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临床诊断学”及“兽医内科学”教学的回归与发展
“兽医临床诊断学”及“兽医内科学”教学的回归与发展 摘要:“兽医临床诊断学”与“兽医内科学”是一脉相承的课程体系,均 是动物医学专业主干课程,对兽医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这两门课程若要实 现根本性突破,必须遵循两个原则——回归与发展。所谓回归是指继承过去先进 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所谓发展是指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放眼未来,把握方 向,时刻保持学科发展能够与时俱进。回归是进一步坚固基础,发展是在坚固基 础上的深化和拓展。“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需在回归与发展的协调统 一下,展示自己的魅力,为兽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服务。关键词:“兽医临床诊断学”;
“兽医内科学”;
课堂教学;
回归;
发展;
作者简介:白万胜(1956-),男,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
研 究方向:临床兽医学。;
王永(1979-),男,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教授,在 读博士;
研究方向:临床兽医学。
“兽医临床诊断学”与“兽医内科学”均属于动物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在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 “兽医临床诊断学”与“兽医内科学”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兽医临床诊断学”是 “兽医内科学”的基础,“兽医内科学”是“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具体应用。掌握了“兽 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的理论与技能,能够有效地解决生产实际中存在 的大多数问题。但是当前“兽医临床诊断学”与“兽医内科学”的发展与实际需要发 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离,具体表现为:(1)部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实际与 课程的教学目标脱节;
(2)科学研究与教学内容脱节,未能实现融合与统一,从 而难于实现知识的快速更新;
(3)部分教师缺乏独特而先进的教学思想,没有明 确的人生发展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4)普遍重视科学研究,忽视教学研究, 缺乏系统的课程培养体系和明确的课程培养目标;
(5)相当一部分教师仍坚守着 较为单一的考核方式,未能构建综合、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兽医临床诊断学” 与“兽医内科学”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未能很好地继承,同时缺乏发展的战略 眼光。为此,“回归与发展”思想的提出,有利于课程和学科协调发展,为动物医 学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的回归 所谓“回归”并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在技术进步的今天有选择地继承 过去行之有效的实践方法、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服务理念,使“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回归到兽医实践的“正途”,而非仅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 的存在。回归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再现,而是立足现在的深刻反思。
(一)回归临床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 动物医学(兽医)是一个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其中的“兽医临床诊断学” 和“兽医内科学”是体现实践技能的典型代表。目前的“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 内科学”课程,理论易讲,实验难开。其中“兽医临床诊断学”多以健康动物为检 查对象,仅能从方法学上得到锻炼,而无法在症状学和诊断疾病的方法论上得到 提升。至于“兽医内科学”,实验更为困难,健康动物不能满足实验要求,而病例 复制又存在着诸多限制。因此,借助动物医院等平台,回归临床实践,才能实现 课程的最终目标。能否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动物健康问题,是衡量一名兽医的 起码标准,而目前我国培养的兽医人才恰恰是输在临床实践这一起跑线上。
(二)回归现场教学,培养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兽医人才 目前的教学形式,基本上是以大班为单位在大教室内完成的。这种教 学方式,对于理论学习尚可,对于病例的具体处理就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要回 归以前的现场教学,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过 去能够有效进行现场教学,一是因为大学精英化,招生人数少;
二是因为我国当 时尚未实现机械化农耕和集约化养殖,家畜及病例数量多。目前,现场教学极为 少见,其原因一是因为招生数量大,教学资源相对不足;
二是因为我国实现了集 约化养殖,生产单位距离学校远,且病例有限;
