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目标【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的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的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的策略 “有效教学”是近年来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实现 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之一就是明确自己的课堂教学目标 是什么,以及怎样实现并测量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状况。

什么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一节课总 的方向,也是实现单元目标、学期目标、整个学科的课程目 标、整个教学目的的基础。”[1]课堂教学目标是每堂课的 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其重要性毋需赘言。

在“—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价值取向指引下,新课程的课堂 教学目标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维度,要求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 者,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他们学习的时间和空 间。

然而,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还存在许多误区:一些 “教参”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建议往往是“教”的目标而不 是“学”的目标,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内涵、意义、 特点和组织实施方法等方面的认识还存在偏差,其结果就是 目标不明确、方法选择不当、教材处理整合不够、活动与目 标分离、教学与考试脱节等一系列问题。总结起来,当前课 堂教学目标的确立突出存在四个一味“跟跑”的现象:
1.“目标”一味跟着“教参”跑。即搞教条主义,照搬 照抄一些教参上关于教学目标的叙述,且不论这些“教参” 的质量如何,最重要的是这样的“目标”失去了对象的特定性。教师课堂教学的特定对象是所任班级的学生,各省市, 东部和西部,城市和农村,学生能一样吗?甚至同一学校不 同平行班的学生也是有差别的。同时,本文讨论的“课堂教 学目标”不同于“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是 微观层面具体的课堂教学领域,即使是根据本校学生确立的 教学目标,也不应当是几十年不变。“目标”一味跟着“教 参”跑,是“懒教”,是不懂教学规律、对学生不负责任的 行为。

2.“目标”一味跟着“教师”跑。有一些教师的教学目 标,看似很细致周到,比如,每个教学环节的需时(精确到 秒),每个问题需要学生回答到什么程度等,往往采用“要 求学生……”、“使学生……”等词语,教师是使动者,学 生是被动者。实际上,这样的目标基本是从教师自己出发, 即主要考虑教师“教”而非学生“学”,目标主体发生错位。

其结果就表现为课堂教学老师“赶进度”,舍不得放时间给 学生充分思考,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回答,违背了新课程倡 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3.“目标”一味跟着“学生”跑。与第二点相反,一些 教师片面认识新课程的“学生主体性”理论,认为课堂教学 就是让“教”完全围着“学”转,学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 想怎样学就怎样学。课堂教学常常离题万里,实际上误导或 者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4.“目标”一味跟着“考试”跑。这种现象在毕业年级尤其突出。客观上现行的大部分考试较难,也往往忽略“过 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主观上很多 教师仍未摆脱“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的 应试观念,课堂教学目标完全围绕着知识和技能,至于另外 两个维度,或者是空洞的几句话,或者干脆没有。

那么,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首先,效果的评价 者是谁?新课程认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人,教 是为了学,最后的落脚点应该在学生。因此,有效与否的落 脚点应在学生学得怎样。其次,要明晰课堂教学目标与课程 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教育目标等不同概念,有了明确的认 识定位,才能有有效的行动策略。从以上两点出发,笔者把 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衡量:①有效果——预期 目标能在课堂上圆满实现甚至超出预期;
②有效用——不仅 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注重让学生掌握研究的方法,激 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③有效率——在最短时间内能达到预期 目标。

要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有三个基本策 略:
(1)目标叙写的可操作性。根据美国教育家马杰的观 点,教学目标是教师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最终行为的 明确的阐述。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必须清楚明确地展 示期望学生实现怎样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如何操作。比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人美版)一年级上册第四课《泥巴真听话》:①通过摸、捏、闻、听、做,丰 富对泥巴的感知,了解泥巴的可塑性。②通过听说交流,丰 富对泥土的联想,建立对泥土的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③ 通过玩泥巴,刺激泥塑欲望,锻炼动手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 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认识三角形》:①通过操作、 测量、对比、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认识三角形,能用 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②经历用三条小木棒摆三角形的实践 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并发展学生有条理的表达 能力;
③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 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问题;
④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 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 的探索精神。

新课标就是以行为目标来表述课程标准内容的,一类是 采用结果性目标方式的行为目标,即明确告诉人们学生学习 的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 价;
另一类采用过程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应从事的活 动或应经历的活动过程,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往往是“经历或 感受”、“体验或体会”、“探索”。

(2)目标制定的统整性。就学科教学而言,教学目标 由四级层次构成:课程目标—模块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 标(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的层次性要求教师必须进行 整体考虑,把微观的课堂教学目标放在宏观课程目标、中观模块目标、单元目标之中进行统整。这种统整既包括教学时 间(长期的初高中学段、中期的学年、学期,短期的单元和 课时),也包括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 科要求、模块要求和某一课时要求)。只有基于课程目标, 服从模块目标,体现单元目标来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才能保 持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延续性。

(3)目标确立的差异性。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的差 异是客观存在的,而长期以来根据单一教学任务制定的课堂 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水平层次,实际上只针对了部分学生,或 者说放弃了部分学生。

要秉承新课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有效的课 堂教学目标就必须关照全体学生,做到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善待差异,在认清学情、承认差异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 和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层次化、具体化,以促进不同智力 结构的学生的发展。

以七年级语文《春》为例:
这种层次式目标设计,便于每个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调 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处在不同起点的学生的学习目标 都有一定的信度和梯度,有的放矢地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有 不同高度的提升,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有效的课堂教学 目标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以学生为本,注重 学生的学,这正是衡量新课程中课堂教学目标有效性的两大基石。

参考文献:
[1]刘新文.说说新课程的学生观[J].师道,2007,6:
27. [2]王永.教学目标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J].人民 教育,2004(Z2):19—20. [3]张雷.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目标认识[J].安顺学 院学报,2012,14,(1):63—65. [4]李善良.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基于美国中小学 教材的考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9):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