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的绩效考核与激励的模型构建
高校学生党员的绩效考核与激励的模型构建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知识创新的摇篮,高等教育的质量 决定了人才的质量,而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直接肩负着培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影响着大学生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改进和完善高校大学生 党建管理制度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充分调研分析的 基础上,本文以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建设为出发点,将绩效考 核应用于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实践中,用人力资本理论搭建了 本文的理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党员 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学生党员 的发展与教育落到实处、推向深处。一 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各 种东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涌入直接导致心智不完全成 熟的学生党员面临政治信仰、理想信仰和价值观导向等多方 面的挑战。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党员 意识不强,缺乏服务意识和大局观念。个别学生党员在入党 后,渐渐淡漠了自己的党员身份,不能勇于担当重任,碰到 一些困难就退缩,完全没有党员风格。一些学生党员组织能 力欠缺,不会也不懂如何组织同学们参加有益于身心发展的 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纪律方面也变得松散,严重影响了 党员在群众与师生中的形象。
传统学生党员考核管理存在以下弊端:(1)考核方法简单。高校对学生党员的考核评价通常采用一次性集中考核, 缺乏平时对工作绩效的考核,致使考核者对党员情况的了解 较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影响考核结果的准确性。(2) 考核内容概念性过重。考核条块都注重原则性,缺乏明确的 量化标准,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3)考核结果 和党员奖惩挂钩不密切。考核结果简单划分,难以对学生党 员素质状况做精细梳理和深层次剖析。甚至有些考核评价流 于形式,考核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鞭策作用。
二 绩效考核的概念 绩效考核也称成绩或成果测评。绩效考核是指识别、观 察、测量和考核绩效的过程,绩效考核包括个人绩效考核和 组织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它是推动 管理的约束机制,还可以帮助组织调适新的目标导向,凸显 绩效管理的价值取向。
三 学生党员绩效考核的研究 1.学生党员绩效考核的思路探索 实行学生党员绩效考核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章规定的党 员标准为基本要求,结合学业教育、学生管理等实际工作对 学生党员的素质、能力提出要求,制定学生党员绩效考核评 估细则,量化考核分值,明确考核方式,落实激励奖惩措施, 鼓励学生党员勇担重任。
2.学生党员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 学生党员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有:(1)过程公开的原则。(2)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重视定性考核的基 础上,加大定量考核的力度。对没有具体指标但非常重要的 工作,可量化的尽量量化;
难以量化的,采取师生满意度测 评等方式,变抽象为具体。(3)详实原则。建立详实记录, 为考评提供真实依据。(4)动态适用原则。根据形势发展 和任务变化,适时调整考核标准和考核内容,使之始终适应 学校改革发展对学生党员队伍的要求。(5)奖惩挂钩的原 则。将考核结果与奖惩紧密挂钩,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3.学生党员绩效考核的具体内容 按照高校党建的总体目标,在考核内容的设置上主要体 现对学生党员五个方面的要求,即思想觉悟、品德作风、工 作能力、学习成绩、廉洁自律。针对各项目在学生党员考核 表上进行综合测评,采取“校、师、生三级评估”方式对党 员进行考核评价,最大限度地体现考核结果的客观、公 正。
4.学生党员绩效考核的具体措施 围绕学生党员绩效考核的内容,结合不同岗位的目标要 求,通过“两个强化、两个明确”的措施,来保证绩效考核 深入有效的开展。
第一,强化教育,提高觉悟,明确共性目标及个性目标。
在对学生党员进行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注重结合实际,配套完 善各项工作措施,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党员在各自岗位上创 先争优。学生党支部建立健全党员组织生活、党员民主评议、党员定期汇报思想工作等制度;
建立学生宿舍党员责任区、 示范区;
开展“我为××发展献一策”、“抒写我的青春中 国梦”、“创先争优,争做示范共产党员”等活动,搭建学 生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
注重把党员放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 强化对重点、难点工作完成情况的考核。
第二,强化考核,提高业绩;
