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好是最好的事业。”回首创业路,这个喜欢穿T恤,一派“小资”形象的休闲商人说。
留学
成都大男孩成“咖啡迷”1995年底,一个个头不高的成都大男孩走进了一家日本的咖啡馆,当时弥漫在空气中的咖啡香气让他很“享受”,那种咖啡豆在磨制机里“咔咔嚓嚓”搅动的声音,让他觉得新鲜。大男孩对咖啡的认识还停留在国内到超市买罐装咖啡来冲泡饮用的程度。坐在音乐轻柔的咖啡馆里,一杯醇和的咖啡下肚后,被成都休闲生活熏陶大的男孩彻底爱上了这种用黑色豆子磨制出来的咖啡,以及伴随的场景感觉。于是他决定到咖啡馆打工,与咖啡“亲密接触”。这个年仅23岁的成都大男孩就是刘彬,正作为一名国企职工在日本留学研修。
打工期间的刘彬很特别,他休息的时候,老是喜欢站在咖啡机旁,看着咖啡师怎么把咖啡豆做成咖啡,并用半通半不通的日语询问一些制作知识。学到点窍门后,刘彬就尝试着买咖啡豆自己做。刚开始做出来的咖啡又苦又焦,但刘彬还是津津有味地喝下去了。巧的是,刘彬的新婚妻子在新加坡留学学电脑,也到一家咖啡烘焙厂打工,夫妻俩交流的时候,咖啡成了一个共同的话题。随着对咖啡制作的认识越来越深,刘彬制作的咖啡也越来越醇和,喝过的人都觉得“这小子,手艺还不错”,而远在新加坡的夫人手艺更是有了水准。虽然相隔天涯,但夫妻俩共饮一杯咖啡,成为一段浪漫的记忆。
创业咖啡爱好变成事业
留学完回到成都后,刘彬马上觉得不习惯了。当时的成都还没有一家制作磨制咖啡的咖啡消费场所,水吧、茶楼卖的咖啡全都是冲泡出来的速溶咖啡,而且这么大的成都也没有咖啡豆卖。已经习惯了与高品质的咖啡为伍的刘彬几天下来,觉得口中都没味了,他的妻子也有同感。夫妻俩实在“馋”不过去了,就专门到新加坡去买了些咖啡豆回来做咖啡喝。
刘彬在国外目睹了咖啡在普通市民中消费量很大,外国人喝咖啡就像成都人喝茶一样普遍,而且还有很高雅的情调,在咖啡馆里聊天,谈商务,甚至玩扑克都可以。相信这种消费方式会得到成都越来越多白领们的欢迎。
刘彬既喜欢喝咖啡做咖啡,又预见了一个新的消费时尚,就和妻子商量开个高品质的磨制咖啡馆,结果妻子一听就支持。两人说干就干,开始选店址、寻找咖啡豆进货渠道、核算成本,经过半年多的筹备,1998年3月,第一家“良木缘”咖啡馆在聚集了最多大学生的老文化路开张了,刘彬做经营,太太上阵操刀咖啡制作,夫妻俩按着自己的口味爱好,把咖啡做得很醇香。
30平方米的小咖啡馆临近当时的四川联合大学(今四川大学),一面世就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亲眼看着咖啡机把咖啡豆变成新鲜的咖啡,再花上10块钱坐在沉浸着轻柔音乐的馆子里细细品味,一度成为时尚,小咖啡馆天天爆满,随时门口都有无奈等候的客人。直到现在还有不少98级前后的毕业生把小咖啡馆作为大学时代的回忆,在网上留下很多感性的文字。咖啡馆的良好开局超出了刘彬的意料。
发展
“咖啡财商”不断壮大
小咖啡馆持续地火爆着,但不少人却觉得这个店子做不起来,竞争者一多就玩完。从来没做过生意的刘彬经营得有点不合商道:作为一家实力不雄厚的小店,他坚持从新加坡去买咖啡豆,又用进口的咖啡机制作咖啡,成本比很多同类店都要高,而在几年前的成都,咖啡价格却只能卖到10多元一杯。喜欢咖啡的刘彬固执地坚持着他的“咖啡财商”:把每一杯咖啡都做得完美,不惜成本。
然而意外的是,由于咖啡地道,口碑相传下引来顾客如云,虽然后来的磨制咖啡馆越来越多,但刘彬一直保持着很高的资金周转率。咖啡馆的单位利润虽然不怎么样,但利润累加迅速,刘彬稀里糊涂地“发财”了。两年后,接待不过来的刘彬开出了第一家分店。同年,一个来自泸州的客人在品尝刘彬的咖啡后,提出要加盟,刘彬连什么是连锁经营都还不知道,但知道自己的咖啡已经被业内人认可了。刘彬摸着石头过河,开始硬着头皮学更多的经商知识,还创了一套自己的加盟管理体系,最终把“良木缘”开到了北京、西安、拉萨等多个大城市。
2002年,已经有了积蓄的刘彬挥师春熙路,将咖啡馆开到了成都最繁华的商业地段上,同时还组建了“咖啡文化传播公司”。时至今日,他已在全国开出了22家连锁店,其中成都有8家,成为西部最大的咖啡饮料专卖公司。刘彬真正把爱好做成了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