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体的虚拟仿真电子技术课堂
双主体的虚拟仿真电子技术课堂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有关电子器件 应用的一门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 中,师生是“权威-依存”的关系,往往是教师单纯地灌输 知识,学生机械、被动地学习。这种单边的信息传递活动建 立在学生被动的基础上,屏蔽了学习者参与教学的空间,学 生成为师生关系中的“弱势单元”,不能够主动参与学习, 缺乏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认识问题的理解力以及解决综 合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和学习积极性明显降低。改变现存 “权威-依存”的师生关系是大学教学改革的方向,这就要 求教师从讲授者的单一角色向多样化的角色转变,将灌输转 换为引导,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将以教师为主体 教学模式转换为教师和学生平等双主体教学模式。本文以模 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进行研究和探讨。一、教学内容设计突出学生主体性 长期以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反映的仅 仅是科学知识的发展,内容相对陈旧,理论与实际应用脱节, 学生学习参与度低,学习过程只是机械性和灌输性的接受知 识。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实现教学内容从惟学科逻辑向 统合逻辑的转变。该过程的实现要求大学课程不仅要反映学 科发展的逻辑,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学生真正成 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在内容设计上将基本 原理电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整体内容可分成两条主线,一条明线是以“放大电路”为核心,应用三极管的放大区或场 效应管的恒流区特性实现;
一条暗线是以“反馈”贯穿,负 反馈的存在可以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针对模拟电子技术的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如图1所示,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以工业 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由 解决方法推理出实际应用电路。新内容的出现始终是以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解决 问题,既要看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导作 用,主张师生在活动中共同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实验实践环节突出学生主体性 由于教学的局限性,教学过程缺乏创新意识,程式化的 单一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课堂教学过程失去兴趣,缺乏思考 的动力和机会。为了丰富课堂教学,激活师生互动关系,体 现教学的双主体性,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性强的特点,把 信息技术和资源作为学习的工具,注重课堂的实验实践环节, 引入软件的虚拟仿真实验。目前常用的仿真软件有Multisim、 Pspice、Matlab等,这些仿真软件具有强大的交互性、信息 集成性,可实现元器件编辑、电路图绘制、电路工作状况测 试、电路特性分析等功能,通过仿真软件建立动态仿真模型, 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意设置、修改和调试模型、电路及参数。
学生能够直接观察波形和实验结果,简化难点,检验结论, 便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原本教师的部分工作转移给学 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课堂参与的主体性。比如,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乙类功率放大电路“交越失真” 部分的讲解,可以引入虚拟仿真过程。可启发学生思考:乙 类功率放大电路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软件仿真乙类 功放电路。Multisim虚拟仿真电路如图2所示,示波器 ChannelA采集输入电压信号,ChannelB采集乙类功放电路输 出信号。观察结果波形,发现输出波形在正半周和负半周交 界处存在失真。提问该失真产生的原因,启发学生思考解决 问题的措施。最终得出结论:失真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三极管 存在死区电压,要克服死区电压产生的失真,应让三极管在 静态时处于微弱导通状态,也就是让电路工作在甲乙类状态。
用Multisim虚拟仿真甲乙类功放电路如图3所示,示波器 ChannelB采集输出波形。观察结果,输出波形为正弦波,失 真被消除。
三、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性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参与者。在传统教学模 式的影响下,学生采用“倾听型”的学习方式,单纯的听讲, 被动的回答问题,应付性的完成作业。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学 习状况,树立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地位,需要对传统教学 模式进行改革。为了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可以采取半开 放式教学模式,课前公开教学讲义,公开教学思路,让学生 在课堂上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和自主学习机会,自主选择合适 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课后作业等,即对学习过程具有一 定的先知性和调节性。教师的讲授也要把握好“度”,一讲到底的教学方式会剥夺学生的提问权利,破坏学生的发散性 思维,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作为一堂优质课的 掌舵者,要有张有弛,给予学生合理的思考时间和提问时间。
同时,教师要摒弃依靠单一的教学大纲备课,单调的讲解学 习内容,刻板的公式推导的教学方式,发扬钻研精神,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倡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 双向交互作用,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承担更多的学习 责任。上述手段和方法,有些已经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 了实践,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高度肯定,另外一 些还存在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地方,需要不断的实验。提高学 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相互依存的双主体教 学关系,是今后教学过程中不断努力的方向。