快速冰冻检查,以防止漏诊甲状腺癌。参 考 文 献 [2]王岩梅, 超声普查甲状腺831例分析.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