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果才让 循果问因让孩子享受考古之乐

循果问因让孩子享受考古之乐

循果问因让孩子享受考古之乐 “考古”是一个专业词语,从字面上说就是考察古代。

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发现的古代材料,了解感知信息,然后依 据这些信息,通过合理的想象,推测出一个让人信服的历史 事件。专业的考古需要的是那样有板有眼、一丝不苟,而童 话写作里的“考古”,我们大可不必那么拘谨,我们可以让 时间“穿越”,让空间“翻转”。

在运用想象“考古”的方法上,我们的老祖宗是我们学 习的榜样。面对着每天的日升日落,他们就提出一系列的问 题:我们的世界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天上只有一个太阳? 我们人类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猫为什么要抓老鼠呢?… …那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他们就根据看到的结果,充分 发挥想象,追根溯源,于是,《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 《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十二生肖》等故事就产生了。

他们思考的方法不就是“循果问因”式的“考古”吗? 很多作家也用这种循果问因式的“考古”方法写过不少 作品。如老作家严文井在1950年创作的《蜜蜂和蚯蚓的故事》, 讲的是很多很多年以前,蚯蚓和蜜蜂是好朋友,他俩的模样 儿长得差不多,但蜜蜂勤劳,有理想,所以他后来不但学会 了做蜜,模样也变成现在的样子了;
而蚯蚓呢,因为懒,最 后只能吃土块,但事实最终教训了它,使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决心要改正自己的毛病,所以就在地下辛勤地帮助植 物松土、制造肥料。这部作品不但获得全国第一次少年儿童 文艺创作评比二等奖,还被拍成美术片上映,深受小读者的 喜爱。

由此可见,“循果问因”写童话,就是让学生享受这种 “考古”之乐。所谓“循果问因”,就是根据事情的结果, 发挥想象,追溯它原来是怎样的,现在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中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最终形成一个自圆其说的童话, 并从中感受到“考古创作”的种种乐趣。

《根据动物特点写童话》是我设计的此类童话习作的课 堂案例之一。我在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含有动物特点的谜 语引入,其次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有什么特点,接 着通过范文引入的方式启发学生如何运用循果问因的想象, 最后根据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特点来编写童话故事。此类童 话习作方法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指导。

一、对动物的外形特点进行循果问因式的“考古” “似非而是”是一个好童话的一般标准,要达到这个标 准,童话角色的选择是其中重要的一条。童话角色的选择对 孩子必须是既陌生又熟悉,这样既便于孩子对童话人物的准确把握,又有利于发挥想象的空间,创造出离奇的故事情节。

小动物常常是孩子童话中的主人公,如果颠覆现在的动物形 象,让孩子想象原来的动物会是什么样子,这样荒诞的想象 正符合孩子的好奇心理。世界上的动物不计其数,每一种动 物都有比较显著的外形特点:刺猬身上长满刺,鸭子嘴巴扁 又平,大象鼻子粗又长……每一个动物显著的外形特点里都 蕴含着动人的童话故事。我们不妨以一个外形特点为切入口, 问一个为什么,即:这个动物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外形呢? 原来可能不是这样的,那又是怎么变的呢?这样就可以形成 一个有趣的童话。

如大象外形上的显著特点是有水管一样粗的长鼻子,那 么先进行否定,也就是原来的大象没有这么粗的长鼻子,原 来的鼻子跟猪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呢?孩子们 纷纷发挥他们的想象,有的说是大象用鼻子和鳄鱼拔河被拉 长了;
有的说是大象爱撒谎,所以鼻子变长了;
有的说是因 为大象经常用鼻子给小动物们做滑梯,慢慢伸长了…… 二、对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循果问因式的“考古” 荒诞的想象是童话本质性的艺术内涵。这种艺术内涵之 于童话文学,犹如血液之于人体一样不可或缺,它给童话带 来全新的面貌。这是一种对传统认识的“翻转”和“创新”,让我们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找到想象的快感。因此,童话习 作要让孩子不仅联系现在的生活,还要根据现在的生活,用 荒诞的想象创造出新时空。动物的生活习性是现实生活中存 在的,如老鼠总是晚上出来活动,小兔爱吃青草,水牛爱到 水中洗澡……如果能“翻转”这些认识,用荒诞的想象来解 释这些现象,有时也会产生出一种童话的荒诞美。如水牛为 什么爱到水里洗澡,如果用科学的角度来解释,那是索然无 味的。但如果用童话的荒诞想象,就会产生出无数种答案来, 甚至有的孩子想象出是因为牛郎织女曾为老牛泡草药治过 病,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后,老牛在水里回味那一段美好的 时光呢。

三、对动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循果问因式的“考古” 童话是儿童迷恋的故事。在大多数情况下,编成一个情 节简单的童话不难,难的是要故事曲折、动人,而且故事要 越新奇越美丽才越好,甚至让孩子瞠目,倒或许是一个童话 的亮点。因此,编写冲突的情节、制造离奇的故事是童话的 重要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动物之间的关系天然就存在,如 猫爱抓老鼠,蛇要吃青蛙,等等。如果用童话式的“考古” 来“问因”,就必须要注意帮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编写 出童话的故事味来。我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多个情节串联的办法加 强故事味。如黄鼠狼有偷鸡宝宝的习性,那为什么会有这种 情况呢?原来是怎么样的呢?在展开想象之后,有一位孩子 说,黄鼠狼本来是不会偷鸡宝宝的,而是鸡妈妈生蛋以后老 是炫耀,吵得黄鼠狼睡不好觉,所以黄鼠狼要偷鸡宝宝了。

我认为学生能根据动物的特点来编很不错,但还不够,于是 引导学生:“如果黄鼠狼就因为睡不好觉而去偷鸡宝宝,原 因可能太简单了点,那还会有什么原因呢?”于是学生又加 上了鸡妈妈和黄鼠狼吵架,取笑黄鼠狼,黄鼠狼被误会受到 嘲笑等情节,使故事更加丰富、动人。

孩子是天生的童话家。利用孩子喜欢的小动物,运用“循 果问因”的方法进行童话习作,既是运用语言、分享故事的 过程,也是留住童心、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当然, 在要求孩子编写童话时,我们也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事物, 分清是非,注意运用童话中形象的比拟、恰当的比喻、精练 的语句和丰富的词汇,帮助孩子提高习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