三是因为教师忙于科研,实践经 验明显不足,难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所谓回归现场教学,就是要加大教学 投入,实现课程教学“临床化”,以临床病例为切入点,全面传授诊疗技能和相关 理论知识。这里所说的“临床化”就是让广大师生多接触临床,实现临床课程教学 在动物医院、兽医站、奶牛场等临床诊疗一线单位内完成。塔里木大学集中在牛 场等生产单位集中完成“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和“兽医产科学”课程就是回 归现场教学的有益尝试,值得进一步推广。
(三)回归教师本色,努力研究教育教学理论 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任,其中传授知识(即 教学)是其首要任务。作为一名兽医教师,不仅要精研专业知识,而且要研究本 专业范围内的教育教学理论,以此提升教学质量。但现实情况是多数教师只懂专 业,不懂教育,未能推动兽医教育向深层次发展。即便是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也仅是依靠过人的天赋摸着石头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其本身并不具备系统的教育 理论知识。要想使兽医教育实现质的飞跃,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沉淀是根本, 然而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员非常有限,至今未见本科兽医教育教学专著问世,就 是很好的例证。因此,广大兽医教师要回归教育、教学本色,探索兽医教育规律, 摸索兽医教学方法,总结兽医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理论,从而指导 兽医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兽医教育的根本性转变。
(四)回归病例讨论与分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病例讨论与分析能够充分调动方法学、症状学和方法论三方面知识, 最大限度地提高疾病诊疗能力。病例讨论与分析在有限的课堂上难以充分展示, 因此需利用第二课堂有组织地开展,或定期以学术报告的形式进行。分析与讨论 时尽可能搜集病例的所有资料,如问诊内容、临床检查所见、病理剖解结果及实 验室检验报告等,同时应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予以充分展示。此外,对于典型 病例,在诊疗结束后即可组织师生开展讨论与分析。讨论需有序展开,尽量引导 学生去思考,做出自己的诊断。最后由教师分析各方面可能的原因,给出权威的、 有理有据的解释。
病例的讨论与分析,是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是诊疗思维锻炼的最佳 途径,是密切师生关系的有效手段。通过讨论与分析,可以突破思维局限,提高 诊疗水平,积累诊疗经验。目前,国内重点农业院校均设有病例分析课程。但是, 要想使学生诊疗水平有较大提升,使欲致力于临床诊疗工作的学生学有所成,必 须将病例讨论与分析常态化,且实现定期深入分析和随时(典型病例诊疗之后)展 开讨论的有机结合。
(五)回归应用研究,为提高兽医临床诊疗水平服务 目前的研究,普遍偏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而对于临床上的应 用研究则少有人问津。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在这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
另一方面是 因为研究成果难以发表高水平的论文,而这又与高校普遍存在的考核、晋升方式 相左。为此,即便是兽医临床系的教师,若想有出路,仍然要一头扎进基础研究 的狭缝,为发表高水平论文而苦苦挣扎。回归应用研究,是从事兽医临床诊断学 和兽医内科学学科工作人员的立足之本,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兽医诊疗水平,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这里所指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诊断技术的革新,治疗手 段的提升以及防治方案的优化等。二、“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的发展” 回归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重新审视和继承,而发展则是放眼未来,把 握方向,时刻保持学科发展能够与时俱进。回归是重新坚固基础,发展是在坚固 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兽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必需在新的形势下,展 现其独特魅力,使兽医人才的培养质量进一步推进。
(一)以执业兽医为导向,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执业兽医是指具备兽医相关技能,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取得兽医执业资 格,依法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而各高校的动物医学专业 肩负着培养执业兽医的重任,为此必需改变原有的应试教育方式,以执业兽医为 导向,调整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技 能,在毕业后能够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兽医考试。以执业兽医为导向,关键要在以 下几方面实现突破:(1)以执业兽医考试科目为主干课程,并且加强各课程之间 的衔接和渗透;
(2)各课程在考核时应有一定比例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题型,以 强化意识,巩固知识;
(3)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广泛开展病例讨论与分析,努 力培养学生的诊疗思维;
(4)专业知识要全面,基本技能要熟练,实习范围要广;
(5)注重职业道德培养,让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止于兽医。
(二)以诊疗技能和诊疗思维为培养目标 目前,兽医诊疗技能和临床诊疗思维是兽医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 原因如下:(1)招生人数过多,实践教学资源相对有限;
