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精神的培育与弘扬问题探讨
学校精神的培育与弘扬问题探讨 学校精神培育与高校道德思想教育目标是相一致的,是 道德思想教育的根本和基础,是学校群体在长期教学实践中 形成的群体理念及精神价值传统。基于对我国高校道德思想 教育现状与学校精神内涵的分析,本文提出重塑我国传统哲 学人文的学校精神,以及新时期高校的学校精神培育与弘扬 的相关问题,例如多元文化下冲击中的学校精神培育和建构 良好的学校精神培育生态环境。摘 要:
学校精神;
培育;
传统文化;
道德思想教育 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教育国际化的时代变化, 重视发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培育和弘扬高校的学校 精神,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能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 合格人才,是提高高校的校园文化和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
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公民道德建设入手,继承中华民族 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借鉴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 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因而,将祖国传统文化寓于高校的 学校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之中,探索新时期学校精神培育 的思路与方法,显得尤为必要。
1 我国高校道德思想教育与学校精神 高校道德思想教育应该与学校精神培育的目标相一致, 学校精神是高校道德思想教育的根本和基础,它蕴含了民族精神和学校群体精神价值传统。
1.1 高校道德思想教育内容与状况 高校道德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 育和道德教育。思想教育依据一定的哲学思想而展开,是指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教育。政治教育是 培养政治素质的教育,与法律思想的联系是极其密切的。道 德教育是以道德这种社会意识形态为内容,即评论行为的善 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的教育。学校精 神是高校师生长期形成的群体理念及精神价值传统,高校道 德思想教育应该与学校精神培育的目标相一致,将学校精神 培育过程融入高校道德思想教育进程中。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 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学校精神是一个学校生 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精华。近 年来,随着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各个高等院校的硬件条件都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很多高校 忽视了学校精神和传统哲学文化的培育,高校的道德思想教 育很多情况下成为大学生获得学时学分的课程。
1.2 高等院校的学校精神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中“精神”的释义为“指人的意识、 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清末国学大师辜鸿铭的作品《中 国人的精神》(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以 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曾提出“中国人的精神”是:深刻(depth),博大(broadness),简朴(Simplicity)并 具有灵性(Delicacy)。中国人自古以来有一个根深蒂固的 理念:家国同一,天人合一;
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这些思想和理念;
这些均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 写照。学校精神与民族精神弘扬有着异曲同工的培育过程, 只是在层次与范围上的不同。
王玄武(2002)[1]认为“思想教育是根本,政治教育 是主导,道德教育是基础”。学校精神与高校道德思想教育 又有所不同,学校精神是高校道德思想教育的根本和基础, 是学校群体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群体理念及精神价值 传统。俞国良(2008)[2]认为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最高 体现和概括,是学校品格的凝练和神韵的描述,是学校文化 力的灵魂;
例如清华大学的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暨南大学的暨南精神为“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 和而不同”,西南财经大学的学校精神为“经世济民、孜孜 以求”等等,这些校训和学校精神出自于20世纪前后,蕴含 了民族精神和学校群体精神价值传统。
2 重塑我国传统哲学人文的学校精神 我国传统哲学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精华,学校精 神文化系统是传统哲学文化的子系统。将我国传统哲学文化 引入高校的学校精神培育进程中,将发挥传统哲学文化的思 想道德教育功能,提高学校精神培育的效果。
2.1 我国传统哲学文化的表现形式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结晶,也是中华民 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精华,是人类 文明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中国传统哲学人文中最早是以儒家 和道家为基础,与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结合为“儒释道”, 是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高层次、最完美的哲学,解释了生命、 社会和宇宙的万事万物。如今,中国传统哲学文化融进了现 代化的特点,具有现代化的中国哲学文化,是以中国历代圣 贤和佛家思想为指导,结合了人类社会进展中不断的发现和 进展。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世界文化多样 性宣言》提到“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因 素”。2005年10月UNESCO通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 样性公约》,强调“需要把文化作为一个战略要素纳入国家 和国际发展政策,以及国际发展合作之中”。发扬我国传统 哲学文化,是国家政府的战略发展规划,也是高等院校学校 精神培育与弘扬的要求和期盼。
2.2 我国传统哲学人文的学校精神 我国传统哲学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能、强调文化 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富于民族特色和人 文价值。学校精神作为一种高校隐性的力量,制约着学校文 化气质和教育风格的形成,决定着高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 归根到底决定并制约着高校文化系统的取向和性质。高校文化系统是传统哲学文化的子系统,在广大学生中加强传统文 化思想道德教育,有利于学校精神培育中传统哲学文化素质 的提高。
传统哲学人文教育,主要是通过传授传统哲学文化中积 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推崇优良道德规范和符合时代特征要求 的伦理道德观念等来促进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学 校精神的弘扬等。通过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思辨、吸收、 继承来提升学生的素质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对学校精神的 培育、民族的振兴,意义不可估量。我国传统文化注重人的 道德修养,倡导经世致用。因此,正确地介绍我国优秀的文 化传统,必将推进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模式与 学校精神培育产生共鸣,并协调发展。
3 新时期高校的学校精神培育与发展 在当前世界多元文化共存的现实中,学校精神培育要实 现以民族传统为主导,高等院校要构造良好的学校精神培育 生态环境,使学校精神成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
3.1 多元文化下冲击中的学校精神培育 多元文化成为当代世界文化的一种发展潮流,作为反映 高校文化生命力的学校精神,对多元文化和其承载的多元价 值观必须作出积极响应。在多元文化共存的现实中,学校精 神培育要实现以民族传统为主导,以弘扬学校价值教育和精 神价值传统[3]。
要深入研究高校发展历史,认真总结学校的传统、精神、学风,应该大力发掘学校的文化内涵,培育学校精神的个性 和特色,例如利用特色图书馆、高校报刊发行等提高大学生 对高校的认知度;
尤其是校史馆,它是记载、传承、凝聚高 校文化的有效载体,办学理念、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
校史 馆是学校精神文化的传承,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满足师生精 神寄托需求的产物。
3.2 建构良好的学校精神培育生态环境 学校精神是学校文化植根历史、体现现实、引领未来的 集中表现。培育学校精神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一个在 实践中不断丰富、升华的过程。任何一所高校,都必须将自 己置于一个发展的动态中,在发展中传承文化、追求理想、 塑造精神。
学校精神形成之后,高等院校要构造良好的学校精神培 育生态环境,例如校刊、网络主页、文娱活动、报栏和宣传 册等,均是学校精神培育与弘扬的环境条件。将学校精神赖 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与师生思想、价值取向相融合,要使得学 校精神融入每位教师的思想理念、道德情怀、行为规范;
使 学校精神成为激励大学生勤奋学习、塑造自我的精神力量, 最终使学校精神成为高校道德思想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
4 结束语 当前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既为高校道德思想教育提供 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学校精神培育与高校道德思想教育 目标是相一致的,立足于我国传统哲学人文,对学校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将有助于高校道德思想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精 神培育与弘扬旨在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尊重高校历史,成为 学校精神的“薪火传递者”,并吸收多元文化的营养,不断 创新,为高校构建理想的教育愿景。
参考文献 [1] 王玄武.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M]. 2002年07月版. [2] 俞国良.学校精神与学校文化力[EB/OL]. [2008-06-13].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 http://www. ceat. edu.cn/ [3] 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M]. 北京:教育科学出 版社,2003年0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