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思路
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思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 基石。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牢牢把握各民族共 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在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教 育政策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其放 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明确指出:“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 业,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对于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是否重视民族教育,是否促 进民族地区教育的全面发展,要看我们为民族教育的发展做 了什么,要用提高民族教育的教学质量,提高少数民族科学 文化素质,促进经济文化水平的全面发展来衡量和检验。不 仅要有正确的方针政策,而且要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加快教 育信息化进程,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是贯彻 落实党的民族教育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一。《国家教育信息化 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基础教育信息 化是提高国民信息化素养的基石,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重点支持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学校信息化 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 之间的数字化差距”。[2]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产生的革命 性影响,在过去的10年中已经得到了印证,特别是对我国少 数民族教育、边远地区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加快了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对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促进各民 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也产生了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12年)》,是对未 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部署,也是推动少数民族 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总目标与总任务。具体如何落实,如 何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和典型性,在现有的基础上做 到有效建设、有效推进、有效发展。在结合长期以来对少数 民族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基础上,谈一些想法、意见与建议。
一、信息技术使少数民族教育发生了变化 2002年8月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 教育的决定》,《决定》指出:“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和西部 地区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提高这些地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共 享能力,实现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社会进入信息化时 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流方式,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也促进了教育和民 族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使信息交流无国界,使世界各族人 民成为了地球村的村民,在这一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使我国 少数民族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一)网络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 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与网络环境的形成,不仅改变了人 们的交流方式、通讯方式,对教育的变革更是作出巨大的贡 献。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学校大都处在草原、边远和海拔较高的地区。由于地域的特殊性,长期以来限制和影响着 与外界的交流和教育、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天网、 地网给他们搭建起了与外界以及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的桥 梁,使他们看到了世界的发展,知道了应该与外界做哪些交 流,学习到了先进的知识与技术,加速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 展和教育发展,使教师和学生看到了、获得了新知识、新信 息、新事物。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使他 们在大山深处、草原深处可以像发达地区的孩子们一样,共 享优质资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语言和教育问题制订了基 础性原则,该原则指出:“重视民族政策,促进网络语言学 习,为少数民族提供网络语言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提高生存 技能。”[4]网络技术不仅给中国也给世界教育带来了前所 未有的变化。
(二)少数民族信息化资源的产生与形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语言和教育问题制定的基础性原 则明确指出:“每个孩子应当以母语作为他(她)们接受正 规教育的开始”,“母语教学是教学识字初期的基本手段, 同时母语教学应当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无论是对青少 年、成人还是在校儿童,无论是出于娱乐还是学习,只有提 供充足的阅读材料才能保证识字的顺利进行”。[5]不同的 民族都有自己的母语,利用母语进行学习和传授文化知识, 是少数民族的权力。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知识信息的传播 方式发生了变化,教育教学方式和知识信息的传播通道出现了并存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和变革 了的新教学方式同时存在,各有各的优势,并没有用信息化 去取代传统化的趋势,但信息技术融入到了民族教育的各个 环节,使其起到了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作用。在其发展 过程中,民族母语信息化字符、字库、资源的产生与形成是 代表着民族教育信息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教育信息 化初期,虽然民族地区的信息化环境已经形成,但由于没有 母语的信息化字库与资源,影响了民族教育信息化的应用, 信息交流与教学基本使用主流语言(汉语)进行教学。经过 近10年的努力,这些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少数民族信息资 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一变化也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 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发生了变化 由于信息技术对教育的融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环境和 教学资源,改变了知识信息的呈现方式,同时也改变和增加 了知识信息的传播方式。这一改变,极大地影响到教学方法 和手段的改变。李泽林在《教学方法论的研究与本土化追求》 一文中指出:“中外学者在各自的主张与角度上对教学方法 都有合理的认识,其共同之处表现在: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 目标与任务;
