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发展探析
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发展探析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供给侧改革 的不断深入,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社 会实践能力,特别是民办高校。因此,校企合作就越来越成 为我国民办高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本文就通过民办高 校在校企合作的形式下来研究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社会实 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存在不足之处,从而来 反映出我们民办高校办学模式的效果,这是值得借鉴和推广 的教育发展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民办高 校现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 由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起步比较晚,时间比较短,受到我国 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现行的人才培养发展模式已经远远不 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国家的发展需要。所以,校企合作已经 成为了民办高校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办学理 念和指导思想。[1] 一、民办高校的定位、属性、现状 1.民办高校的定位学校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及学校所处 的环境,从办学条件与办学现状出发,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 建设重点以及办学特色等,以履行自身的社会角色和职能。
民办高校定位主要包括两个层次、四个方面。第一层次是民 办高校的社会定位;
第二层次是行业定位;
第一方面是社会 需求定位;
第二方面是个人需求定位;
第三方面是职能定 位;
第四方面是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民办高校要发展,在定 位的时机选择上实现全程多段定位是一个较为理性的选 择:既事先定位,保持和巩固已有的市场份额和教育领地, 同时拓展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实行移动定位、弹性定位,根 据需求变化作出选择。民办高校的这种全程多段定位特征对 于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2] 2.民办高校的属性 民办高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它既是教育组织、学 术组织,同时也是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而且某些民办高 校还类似于营利组织。从总体上来看,民办高校既具有教育 属性、学术属性,又具有公共属性、产业属性等多重属性。
这些属性也就决定了民办高校在学校类型定位选择方向不 同于公立高校的性质,而是逐渐接近于企业的应用型方向。
[3]3.民办高校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已进入了非常重要的转 型期。也就是说,要从质量特色品牌、注重内涵发展、依靠 实力竞争等方面来逐步转变,来逐渐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 展和社会的需要。但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和社会制度等影响 下,我国的民办高校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师资队伍不 健全,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二是资金渠道单一,发展后劲不 足;
三是优惠政策不到位,缺乏公平竞争等。[4] 但是,在新形式下,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迎来了大好的机 遇,同时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这就尽快需要提高办学质量、 找准办学定位、形成办学特色,这样能在社会市场中积极化 解风险和克服困难,在未来的竞争发展中赢得先机和得到认 可。
二、校企合作的含义、模式、发展方向 1.校企合作的含义 从背景上来说,校企合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产物, 也是教育资源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客观要求。也就是说,教 育是为学生、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必然选择;
从形式上来说,校企合作是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 共同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发展模式,是一种基于社 会需求的民办高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
从目的上来说,校企合作强调要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 化素质为重点,积极地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 环境和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教育过程中,通过学校和企业 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把在校理论学习的基本训练与在企 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双方之间形成互利的关系。
[5] 2.校企合作的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实施校企合作教育的主要内容,校 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目 前,我国现在主要有以下几种校企合作模式:
(1)“产学一体化”教育模式——根据依托专业办产 业,促进产业的发展模式。比如酒店管理专业,他们就是根 据专业与产业互补性发展来培养学生适应酒店的工作坏境, 提高相关专业技能。(2)“精品实验班”教育模式——根据国家创新创业 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部分民办高校有责任也有能力来培养 应用型创新性人才。
“课程、实践、服务”三位一体的培 养模式,以创业孵化教育基地和服务为平台,积极推动学生 参与创新创业的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6] (3)“实践培养的企业化”教育模式——根据产业和 行业发展的需要,积极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 一线,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密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 实现实践培养的企业化。
这些模式的发展,可体现出高校教育主导性强、可明确 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职责和权利、模式复制性强,具备推 广性等优点,值得借鉴和推广。
