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研究 1就业指导课改革的价值基础 1.1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存有的主要矛盾 (1)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不合时宜,师资队 伍流动性较大。伴随就业问题作为民生矛盾已然变成大众聚 焦的视点现象,目前各高校都意识到了就业问题的严重性, 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例如,将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 程纳入到培养方案中,作为公共必修或者选修课提供给学生, 这些做法较为有效地提升了高校就业工作的效果,推动了大 学生的就业率。然而,这类课程的执行现状并非尽如人意, 仍然存有不少困境。第一,在教材、课程体系内容建设等方 面,很多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并 未针对社会变化的实际需求来改善教学内容和完善教学方 法。已开设职业规划课程的高校也只是将课程作为选修课来 开设,未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融为一体,贯穿到学生的整个 培养过程。大多状况下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取舍是否 选修,职业规划课程几乎没有发挥应有功效。第二,就业指 导课程的教学队伍还不够充足且流动性较大。③调查发现, 目前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配备师资力量的屈指可数,调查发现, 目前担任就业指导类课程的教师基本上是学校的教辅人员 或是学工人员,这就存在其教学资格和职业背景及教学实践 等方面的尴尬。(2)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就业课程教学的基本手段大多采用传统的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授课形式。
一方面,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比较陈旧。而 当前社会已进入到“互联网+”的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 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信息,他们能够随时随地地利 用网络媒介、手机媒体等数字化新媒体来传递和展现诉求, 传统的“满堂灌”式授课形式已不再适应他们的需求;
此外, 尽管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了实践课时,但实践教学环 节普遍缺乏就业指导教师的操作性引导,进而引发这类课程 形同虚设状况。另一方面,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实践联系的紧 密度不足。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是教学人员在实践工作 中的一些工作总结,存在主观性,缺乏深入到社会就业市场 环境中考量,并且结合现代大学生的结构特点也有待提升, 如此教学效果因内容的偏差而不尽完善。
1.2大学生自身存有的一些不足之处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加速使得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 教育对象由以往的“90后”逐渐转变为“95后”甚至是“00 后”。新一代大学生呈现的最大特点即是其“选择性”比较 强烈,无规范的行为模式。不同家庭成长背景、意识形态、 行为习惯、文化积淀等因素导致了现代大学生不同的个性成 长需求,成长需求上的差异往往容易造成学生个体差异。因 此,很大一部分“95后”学生上大学最主要的学习期望即为 拿到奖学金,而对个人的未来规划、生涯发展等诸如此等问 题未进行有效思考。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多数设置为三年级的公共必修课且只有一个学分,很多大学生主观上都会认 为找工作还未来到身边而未将这些课程给予充分重视,这就 直接引起了他们对就业知识和就业能力的缺失,这是目前学 生在做好就业准备方面的不足之处。由于高考过程都比较顺 畅,一旦在求职过程中受挫和遭遇逆境时就会出现抑郁心理 和极端现象,这是现代大学生出现就业问题的“短处”。
2深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建议思考 2.1加大重视力度,有机融合职业规划课程 教育部关于做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 要求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务 院有关要求,自2008年开始各高校应当在学生的培养方案中 融入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将它们定位为公共课, 有效纳入到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成长成才过程。由此,各学 校应当强化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除开设就业指导课 程必修课外,还应有机融合职业规划课程,使之成为大学生 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在机制体制方面都要给予明确要求,在 人财物方面应予以充分支撑,在教学效果方面给予严格要求。
如设置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对于课 程建设进行研究,结合现阶段就业工作的特点,新一代大学 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并依据社会市场的人才供求特点等各 类元素,在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建设之初加强顶层设计, 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教学效果的需要,教学手段的取舍以 及教材信息的评估颁布可持续性的实施措施和规章机制,以确保职规课和指导课的有效实践。
2.2强化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提供充分的政策保障师资 队伍的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课程建设的好坏,特别是指 导课和职规课这种实践性要求很高、指导意义很强的课程, 对教学质量的 高要求必然需要高水平的师资力量的保障。就业指导课 程近八年建设过程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优质的教师队 伍,就不会有优质的教育质量,也就不存在合格的就业指导。
因此,各高校因强化对就业指导教师的队伍建设。第一,提 供优惠的经济待遇。改善和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地位和生存 基础,在福利待遇、职称评定等各方面,都应予以更为优惠 的政策,利用政策动员和鼓励他们安心工作,使得他们的积 极性得到充分展现。第二,完善就业指导教师聘任流动制度。
实施操作性强的奖惩措施,挖掘教师的发展潜力,增强他们 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三,加强师资培训,注重对外交流。
帮助教师尽快提升专业水平,提供各种深造机会提高教学资 历。注重对教师的交流学习,推掉教师队伍强化自身的理论 水平,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
2.3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途径,探析“微课” 模式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数字 影像为主要媒介,拍摄教师在课题上或者实践课中对于某个 具体的要点或教学阶段而进行的重要教学相长活动全程录制。数字影像记录是微课的主要内容,根据大学生的认识特 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控制在5~8分钟,最长 不宜超过10分钟。相对于传统的45分钟的教学课堂来说, “微课”具备了“课例片段”或“微课例”特点。“微课” 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实现资源快速共享的效果,适应现代大学 生的知识获取特点,但这种新的授课方式对教学效果的需求 是很高的,需要学校组织教学评价高的教师或专家学生们对 课程的综合探析,方可最后形成具有示范性的精品课。“微 课”教学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设计思路,同 时也为传统高等教育打开了新的天窗,同时带来了新的机遇 和挑战。
3结语 在当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形势下,深化大学生就 业指导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十八大明确强调就业问题是民 生之本,关系到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祉,也关系到高校的办学 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提升。党和国家2007年就提出了具体要求, 各高校有责任和义务落实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的 任务。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就需 要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不断完善大学生高 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