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本科专业学生临床急诊思维培养的探索与实
中医本科专业学生临床急诊思维培养的探索与实 【摘要】 针对目前作为培养中医人才主体的中医本科专业其学生临床急 诊思维、急危重症抢救能力、中西医救治能力普遍不足,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临 床现状等问题,在中医急诊的教学中以培养学生临床急诊思维为出发点,通过对 学生急诊观念、急救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使之进一步掌握急救技术、提高急 救能力而成为合格的中医急诊人才。【关键词】 中医急诊学;
急诊思维;
急救 急诊学是运用医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手段研究急危重症的发生、发展变化 规律和诊疗技术及救护措施的一门学科。急救意识的强弱和急救能力的高低是医 务人员、医疗机构乃至某个地区医疗水平的重要体现和标志,一段时间内中医在 社会上的形象是“慢郎中”, 许多人认为中医大夫只能治疗慢性病, 不能治疗急症、 危重症,这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 限制了中医急救治疗的发展, 酿成了这种令人 担忧的局面。从临床教学角度看,作为培养中医人才主体的中医本科专业学生临 床急诊思维、急危重症抢救能力、中西医救治能力普遍不足[1],毕业后不能很快 适应临床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的临床急诊思维和急救能力是每个中医临床教学 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课题,笔者就几年来在中医急诊教学中所作的探讨及体会分述 如下。
1 熟知祖国医学急诊的发展概况及现状,更新急诊观念 作为中医专业的学生必须了解祖国医学在几千年来治疗急症的历史 和为人类健康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课堂上老师要重点介绍具有较大影响的历史 人物历史著作及其影响,如:战国时期《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 痛甚,夕发旦死,旦发夕死”,“厥心痛,痛入以锥刺其心”这些都近似现代心肌 梗塞、心绞痛的表现;东汉名医华佗发明“麻沸散”广泛应用于外科麻醉,堪为世 界外科手术抢救急腹症的先声;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的影响,以及金元四 大家、明清医家对中医急诊学发展的贡献。wwW.133229.COM而《灵枢·四时气》 记载的近似现代的“腹腔穿刺术”、 《中藏经》记载的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口对 口人工呼吸法、《金匮要略》记载的近似现代的“胸外心脏按压术”、《外台秘要》 和《备急千金 要方》记载的导尿术、宋金时代《圣济总录》记载的鼻饲术、明 代《种杏仙方》记载的吸痰法[2],都足以说明祖国医学有多种的甚至是世界最 早的急诊抢救手段。尤其20世纪中叶至今中医急诊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如:中药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对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都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近年来各种攻关协作组的建立中药对心脑血管治疗的疗效得到肯定,特别是流行 性传染病sars、h1n1的治疗都取得了独特的临床疗效,这些成绩都是值得我们为 之自豪和骄傲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必须向学生讲明随着现代科技和现代医学发展, 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作为中医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更新急 诊观念,强化急诊意识,为培养急诊思维、急救能力作准备。
2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急”的意识 急诊患者病情急、来势凶险、传变迅速,稍有不慎即可造成严重后果, 危及生命,要时刻记住“急救为先” 的原则,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树立“时间就 是生命”的急诊理念,急救的过程就是和死神赛跑的过程,比如对于“卒死”的抢 救,必须在30秒内判断患者是否有生命体征,然后果断的进行心肺复苏,因为本 病的抢救黄金时间就是4~6 min,超过这个时间就会出现不可逆的脑死亡。
3 以急诊“思维方式”为中心, 训练培养学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针对急诊患者个体差异大、疾病症状往往暴露不充分、临床诊断时间 紧、资料收集可能不完整的情况,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的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能力, 在短时间内, 诊断及鉴别诊断从而进行有效的抢救。比如对于“神昏”的病人的急 救,首先让学生判断出患者的意识障碍是“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哪个阶 段,同时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来判断是中风病(脑出血、脑梗塞)的昏迷、 还是消渴病(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的昏迷,是癫痫持续状态引起的昏迷,还是有 机磷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引起的昏迷等等,通过“神昏”一个中医病症把引起昏迷 各个系统疾病的表现和体征都能系统复习归纳,随着这种临床急诊思维方式的不 断培养,学生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也不断加强。
4 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急诊思维方式 急诊工作的首要原则是如何用最快最有效的方法解除患者病痛,抢救 垂危生命,而不能因为强求中医治疗却背离医学伦理道德,目前阶段中医急诊仍 以中西医结合急诊学为主要方向,教材中以中医辨证救治为主体突出虚实辨证及 急诊必备中成药的应用,但对西医急救知识的叙述明显不足,为了培养学生的临 床应急救治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我们根据中医本科专业特点加强了中西医结合急 诊的内容的讲述,在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框架下既突出中医急症的基本理论与辨证 救治又强调现代医学的诊断与急救,将辨病与辨证结合起来。
所谓“辨病”应该 包括辨中医学的病与明确现代医学的诊断两个层次,所谓“辨证” 包括中医学的三因制宜四诊合参等与现代医学的个体化治疗相结合[3],因此培养学生要把中 医的急救理论和技术融入现代急救体系中,在实际工作中树立“辨病与辨证结合、 中西医优势互补”的中西医结合思维方式,比如对“卒心痛”的讲授,引起心前区 或胸骨后疼痛的可以是“心绞痛”或“心肌梗塞”,也可以是“肋间神经痛”、“肋软骨 炎”、还可以是“带状疱疹”;而“卒心痛”的表现可以是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也可 以是“胃痛”,也可以是“头痛”,还可以是“牙痛”,临床必须明确诊断;在抢救重症 “中风”昏迷的患者时西药“甘露醇”的降颅压的作用优于中药,而中药“安宫牛黄 丸”开窍醒神的作用则优于西药,把两种药同时应用于同一患者时,既让学生看 到了中药“安宫牛黄丸”开窍醒神的很好的临床疗效,又体现了中西结合的治疗方 法。所以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急诊思维方式是培养临床急诊观念的重要方面。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医药诊治体系有深厚的历史沉淀,是我们必须重视学习的,但由于 人们过于强调继承,习惯于从故纸堆里去找证据,长此以往,导致中医急症理论 一直没有重大突破。作为一门实践医学,中医必然要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在 实践中不断找出新的治疗方法与手段;因此在培养中西医结合的急诊思维的基础 上,要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中 医的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理法方药,还要求其必须掌握现代医学的视触叩听、 药理药效、理化检查,作为中医专业的学生要充分掌握利用现代先进的医学技术, 不断丰富自己内涵,掌握现代急救技术,创新中医急救手段,为将来服务临床做 准备。
总之,在现代急诊医学日新月异的今天, 通过中医急诊医学的临床教 学培养中医急诊人才是中医急诊今后生存发展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 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急诊观念、急诊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使之进一步掌握急 救技术、提高急救能力成为合格的中医临床急诊人才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