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两个实体;
是由一系列的教 学方式所组成,具有一定的操作程序和原则;
不能和教学过 程和内容分离;
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
在教学方法的表现 形式上,既有外显的动作也有内隐的行为倾向性以及教学方法也是对学习的刺激程序”等七个方面。[6]教育信息化在 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与这七个方面相融合,起到了支持、支撑 教学内容的深化和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作用。由于信息技术与 民族教育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改变了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与手 段,教育部2004年12月颁发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 准(试行)》也是对少数民族学校教师提出的要求,强化信 息技术应用,提升民族地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水平, 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果是对当代教师 提出的新要求。
二、影响民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因素 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时代和社会发展的 新技术。当这种技术应用在不同领域,便会产生强大的作用 力和影响力。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第十九章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这种影响同样促进了民族教育的发展。经过十多年的教育信 息化建设,民族教育信息化虽然从无到有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和影响发展的问题。这些问 题虽然是发展中必然或是不可避免的,但它还会产生阻力和 负作用力,必须给予重视与克服,以保证民族教育信息化朝 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思想观念中的负作用力 经过十多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构成民族教育信息化的 多个构成要素基本到位。硬件环境建设到位,软件资源基本具备,人员培训基本到位,但思想认识却不完全到位。其中 比较突出的现象之一就是重示范应用,轻教学应用。《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强化信息技术 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 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7]强化信息技术应用 ,就不 是可用可不用,是必须在教学中应用。国家提出这样的要求, 是根据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所产生的作用而提出的。在一 些学校,包括少数民族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不够重视, 不够深入,不够广泛。例如教师本人处在多媒体环境,却按 传统教室进行教学使用,不是硬件条件没有,不是没有资源, 不是不具备在教学中应用的能力,但在教学中应用的比例数 很低。这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在某些学校、某些教师身上表 现出来的实际情况。这些学校和教师在什么时候应用最好, 从哪些方面能够证明他们应用最好,观摩课、公开课、示范 课、项目验收课的教学中确实看到了信息技术在这些学校的 应用效果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我参加过一些中小学 信息技术实验区、农远工程应用绩效及公开课的验收评比工 作,其中有一所学校去过两次,前后两次的观摩课,不仅在 同一间教室,上同一门课,连讲课教师都是同一个人。为什 么会出现信息技术投入大产出小的负比现象,最重要的还是 思想观念的认识不到位而造成的。由于受传统教学行为“惯 性”和教学评价滞后的影响,导致了相当比例的教师陷入“茫 然”状态。思想观念是支配人们行为的中枢机构,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大部分教师在小学、中学到大 学受教育期间,都是在传统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方法 和过程中走过来的,再加之自己的半生、前半生、大半生教 师生涯中,都是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法,基本形成了他 的教师行为的“惯性”。这种惯性包括对教学行为的熟悉、 行为要素的了解和行为过程的熟练。他们认为这种教学行为 能完成教学任务,能保证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与传 统教学相比较,还是对传统教学最熟悉,因而这种惯性的动 力推动着传统教学应用在多个学校、多个教师身上得以体现, 使得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得不到推广和广泛开展。因此,进一 步转变学校领导者的思想观念、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是当前 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
(二)环境建设中的模仿性 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环境建设是实施信 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构成部分。没有宽带网,没 有数字化校园网建设,没有计算机教室和终端设施的普及就 无法进行信息技术工作的开展。信息化环境建设从国家到地 方政府和学校都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经过 十多年的建设与更新,目前除边远地区之外,基本都得到较 为完善的实现。少数民族学校也都前后全部或部分地得到了 完善。但在信息化环境建设过程中,发现一种克隆与攀比模 仿现象。前些年在建设多媒体教室时,如何在教室里组合多 媒体主控设备(讲台),建设的结果是小学学中学,中学学大学,并不是按照不同层次的学校,根据自己的性质和教学 需求去设计建设,而是千篇一律地在教室前的一角设计一个 主控台,内有四个视觉设备与投影机连接,计算机、DVD、 录像机、视频展示台和一个音频设备(功放)再加电动银幕。
最早时这一组合设备投资在10万元以上,但使用率很低,造 成很大浪费。中国目前的现状是硬件资源发展超前,软件资 源和教学应用滞后,极大地影响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 应用。学习与模仿先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是必要 的,但必须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校的性质来确定。小学、中 学有自己的需求,不可全盘模仿,克隆大学的建设方案,更 不能将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作“面子工程”去建设与 追求。哪些技术、哪些设备适合自己的需求就拿来,哪些不 适合就舍去。同类学校之间也不可相互攀比,你有的我也要 有,先占上,先拿来再说,必将会造成浪费。从大学到小学 都出现过建设投入与教学产出成负比的现象。不计成本效益、 使用率太低会给国家的教育投资造成浪费。这也是目前出现 在边区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新问 题。