3.校企合作的发展方向 校企合作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 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研究带动生产时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所需 要的。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过程是一个从理论学 习、岗位实习、技能转换、发现问题、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循 环过程,也就是需要建立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也应该是双方要达到互惠互利,共同进步的双赢局面、 构建双方主动合作、实现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7] 三、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意义 1.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应用型高校的不断发展,由于受到政府的政策 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几乎各个民办应用型高校都在追求开设 “热门”专业,忽视了专业与就业的供求变化。但是,从全 世界来看,在科学技术较发达、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中, 校企合作都是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模式。比如:德国的 双元制教育是非常典型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学校与企业分 工协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
比如:在充分借鉴德国双 元制的基础上,新加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企合作模式—— 教学工程,以此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突破口。而我国民办 高校只是简单地从短期内多招学生、完成招生任务的要求为 出发点,以至于很多应用型民办高校出现优势发展不明显:
各高校专业重合率、特色专业优势不明显、热门专业发展不 起来、基础应用型人才饱和、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缺乏。
2.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存在问题及对策(1)存在问题 ①“双师型”教师人数严重匮乏,教师无法深入企业参 与协同创新。由于我国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靠自身的办 学所得,资金来源有限,同时民办高校的教师社会地位和待 遇普遍都比较低,很难吸引优秀的“双师型”人才。
②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作为一种人才培 养模式,也是需要自身的运行机制。民办高校与相关企业能 否长期的合作和发展,这也就取决于双方利益的寻找和把握, 也取决于合作能够给双方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③必要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校企合作需要必要的仿真 工作环境、配备必要的现场指导人员,根据产业环境还需要 积极调整培训计划,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但同时, 由于我国民办高校发展比较晚,知名度也不高,同时社会上 对民办高校也存在着不同的眼光和看法,民办高校很难再社 会上筹集到经费。
(2)对策 ①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中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方案为依据,构建以就 业为导向的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课程培养 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企业、学生在自愿 的基础上形成合作关系,并且共同制定培养要求,围绕完成 培养合格的定制人才而共同努力,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 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②通过校企交流互动机制的创新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民办高校应用实践“创新能力”是校企合作重要的影响 因素,决定着校企合作是否能够得到深度的开展。这也就要 求民办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需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也需要了解本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技能与经验。为了适应这 种现状,民办高校应该通过教师进入企业,企业骨干进课堂 的机制,使教师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
③积极鼓励行业引领者参与办学。通过行业引领者的合 作平台,使院校在理念上对接行业的发展前沿,在人才培养 上对接行业的需求,在专业与课程设置上与行业前沿接轨, 与行业企业形成良好的互动,在此基础上形成有机的融合。
④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了学生的 学习和工作能力,通过了学校和企业双方对学生的进行教育和考核。因此,民办高校可以以校企合作为契机,通过新的 饿教学模式为培养社会适应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3.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能够激活企业活力,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 支持,能够提升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校能够塑造企业良好 的社会形象,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把理论知识 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教学 质量。最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校的就业率,进而形 成民办高校的竞争优势,进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2)提高了培养学生技能的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亲身参与企业生产实践,能够深刻体会到社会对人才的 需求与自身存在的缺陷,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的主动性 和积 (3)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开展校企合作 教育,可以使自身对人才的要求真正为学校所了解和接受。
通过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对自己所需要的毕业生有可靠的选择性和目的性。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更充分地利用高校 的人才和科技优势,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创造更大的经济 效益。[8] 结束语 经过近 30 年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办学层次不断提高, 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 部分。在新形势下,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对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稳定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亚威,产学研合作机制下的校企联合实践基地建 设探讨[J]高教论坛2010(9). [2] 建国.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创新探索[J]中国高校科 技与产业化2010(12). [3]刘丽娟,李晓东.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 有效途径。[J].长春大学学报.2009. [4] 伟杜,桂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2)205-209. [5] 宗敏,张秀岩.多元化办学模式探索.四川教育出版 社,1994. [6] 易思飞. 校企人才联合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以 财经高职院校为例.软科学2013(5). [7] 石猛.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探索[J].民办 教育新观察,2010,(10). [8] 夏季亭等.民办高校的科学定位与规划[J].教育与 职业,2010,(20). 孙袁军(1984-)男,汉族,浙江宁波人,硕士,助教, 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