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鸟语汉字王国之鸟研究
倾听鸟语汉字王国之鸟研究 【教学目标】 1. 了解汉字“鸟”的来历及其演变过程。2. 回顾、积累鸟字旁和隹字旁字,探究“隹”部汉字 的造字本义。
3. 走进古诗中的“鸟”,诵读积累写鸟的诗句,探究 鸟的不同意象,进一步激发探究汉字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追溯“鸟”的演变1. 出示象形文字“鸟”,猜字, 说理由。
(甲骨文) 这是什么字?你是怎么想的? (金文) 那这个呢?说说理由。你发现了什么? 师:“鸟”字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都是十分形象的一只 鸟的样子,突出了鸟尖尖的嘴和细细的脚爪。
2.那么“鸟”字是怎样慢慢从象形文字变成我们现在的 汉字的呢? 出示演变图: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从图上你发现了什 么?(不同时期的不同字体,“鸟”字书写不同,但总体的 趋势是笔画在不断简化。) 3.板书课题:鸟。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汉字王国中的“鸟”。
二、发散“鸟”字家族1.鸟的种类繁多,随着汉字的逐 渐完善,衍生出了许多表示鸟的字。你知道哪些表示鸟的字? 出示学习要求:
请四人小组讨论,想一想:有哪些表示鸟的字?写在正 方形小纸片上,每张写一个。
比一比哪组写得快。(巡视中请最先写好的小组上台 贴。)其他组有不一样的吗?依次请上台补充。
2. 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谁来给 它们归归类? 预设:
一类:这些表示鸟的字都有鸟字旁。
二类:这些表示鸟的字都有隹字旁。
三类:燕。
3.为什么隹字旁也表示鸟?(播放视频)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隹”也表示鸟了吗? 出示(小结):
“隹”像鸟,所以“隹”和“鸟”在用作表意偏旁时往 往可以通用,如“雞(鸡)”也作“鷄”。《说文》说“隹” 是“鸟之短尾总名”,“鸟”是“长尾禽总名”。
4.你知道带“隹”部的字还有哪些?(学生说,师板书。) 5.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隹”部在字典中的字。(出示字 典截图) 除了这里已经有的字,我们常见的还有哪些?(隼、隽、难、雀、售、雁、雄、雅、集、焦、雇、雉、雏、截、 雌、雕、耀、瞿、翟、雍……) 这些字中,有些字直接表示某种鸟,所以是隹字旁,比 如隼、雀、雁、雉、雏、雕。
有些字看起来似乎与鸟没有关系,为什么也是隹字旁? 比如“集”字,古人造字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谁来猜猜看? 究竟“集”字造字的本义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段 以“集”为例子的视频。(播放视频) 6.看完了视频,你对“集”有了怎样的新认识? 7.四人小组合作,从“隹”部的字中,挑一个最感兴趣 的,先对汉字的本义进行猜测,填写相关内容,完成后派一 个代表领取资料探索汉字的本义,完成学习单。
温馨提示:探究汉字造字本义的时候,除了资料,你还 可以借助字典查一下这个字现在的意思,进行比较研究。
(学生上台交流。)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隹”部的字,有些字还保留着造 字的本义,如隼、雀、雁、雕等;
有些字的本义已经消失, 引申为其他意思,如集、雄、雌、雅。
三、聚焦“鸟”的意象 1.有关鸟的诗句。
汉字真奇妙,一个看似简单的字里包含着这么多造字的 秘密。其实鸟也是诗人笔下常见的动物。猜猜这些诗写的是 什么鸟。来时沙碛已冰霜,飞过江南木叶黄。水阔天低云暗淡, 朔风吹起自成行。
(欧阳修)(大雁) 汉宫一百四十五,多下珠帘闭琐窗。何处营巢夏将半? 茅檐烟里语双双。
(杜牧)(燕子) 鲜鲜羽毛耀朝晖,红粉墙头绿树枝。日暖风轻言语软, 应将喜报主人知。
(欧阳修)(喜鹊) 大家是怎么猜出来的? 不同的鸟有不同的特点,也正因为如此,被古代诗人寄 托了不同的情感。
2.感受古诗中鸟的意象。
出示四首古诗: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村居 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自由读读这四首诗。想一想这几首诗中的鸟儿寄托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生交流) 师:写乌鸦的两首诗都给人环境萧条、悲凉之感,让人 很容易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愁苦,乌鸦在古诗里常常就是这种 情感的代表;
而黄莺在这两首诗中给人一种喜悦的感觉,这 就是“莺”在古诗中常见的情感。3.你还知道哪些写鸟的古 诗? 4.学习要求:老师这里还有几首写鸟的诗,从中选择一首,四人小组合作研究这种鸟代表的情感,也可以选择自己 喜欢的写鸟的诗进行研究。
(小组讨论研究,然后交流汇报。) 四、搭建学习平台 师:祖国的汉字文化源远流长,一个“鸟”字就有那么 多的秘密,那么“月”“水”“虫”等又会有怎样的秘密呢? 相信你对其他文字也产生了好奇之心。老师给大家推荐两个 网址———字源网和象形字典,课后你可以用今天的学习方 法,自己研究更多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