(三)资源缺乏,有枪少弹 2013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一个学术研讨会上,原中国教 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指出:“信息技术扩大了教学资源和 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扩大了人类的脑劳动力,把人类的智 慧集中起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出现了新型的信息载体,在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的相互 配合下,扩大了教育教学资源。在其相互支持下,把人们的 智慧集中起来共享。在其相互支撑下,扩大和改变了人们的 脑力思维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取得 教学最优化”。如果只有硬件资源而没有或者很少有软件资 源配合,将会极大地影响到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软件资 源缺少,有枪无弹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目前在少数民族教 育信息化发展中,仍然是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少数 民族和开展双语教学的学校,这仍然成为影响教育信息化发 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民族类教材和双语教学教材,没有配套 或者很少有信息化教学资源(如藏、蒙、维族语)。教育信 息化为草原牧场的少数民族学校带来了活力,学生很想在信 息化环境下进行学习,教师也很想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 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不是硬件条件不具备,也不是教师 没有应用能力,而是配套的民族软件资源缺少,特别是在乡、 镇、村一级的学校,这一问最为突出。同发达地区相比较,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校的教育 信息化发展落后五年以上,资源建设落后五年以上,信息化 教学应用也落后五年以上。
(四)应用不融合,方法无变化 顾明远先生指出:“信息化技术只是一个‘器’而不是 ‘道’。信息技术应用如何达到有效,最重要的还是由应用 方法来决定,PPT越多越好吗?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亲手画一个圆,学生能得到直观感受。很佩服这位教师,在电 脑上画一个圆,学生们不以为然”。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的 是“器”,是条件,要靠人去掌握、使用才能产生其作用。
影响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效果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要有恰 当的应用方式。目前在教学应用上存在着资源与学科课程内 容不融合、结合不密切的现象。学生感到用与不用都一样, 没有起到深化教学内容的作用。二是使用资源的结合点不准 确,有一次在听一位教师上课的时候,本该使用准备好的多 媒体资源,但其没能使用,讲完全部教学内容后,突然发现 缺少了这个环节,再拿出来补用,其结果是没有真正发挥其 应有的作用。三是文字PPT泛滥,将电脑变成电子黑板,单 位幅的字数无限扩大,字体无限缩小,字与背景的对比无反 差,还不如黑板表现得清楚,这样的信息技术还不如不用。
四是不会很好地使用网络传播功能,不能很好地运用网络信 息资源的丰富源泉和远程交互形式去变革自己的教学方式。
没有恰当地将教育信息化的设计功能、技术功能表现出来, 只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一小部分技术,随着设备的老化和年龄 的增大,造成了硬件设备和技术功能的浪费。这些现象也是 目前大中小学和少数民族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民族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思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加快教育信 息化进程中指出:“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 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8]今后十年民族教育信息化要朝着这一要求和方向发展。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不是可用可不用,是必须要用,在以前转 变教学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这些都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包括三个方面, 即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这些问题都需要在 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不断研究完善。结合民族教育信息化 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谈一些想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的协调性 在教育信息化开展十多年之际,人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 生了很大的转变,在转变的基础上为使信息技术能够得到深 入健康发展,在新形势下根据新要求,必须进一步更新教学 观念。更新教学观念不能孤立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要 求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必须要限期更新、限期完成,采用理论 强制的方法是绝对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做到心服口服,在思 想深处发生变化。只有进一步在教育教学中广泛融入信息技 术,确实起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效益、教学质量的作用, 才有可能使其观念和行为发生变化,并真正落实在实践中。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第一责任人,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是教师的权力,任何人不得干预。教育 信息化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环境、技术、资源、应 用、效果与教学观念是一个整体,这六个要素只有相互支持、 相互作用,才能得到共同发展和共同提高。单独把更新观念 拿出来让其提高,再去作用于教学资源的开发,作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应用,产生优质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观念的转变 与更新只能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应该是六要素同步发展, 有教育信息化环境,有便捷的操作技术,有实用的多方位的 信息化教学资源,才可能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优良 的教学效果。这个时候,教师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必将得到转 变与更新,才会实现从让你用到我要用的转变。民族教育信 息化更应该关注这六个要素同步协调发展,否则思想观念的 不更新、不转变,必将成为影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阻碍力。
