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视觉风格定位理念]保险理念课件

多媒体课件视觉风格定位理念

多媒体课件视觉风格定位理念 视觉风格是通过人的视觉通道感知多媒体界面产生认 知,形成对事物的表征与意象,同时具有艺术和科学的特征, 多媒体课件视觉风格的定位应基于学习认知和审美的视觉 风格定位理念,使多媒体课件艺术性和科学性达到完美结合。

摘 要:
多媒体课件;
视觉风格;
学习认知 风格泛指事物的特色给人产生的认知意象,也指人 在创作实践中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体现,并统一在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实验 心理学家特瑞赤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 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由此可见视觉在学习活动中是 最重要的认知通道。在多媒体课件学习中,学习者通过视觉 通道认知知识信息,课件视觉风格也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视 觉风格是通过人的视觉通道感知多媒体界面产生认知,形成 对事物的表征与意象,同时具有艺术和科学的特征,通常使 用形容词和表情词的语义表达,如活泼的、严谨的、轻松的、 历史感的等等。本文从学习认知规律和艺术审美出发,侧重 于对多媒体课件的视觉形式定位分析,并对此类研究起到抛 砖引玉的作用。

1、基于学习认知的视觉风格定位理念 集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其科 学性占有首要位置,是课件功能化的集中体现,有利于人理性思维的发展,更是满足学习者的学习认知。学习认知是教 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强调信息加工中心理结构和认知过 程。建构主义认知学习理论提倡学习应该在教师指导下的、 以学习者为中心,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 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 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主动建构者,所以满足学习的认知需求 才是风格定位的核心。目前很多课件堆积视觉元素,甚至有 设计者认为课件中美感的图像越多就更加强界面美感,这类 课件设计是以设计者本身片面的认知为核心的而不是以学 习者学习认知为出发点,毕竟学习者的注意和信息加工的能 量是有限的,以至于过多的刺激只能加大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反而减低学习效率和质量。而视觉风格最终还是通过多媒体 课件设计者认知去实现,所以设计者的风格定位理念要以学 习者的学习认知为核心,以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为本质,成 于内形于外,教学精神和内容是这种风格下的本质力量。

心理学家佩雷奥(Paivio)的“双重编码”(dual-coding mode)理论,强调在信息的贮存、加工与提取中,语言与非 语言的信息加工过程同样重要,具象的文字比抽象的文字更 容易识别,人类拥有相互独立但又关联的言语系统和图像系 统两套信息处理系统,用以处理视觉信息;
通过同时用视觉 和语言的形式呈现信息来增强信息的回忆与识别,由此可见 视觉信息的加工,是整个多媒体学习中最主要的认知加工系 统。2005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理查德·梅耶在《剑桥多媒体学习手册》中提出了空间临近、时间临近、一致性、形象性、 冗余性、个性化、交互性、信号和个体差异等多媒体信息设 计原则 [1],为课件视觉风格的定位提供科学的视觉学习认 知规律。以多媒体信息设计原则为课件视觉定位指导依据, 形成科学地的视觉风格,由此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避免视觉 干扰和疲劳,以科学、友好的界面风格呈现给学习者。

2、基于审美的视觉风格定位理念 审美也是一种心理认知过程,审美须建立在学习认知规 律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学习认知强调的是课件信息传达 的内容及功能性;
而审美则突出课件的形式及非功能性,满 足人感性、想象和情感的需要。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 内容,学习认知决定审美,但审美又服务于学习认知,两者 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多媒体课件的审美,是学习者在学习 多媒体课件过程中,通过审美对知识进行感知、记忆、想象、 思维等认知活动。具有审美的视觉风格提高学习者的注意和 吸引力,从而提高学习者审美认知,实现学习认识的目的。

何谓可以产生审美的多媒体视觉风格?首先,多媒体课件中 视觉元素的组合是具有形式美法则,如对比与调和、对称与 均衡、节奏与韵律、夸张与简化、重复与发射等。其次,建 立单界面和单界面之间、静态视觉和动态视觉的视觉连续性 和统一性。再次,“艺术就是竞争注意的行为”[2],对重 点知识点进行视觉加强,引发学习者的注意。

总之,视觉风格定位是以学习认知和审美为基础的定位,但有审美性的课件不满足学习认知,或有学习认知而没有审 美性的课件,都不是人性地、友好的、优秀的课件设计。在 学习认知和审美发现冲突的时候,应该强调课件的学习认知, 美感的合理搭配,通过课件的实用性和学习的效率性来增加 课件的审美。

参考文献:
[1]Mayer, R. E. (Ed.). (In press). Cambridge handbook of multimedia learning [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2]赵江洪,设计心理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M], 200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