根据不同情况,明确整改 目标。通过学生党员自查或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提出 整改目标,要求个人制定整改措施,达到整改目的。通过深 化党员个人自我监管、开展群众监督、健全组织评价反馈制 度,做到学生党员整改目标向师生们公开,过程由师生监督, 效果让师生评价,结果向党组织反馈。
四 高校学生党员激励机制的研究 1.激励机制的界定 激励机制是通过一套理性化的制度来反映激励主体与 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的方式。管理者依据法律法规、价值取向 和文化环境等,对管理对象的行为从物质、精神等方面进行 激发和鼓励,以使其行为继续发展的机制。
2.高校学生党员激励流于形式 第一,党组织激励意识不强。实际工作中强调学生党员 “应尽义务”的多,维护和保障学生党员“应有权利”的少;
关注生活困难的党员多、激励关怀帮扶的覆盖面小,对党员 归属感的关注不够;
激励途径偏少,采取“输血”式的简单 救济方法多,创新“造血”式的激励方法少;
帮扶效果不明显。
第二,缺乏客观公正的评价环境。对有功劳做出成绩的 学生党员应给予及时奖励,对有失误或缺点的党员也要及时 给予批评和教育,甚至惩罚。无论奖励还是惩罚都要以事实 为根据,制度为准绳,做到客观、公正。
第三,正强化与负强化有失偏颇。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 肯定和奖励,使这个行为巩固、保持、加强,这是正强化;
反之,对于某种行为给予否定和惩罚,使之减弱、消退,这 是负强化。党组织在制定学生党员绩效考核标准时,多以批 评、处罚为主,激励的目的有失偏颇。激励措施的制定和实 施要尽量做到正、负强化手段相结合,以正强化为主,负强 化为辅,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激励效果。
3.建立高校学生党员激励机制的总体思路 建立高校学生党员激励机制,是指学校为实现其共性目 标而根据学生党员的个人需要,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和奖罚 制度,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集体利益和个人利 益的统一。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应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建立激励机制的出发点是满足党员的个人需要。
设计各种各样的奖罚形式,并设置具有激励性的工作任务, 从而形成一种激励,以满足党员个人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 需要。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的直接目的是调动党员的积极性, 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谋求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因此要有一个组织目标体系来指引个人的努力方向。
组织目标体系的设立需适合不同党员的期望价值和期望概 率,达到最佳激励效果。
第三,建立激励机制的核心是奖励鼓舞制度和行为规范 约束。奖励制度将激励因素与目标体系结合起来,即达到特 定的组织目标(即绩效标准)将会得到相应的奖励。行为规 范将党员的性格、能力、素质等个性因素与组织目标体系结 合起来。行为规范规定了个人以一定的行为方式来达到一定 的目标。
4.建立高校学生党员激励机制的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有利于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激励机制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必 须承认并满足人的需要,尊重并容纳人的个性,重视并实现 人的价值,开发并利用人的潜能,统一并引导人的思想,把 握并规范人的行为,鼓励并奖励人的创造,营造并改善人的 环境。
第二,实行分数公开、奖惩公平政策。公平即以实事求 是的态度,在选拔、任用、评选和实施奖励的过程中,要做 到公开、公平、公正,不凭个人意志、主观偏见、好恶判断 一个人的工作表现、得失成败,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制度化、 规范化的测评标准,切实做到人尽其才。
在落实奖惩措施方面,以正面激励为主,以运用考核结果、制定整改措施、促进完善提高为着力点,对表现优秀、 行为良好的学生党员给予嘉奖或通报表彰,并作为年底评优 树典型的重要依据。同时,以绩效考核为契机,针对考核中 发现的问题抓好引导教育。对考核绩效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党 员,认真开展谈心活动,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制 定措施、限期改进,确保绩效考核收到实效。
第三,充分引入竞争性工作机制。竞争性指的是外部与 内部的双重竞争,因此党建激励机制的设计必须具有激发人 才向上并吸引外部人才的功效。在这种意义上,激励体系实 际上就成为高校党建的战略竞争工具。通过外部竞争,吸收 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淘汰不合格的学 生党员;
通过内部竞争,让每个学生党员都能明确自我的奋 斗动力和目标。这就能通过动态的用人机制,发挥组织中每 个学生党员的优点与特长。
参考文献 [1]武玉英.关于行政效率的研究综述[J].中国行政管 理,2001(2) [2]〔美〕戴维·奥斯本、比德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 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3]马克·霍哲.公共部门业绩评估与改善(张梦中译) [J].中国行政管理,2000(3) [4]〔英〕迈克尔·阿姆斯特朗.战略化人力资源基础[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5]马作宽、王黎.组织绩效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 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