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况研讨
甘肃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况研讨 甘肃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况研讨范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高校毕业生 就业也逐步由计划分配转为市场配置模式,形成了毕业生和 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新机制。机 制的变化使高校对毕业生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更加繁重了, 学生就业工作与学校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就业工作的好坏不 仅关系到学校的声誉,而且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如何 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如何根据变化了 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这些问题都是各级 院校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就甘肃省高校体育 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深化甘肃 省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寻找合适 的就业途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西北师范大学、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陇东学院、 兰州城市学院,五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2008-2009两届毕业 生11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7人,女生123人。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问卷 105份,回收率为95.50%,其中有效试卷102份,有效率为 92.7%。1.2.2文献资料法 查阅2005-2009年中文体育类期刊有关体育教育专业毕 业生就业、择业以及就业指导方面的论文,为本研究提供理 论支持。
1.2.3数理统计法 问卷调查的所有数据通过excel进行数据的整理、处理 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毕业生的职业期望 为了了解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期望, 本题列出了可供毕业生选择的7种职业,每个学生将自己期 望从事的职业按期望高低做序号排列,(结果见表1)从表1可 以看出,毕业生最想去的前4种单位分别为:公务员、事业单 位、中小学和民办学校。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民办学校的 大量兴起,使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时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由 于灵活的用人机制和较高的工资待遇,民办学校被毕业生列 为第4位最想去的单位,表明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 生不再以用人单位的所有制性质作为就业的界限。
2.2毕业生就业动机 毕业生的就业动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的价值取 向。从表2中看出,当毕业生面对仅有的“服务社会”和“经 济需要”两个选择指标时,后一指标所占比例高于前一指标, 男女生对比,男生分别为38.04%、61.96%,女生分别为47.61%、52.392%。这一情况,不少同学用“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自 己的选择,同时也受中国传统男女观念的影响,经济收入是 社会与家庭主要生活资源。
2.3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调查显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工资及福利待遇、单位所在地区、专业 是否对口、单位的地位及声誉。其中,选择“专业是否对口”, 的学生占57.4%。近年来由于受社会竞争、就业多元化等因 素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对“专业对口”的要求下降甚 至放弃。与普通专业毕业生相比,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更看 重“专业是否对口”,这与其自身的特点有关。相对于日、 美等发达国家的体育院校有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转行从事其 他工作,目前我国体育教育毕业生已不再是紧缺人才的情况 下,我们是否还要紧抓师范生的“专业对口”不放?显然,甘 肃省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在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上还有许 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2.4毕业生就业时的主要烦恼 就业时被毕业生列为前4位的主要烦恼分别是:所学专 业社会需求太少、就业时存在的不正之风、不能留在城市, 同被排在第4位的是就业信息匮乏和用人单位学历要求太高。
在“用人单位性别歧视”一项上,男女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比 男生更感受到性别歧视的存在。
2.5毕业生面试时的主要困难当被问及“面试时,您的主要困难是什么?”被排在前4 位的回答分别是:缺少面试技巧,心理紧张;计算机、外语水 平欠缺;知识面狭窄;缺少实习锻炼。有48.52%的学生选择缺 少实习锻炼。我国师范院校传统的教育实习时间为6~8周,相 对于“日本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为14周;美国为 15周;法国为27周”,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实习时间短、 阶段性强、任务重,学生难以做到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学体育 实际,也就无法达到就业实习的应有效果。
2.6找到的单位不理想时,毕业生的选择 当被问及“如果找到的单位不理想,你会怎么办?” 时,58%的毕业生选择“先就业,以后再跳槽”,35%的毕业生 选择“先就业,以后再深造”,5%的毕业生选择“不就业,自 谋职业”,另有2%的毕业生选择“任其自然发展”。
3对策和建议 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各方面,包括政府、学校、院系以及毕业生本人,齐 心协力,多管齐下,方能奏效。针对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毕业 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笔者从以下几个方 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1.增强专业技能知识,延长教育实习时间 针对目前毕业生对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水平掌握较差 的情况下,应增加教育实习时间,由传统的6~8周实习延长至 15周或一学期实习;另一方面,调整实习计划,就业实习的内容和时间系统规划,统筹安排,理论学习要同实践锻炼交替 进行,互相促进,可将原来一次性集中实习改为二、三年级分 别进行实习。实习的模式过程可以是:基层教育实习、学校 内部跨系跨年级专业技能实习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水平, 为学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调整课程结构,拓宽毕业生知识面 适当缩减专业必修课,扩展专业选修课,改变过去那种 基础理论狭窄,自然学科类薄弱的状况,增加教育类、自然学 科类、社会学科类以及工具类课程的比重,特别是外语和计 算机课程的比重。师范院校还可以利用学科齐全的优势,实 行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住宿的管理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对学 生进行交叉学科的熏陶和融合,进而拓宽不同专业学生的知 识面,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3.建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根据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建立 的导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指导的 制度。本科生导师制的建立和实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 原则,为学生的顺利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方面,导师通 过对学生加强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 把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结合起来,通 过严格管理和人格感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另 一方面,导师可以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就业难、心理压力 大的情况,进行就业指导,导师不仅从就业政策、就业现状、就业技巧、就业心理等方面进行集中分析、指导,而且针对 学生不同的专业、爱好进行个别辅导,帮助策划就业方案。
4.毕业生应主动面对就业市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 念 就业是择业的基础,而择业是就业的延伸。体育专业毕 业生应首先考虑就业,为自己找到社会的立足点、发展点,才 能拥有广阔的选择空间。过度强调先择业,自然会增加就业 难度,所以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打破“一次就业定终 身”的观念。这种观念是留恋旧有经济体制下“铁饭碗”的 外在表现,于时代发展极不相符。这种观念还造成毕业生颠 倒了旧有与择业的关系,许多大学生往往是先择业后就业, 一相情愿地认为是在选定“终身幸福”,择业期望较高。有 的过于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的只愿意去条件好的地方工 作,有的盲目攀比,追求“热门”,结果错失不少就业良机。
可见不打破“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大学毕业生就不能 正确择业和就业。
5.转变就业观念,多种渠道实现就业 在目前体育教育专业不再受对口限制,可以自由择业的 情况下,体育教育毕业生要积极改变就业观念,善于发现以 前不曾被大家注意到的工作机遇。如到健身娱乐场馆和社区 健身场所担任体育指导教练,到有用人需求的小学、民办学 校、幼儿园担任体育教师,可以应聘对专业没有限制的其他 工作等。另外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抓住国家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机遇,走自主创业的道路。
6.加强对学生的全程性就业指导教育 我国普通高校一般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才开展一些面试 技巧等方面的就业指导,而没有把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系统工 程来开展。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的形成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不能把它看作是毕业生教育的一个阶段,应该把它纳入高等 教育整体当中,使就业指导课程贯彻高等教育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