(2)课程学时压缩较大, 用于实践的学时更少;
(3)多数高校用于实验的动物种类较为单一,且数量有限;
(4)部分学生对兽医这个行业仍心存芥蒂,嫌脏怕累,不愿动手;
(5)部分教师的 实践技能不过关,不能全面示范和传授;
(6)缺乏诊疗思维培养的意识、方法和 手段。诊疗思维的培养既可以单独训练,也可以渗透于诊疗技能的培训之中。有 熟练的诊疗技能,才有准确的观察结果,有准确的观察结果才能利用缜密的诊疗 思维做出正确诊断和预后。
诊疗技能的培训可通过专项训练予以实现,如动物保定训练、注射训 练、穿刺训练和听诊训练等;
也可分散于临床诊疗的实习之中,碰到什么技术, 教师示范并讲解,学生练习并领会。在诊疗思维锻炼方面,很多高校开设的病例 分析课程就是一种有效途径。塔里木大学一直推崇的“悬疑讲堂”[1]也是训练学生 诊疗思维的有效手段。此外,兽医推理小说[2]的创作与发行,很可能会开启诊疗技能与治疗思维全面推广的新局面,但目前尚未实施,有待于相关人员进一步 努力。
(三)拓宽教学思路和科研思路 教学的目的就是传承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只要能达到此目的, 任何方法和手段皆可应用。如“兽医内科学”可以开展“以发病机理为中心的授课 模式”[3],“兽医临床诊断学”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遵循“四个符合度”[4]。此 外,尚可在“兽医内科学”教学中采用“乱序式”教学、比较式教学和病例贯穿式教 学等;
在“兽医临床诊断学”可采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三法”(像《围城》一样的 比喻,像推理小说一样的结构、像“孔门问答”一样的互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 学三原则”(设疑、答疑、留悬念)以及开放的问答式教学等。教学思路的拓展是无 极限的,但要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还需要数代人的不断探索和总结。值得肯定 的是,只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善于总结,新的教学方 法一定会层出不穷,教学质量也一定会发生质的改变。
科研是知识的创新,也是兽医教育所必需的。通过科研,可激发学生 的创新能力,同时能满足兽医诊疗对技术进步的迫切需求。科研可解决诊疗技术 中存在的缺陷,是广大兽医教师必需要坚持的。科研思路的拓展可以瞄准学科前 沿,也可以致力于技术更新,还可以坚持疾病监测和新药开发等。总之,一切利 于提高兽医诊疗水平的研究均可着手去做,只有教学思路和科研思路的充分拓展, 才有兽医人才的知识广博。
(四)建立独特而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育教学思想是一生教育事业的行动指南,因此必需独特而先进,唯 有如此才能彰显特色,培养出出类拔萃的兽医人才。从2006年始,塔里木大学“兽 医临床诊断学”和“兽医内科学”就提出了立足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思想 ———“复孔门问答,做当代名师(教师);
勤生产实践,为今世名医(兽医)”[5]。
该指导思想有力地支撑了“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建设和“临床兽医学”学科建设, 接下来它还将进一步发挥其巨大的辐射作用,继续支撑动物医学专业建设。
教育教学思想的提出需依据自身条件,所处环境,生源质量及学校的 发展目标等而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具有强大动力,能够指引广大教 师为培养合格兽医人才而努力奋斗,反之,则毫无方向可言,再多的成绩也难以 建立有序的系统。(五)发展兽医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兽医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是我国兽医人才培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缺 乏兽医教育教学理论,在兽医人才培养中就缺少应有的章法和必要的手段。兽医 专业课教师均非师范院校毕业,教育教学理论几乎一片空白。虽然在考取教师资 格证时也曾接触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但是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根本无助于 日后的教育教学。目前的兽医教师一般将精力集中于两点:一是科研,易出成绩, 利于职称评聘;
二是生产实践,利于提高收入。而对于兽医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 则了无兴趣。因此,当前的兽医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多为本能的模仿, 少有独到的见解。兽医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散见于期刊论文和会议论文,而缺 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至于专著几乎为空白。综上所述,兽医教育教学理论研究 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设立长远目标,而不能局限于偶得 灵感。除了系列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外,还应进一步做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撰 写出具有一定分量的教育教学研究专著,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兽医教育向纵深发 展。
三、小结与展望 “兽医临床诊断学”与“兽医内科学”的回归与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发展 体系,有回归后的继承,有继承后的发展,才有兽医人才培养的全面进步。建立 独特的教育教学思想,突出实践教学,精研教育教学理论,协调好教学与科研的 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是“回归”与“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最终目标。本 文来自《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