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女娲_神圣的召唤从课例《女娲造人》看文本解读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神圣的召唤从课例《女娲造人》看文本解读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神圣的召唤从课例《女娲造人》看文本解读和教学内容的选 择 特级教师陈日亮在《如是我读·序》中说,一篇课文, 真正应该教什么,必须依赖于“ 经过教学筛滤的文本解读”。

在陈老师看来,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不能把自己对文本 的解读全盘抛给学生,而应“经过教学筛滤”。这样的认识 是理性的。笔者以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 的《女娲造人》为例,谈谈如何通过文本解读选择合宜的教 学内容。

一、文本研读:神话,我们的精神家园 神话是人类对宇宙及自身来源的思考、追问和解答,表 现了人类对宇宙奥秘的不懈探求,具有高度的想象性。

在中国上古神话中,女娲是创世始祖,她抟土为人,是 汉民族的始母神。“女娲造人”的故事流传甚广,古籍中最 早完整出现女娲造人故事的是《风俗通》:“俗说天地开辟, 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做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 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
贫贱者,引縆人。女娲 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选入教材的《女娲造人》是当代神话学家袁珂先生所作。

他在《风俗通》记载的基础上发挥想象,从人性化的角度对 女娲造人的原因、经过进行了补充、丰富和扩展,使人物形 象丰满,使故事情节别致,展现出了女娲母性、神性和人性 完美统一的形象。女娲造人的故事充满了神性的光辉。女娲造人的原因是 神秘的,她因天地之间独缺人类而“感到非常孤独”,所以萌 发了造人的想法。女娲造出“像自己一样的生物”的过程是 神奇的:黄土掺水在手里揉团,刚一放到地面,就活了起来, 并且开口叫“妈妈”。她造出的人的使命是神圣的:“因为 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 不同。这样,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女娲造人的过程充满了人性的色彩。她跟人类一样有丰 富而细腻的情感。在没有人类的时候,她会孤独;
造出人、 听到“妈妈”的叫声后,她会“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 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又忧虑着人类的繁衍生息。她具有 “ 人”的可爱举动。她让澄澈的池水照见了自己的面容和 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
她假装生气,池 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女娲简直就是一位美丽可爱的 临水照花人。

总之,女娲身上人性和神性的统一,以及生生不息的生 命精神、协调和谐的和合精神和创造精神都是汉民族的精神 归依。

二、教材析读:课标,教学内容确定的依据 1.想象——单元主题词 课文作为神话的代表篇目,被选编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与童话、诗歌、寓言一起,组成主题为“ 想象之翼”的单 元。单元提示中指出,课文“ 富有想象力,引人遐思,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 借助想象的翅膀,我 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由此看出,本 课要通过这个想象奇特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获 得更美好的情感体验。

2.自读——凸显自主性 3.激发——教学着力点 这则神话的内容较浅显,所以理解内容不是教学的重难 点。教师应重点发掘教材独特的语言价值、文学价值和文化 价值。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神话 想象奇特,与科普文章是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因此,这篇 课文的焦点不是让学生懂得人类起源的科学知识,而是要充 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走近远古神话,撩起远古时 代神秘的面纱。

其次,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创造精神。神话所表现 出来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精神,影响着民族的精神性格和生存 方式。在华夏文明的进程中,盘古教人勇敢,女娲教人创造, 夸父教人执着,大禹教人奉献……这些神话中蕴含的宝贵的 精神特质,需要得到传承和发扬。就本课而言,人的生命从 无到有,需要创新精神;
人由女娲“照自己的样子”创造, 带有“神”性,生而不平凡;
人看起来有“管理宇宙的非凡 的气概”,责任重大。生命如此神圣,必须敬畏和尊重;
使 命如此重大,必须为实现生命价值而有责任担当。这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课标语)的具体切入点。

三、师生共读:生成,课堂的终极指向 1.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故事中聆听古老的回声 首先,营造想象的氛围。教师以“如果穿越到远古的原 始部落生活,面对各种不可思议的现象,你会提出什么疑问” 来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带着“神秘”的 感觉去浏览课文。其次,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发现、找寻、体 会想象的奇妙。课文在《风俗通》原有的枝干上补充了造人 原因、造人过程、人类诞生后的喜悦等细节,经过二次想象 和扩充,故事显得更饱满丰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 通过课文中的旁批一“女娲是一个女神,却处处显示出人的 特性。边读边画出文中的有关语句”,理解女娲“神人合一” 的特点;
通过旁批二“说也奇怪”感受想象之奇与生命之奇, 比如用“说也奇怪”延伸想象,说说还能想到什么神奇之处, 用“说也奇怪”开头说话,补充画面,研究“说也奇怪”这 样常用的语言在神话、童话中的作用,等等;
通过旁批三“女 娲用黄泥造人,而我们常把土地比作母亲,你能从这个巧合 中读出什么”,思考神话与人类的关系。

2.唤醒学生的生命激情、创造精神和阅读神话的热情 学生通过自读,激发了想象力,如果没有更深刻的东西 撼动人心,课堂依然会流于肤浅。钱梦龙老师说:“教学的 艺术就是唤醒的艺术。”要上好一堂有质量的、有生命在场的课,就要唤醒学生。

首先,唤醒学生的生命激情。教师先引导学生诵读“人 的身体虽然小,……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 概”这句话,读出神圣的感觉;
然后,与泰戈尔的《开始》 (“你曾和我们的家庭守护神一同受到祀奉,我崇拜家神时 也就崇拜了你。你曾活在我所有的希望和爱情里,活在我的 生命里,我母亲的生命里。在主宰着我们家庭的不死的精灵 的膝上,你已经被抚育了好多代了”)对照读,通过反复地 读、思、评,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每一个生命都是不平凡 的”,是带着神性与爱,带着创造与责任的。

其次,唤醒学生的创造精神。女娲造人的过程是一个极 具创造性的过程,这种创造精神在人类的繁衍中起到了举足 轻重的作用,比如文字从无到有、科技由弱到强等。教师应 将这部分内容纳入教学中,让学生的精神受到洗礼。

WWw.dYLw 最后,唤醒学生阅读神话的热情。汉民族这样解释人类 的起源,其他民族又是如何解释的呢?教师可以通过《女娲 造人》,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袁珂的《神话故事新编》,还可 以根据课后的“ 阅读提示”,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族关于 人类起源的神话。这样,就把阅读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这 样的阅读,既能培养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能让学生在 比较阅读中增强文化的自我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