(二)加强民族信息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民族教育信息化发展,只有硬件设备投入,没有很好的 软件资源的配合,硬件设备投入将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民 族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同普通中小学信息化资源建设相比 较,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在相同点和不同点基础上,寻找 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资源建设路径,必将会促进民族教育资 源建设的新发展。这里提出五点建议。(1)拿来主义。民 族学校使用的文字教材,虽然不使用全国统编教材,但有些 课程中的部分内容或全部内容是选择了统编教材的内容,如 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课等。采用拿来主义的方法,无论 是多媒体资源还是网络资源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2)拿 来与译制相结合。普通中小学使用的统编教材以及相配套的 信息化资源,有的非常优秀,可有选择地将其拿来结合自己 的教学需求进行译制。这种资源建设的做法要比原创的双语 民族资源的开发来得快,是一种非常好的民族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方法。(3)设计与开发。国家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 必须把少数民族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提到一定的 高度,组织人力,投入经费,开发相配套的双语信息化教学 资源。包括同步课堂资源、网络资源、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 品资源共享课,为民族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
(4)文字教材与信息化资源出版相配套。全国统编的文字 教材虽然目前是一纲多本的编写与出版格局,但在出版文字 教材的同时要求出版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在各少数民族 出版社出版文字教材的同时,应该出版相配套的信息化教学 资源。这一点再不能拖延下去,必须要做。(5)创建民族 信息化资源中心。国家为了促进和支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 建立了设在中央电化教育馆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中心”。
但少数民族信息化资源很少,再加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 家,其中有一部分民族采用双语教材和教学(如藏、蒙、维、 朝等民族),除了国家开发双语信息化教学资源外,各省市 以及地、州、县都应该建立区域性的民族信息化资源中心, 满足辖区内学校、教师、学生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和优质资源 共享。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是一个没有定数和止境的工作, 不仅要做到多条腿走路,而且要根据新技术、新媒体、新环 境的发展与变化不断开发出更好更新的教育信息化教学资 源。
(三)民族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构建新的民族教育信息化教学环境提供了技术支持。数字校园、智能教室、虚拟技术以及 技术的教育应用也将成为民族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的新目标、 新任务。在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充分发挥现有的基 础条件。在建设新环境、运用新技术、实验新方法的同时, 必须将已具备的信息化教学条件使用好。如计算机教室、网 络环境、天地网共享平台、农远工程以及各种形式的多媒体 教学环境等。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十年时间里,国家投入了 大量的人力、财力,并进行了大量的技术研究、实践研究和 理论研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和多项研究成果。中小学 教师也经过多种形式和项目的培训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 用,提高了教学设计能力、整合能力和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这是最宝贵的财富。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绝不可 有“猴子掰包谷”的行为。在中国电化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 是有过教训的。从三机一幕进教室,电视教学到计算机应用, 有了新的抛弃旧的,造成了极大的浪费。(2)数字化校园 建设。民族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提上日程,它对促进 民族教育信息化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决 不可由于是边远、民族地区就推迟与延缓进行。从教育部教 育信息化十年发展纲要和国家对民族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 看,是要与发达地区同步进行。因为数字化校园具有较强的 教育教学辅助功能,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 展将会产生作用,这一建设必须给予重视。(3)云技术的 教育应用。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应用为民族教育信息化发展添上了翅膀。云计算的概念,作为一种最新的网络应用技术, 是传统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时代产物,它通 过网络把多个相对较低成本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集成的 超级计算与资源环境,将大量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进行统一 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并借助基础设施服务 (IaaS)、平台服务(PaaS)、软件服务(SaaS)等先进的 服务模式按需向用户提供分布式服务,实现全国甚至全球范 围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 专家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全面共建共享。[9]云技术的发展目 前是应用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一种全新技术。根据它的功能与 作用,非常适合于中国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和经 济发展需求。它的建设应该由国家和地方政府统筹安排,做 到综合应用,不仅应用到各级各类教育中,而且也可应用到 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中,我们期待这一 工程技术的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 [7]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0-07-30(2). [2]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 [DB/OL].http:
//www.moe.edu.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2/03/29/2 0120329140800968.doc,2012-03-13. [3] 杨改学.教育信息化对民族教育发展影响的前后20年[J].中国电化教育,2011,(7):11. [4] [5] 陶剑灵.“多语世界中的教育”——一份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立场文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 (5):1. [6] 李泽林.教学方法论的研究历程与本土化追求[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4):40. [9] 王军锋,张亚武.云计算环境中的“四学”远程开 放教学模式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