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媒体对中小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的分析探讨
手机媒体对中小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的分析探讨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 “第五种大众传播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媒,手机 具有不同于电视和网络等其他媒体的特点,手机在传播方式 上取代了传统的直线型传播,在传播空间上实现了移动状态 下的时空融合,在媒介功能上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功能于一 身,满足了语音、文本、视觉等多方面的需求。手机承载着 社会意义,象征着身份、时尚等 [1],成为大众生活方式 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河南省郑州、信阳两城市的16 所中小学的调查发现,64.36%的中小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 其中小学生拥有率为48.76%,高中生拥有率达88.42%。手机 作为传播新媒体已深入到中小学生生活、学习及情感等方面, 成为一种对广大中小学生社会化发展有着极其深刻影响的 力量。中小学生社会化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是道德认 知、价值观念、社会交往、人格特征等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 期,随着手机的不断普及,当代中小学生社会化发展既面临 更多发展机遇,也面临种种困扰和挑战。因此,如何积极、 超前地应对手机时代的中小学生社会化成为新时期青少年 教育工作的重大责任和使命。一、手机媒体对中小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随着当代中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与手机的联系日益密切, 手机媒体对中小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作用,同 时也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手机媒体对中小学生社会化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为 中小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平台,开阔了广大中小学生的视野, 拓宽了中小学生学习知识的来源;
扩展了中小学生的社会化 空间,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个性的培养,提高他们独立自主 的意识和能力;
手机媒体功能多样化,电话、短信、QQ、飞 信、E-mail、博客等交流方式多样化,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社 会交流与互动,扩大了中小学生的交往面。
手机媒体是把“双刃剑”,在对中小学生社会化产生积 极作用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手机网络的全 球性、虚拟性,弱化了广大中小学生的民族意识,使他们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严重的冲突;
手机的强大吸引 力使很多中小学生长期沉溺其中,甚至上课和夜晚休息时还 在玩手机,扰乱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
手机网络的 匿名性和隐蔽性弱化了中小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失范和道 德意识薄弱,道德素质下降;
手机媒体的便利性,让许多中 小学生爱上手机,甚至离不开手机,调查显示,68%的中小 学生有手机依赖症,若没带手机、手机没电、打电话对方没 接、一整天都没人打电话或发短信等就会产生不安或孤独的 心理状况,严重危害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手机网络空间的 弱控性、易成瘾性导致中小学生人格的障碍。
二、手机时代中小学生健康社会化的教育策略 在手机媒体日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生的健康社 会化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怎样利用手机媒体对广大中小学生健康社会化的积极作用而尽最大可 能避免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家庭防火墙” 家庭教育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 其是中小学生更为突出。第一,家长要给中小学生树立好榜 样,要表现出学习精神、事业心和进取心,不要整天沉湎于 电视、手机网络闲聊等。第二,家长要跟上时代潮流,提高 对手机新媒体技术和功能的掌握,增强与子女的交流和相互 了解,从而正确地认识和引导手机媒体的使用。第三,充当 手机媒体传播的“把关人”,中小学生应该和不应该传播什 么样的信息,家长引导并帮助他们选择和利用有益的信息、 摒弃有害和不健康的信息。第四,积极引导中小学生把主要 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不是花费在电话、短信、游戏等 手机媒体上;
提醒中小学生使用简练的语言,有事说事,长 时间打扰别人占用同学的时间是不礼貌的行为,有什么事情 尽量在学校里完成;
帮助中小学生懂得如何发挥手机媒体在 生活和学习上的积极作用,获取学习知识和技巧,并了解如 何利用手机信息资源来发展自己。第五,对那些沉湎于手机 网络的中小学生,家长要定期打电话关心其生活和学习状况, 多与他们进行沟通,引导他们如何合理利用手机媒体,使他 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在社会化过程中健康成长。
2.培养中小学生的“自律”意识 自律是个体的一种人格素养,是道德的最高境界。[2]中小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的自律意识薄弱,自制力 相对较差,容易受外界事物的诱惑,而手机信息、手机网络 图文并茂、生动刺激,对中小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他们 极易受到诱惑而沉溺其中,从而荒废学业。要促进中小学生 健康社会化发展,必须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他们 的自律意识。第一,对于中小学生自己来说,要多学习一些 法律、法规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自觉遵守,经常反省自己的 言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面对多 姿多彩的手机媒体世界,中小学生如果没有自律意识,任何 技术性和强制性的措施都不会完全有效,中小学生应当自觉 遵守手机媒体道德规范,合理正确地发挥手机对学习、生活 的积极作用,抵制手机媒体网络的不良影响。第二,引导中 小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尊重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 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前提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家 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自 己、尊重自己,给予他们经常的鼓励赏识、足够的宽容和应 有的尊重,让中小学生从家长和教师及周围人的言行中正确 认识自己,他们才能学会尊重自我,才会接受家长和教师在 道德上的教诲并进行自我教育。[3] 第三,教师要制定班 级班规,规范学生的言行。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通过制定班级班规、强化训练、定期考核、鼓励先进等方式, 让中小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班规应要求上课时 间所有学生关闭手机,打电话、发信息只能在课间、课下,且不影响别人学习和休息,至于学生用手机玩游戏、QQ、飞 信、微博等也要做出相应的规定。第四,促进中小学生道德 内化。促进道德内化的最佳途径无疑是对中小学生进行激励、 赏识。伟大的教育学家丁赞先生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层的 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的生活 和学习中要善于发现并表扬、赏识中小学生的优点,对他们 的积极表现进行鼓励,使他们的言行向社会认可的方向发展, 使道德规范、道德准则的要求内化到他们身上,最后成为一 种稳定的人格品质。[4] 通过这些措施培养中小学生的自 律意识,让他们学会自律,逐步引导他们脱离外界因素的约 束与控制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使中小学生健康社会化。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育人功能 4.社会各界要加强监督管理,为中小学生提供健康的 手机媒体网络空间 第一,政府要加强网络立法管理,通过立法、执法和监 督,规范网络管理;
对网络个人的行为也要制定相关的法律 法规,规范网络行为。[5] 第二,网络管理部门要加强对 游戏网站、娱乐网站的规范管理,要求游戏网站、娱乐网站 对登录者的身份进行认定和限制,对玩家的游戏时间也要严 格限制,从而制约中小学生上网游戏、娱乐的机会和时间。
第三,建立网络举报制度,对任何发布淫秽、暴力等不健康 图片、信息的网站及浏览这些不良信息的个人进行举报,并 对这些网站和个人进行严惩,净化网络环境,为中小学生提供绿色健康的网络空间。[6] 第四,社会各界形成强大合 力共同建设中小学生网络文化。各级政府、社会组织等都要 以高度的责任感传播和发展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优化网络 资源,为广大中小学生提高道德素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注: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
12CSH02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 编号:11YJCZH049、12YJCZH080)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童正茂.手机新媒体的功能承载与发展趋势[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丁士,真才基.积极应对手机媒体的挑战[J]. 求是,2006(6). [3]周筱芬.博客对道德价值观的影响分析[J].湘 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4]汪鸿雁.网络时代的青少年与共青团工作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1(2). [5]孔洁,彭光芒,徐福刚.解读手机媒介文化[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1). [6]安国启,卫刘华.关于网络时代的青年和社会发 展与共青团工作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